4月17日新华社发表“南极的伤与痛”,引发各大城市志愿者一连串的“企鹅很热”行为艺术以来,与南极相关的各种低碳环保新闻以及以南极标志性动物“企鹅”为蓝本的事件在微博、论坛及各类网络媒体广为传播,并引发了网友的普遍热议。一时间,“保护南极、保护环境”的呼声成为了网络热点话题。
南极被人们称为第七大陆,是地球上最后一个被发现、唯一没有土著人居住的大陆。与地球其它地区相比,由于其遥远的地理位置与严酷的气候条件,一直以来被认为是遭受环境问题负面影响最微少的地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生活地区的环境问题,诸如全球气候变暖、海洋污染等也在影响着南极的生态圈,南极的环境保护正在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据了解,4月17日,新华网发布了一篇名为《南极不能承受之痛,它的美丽与伤痛》的社论,通过图文形式,展示出了近百年来,南极发生的转变,南极正在承载的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等带来的环境负面影响。随后,4月19日,在武汉、青岛、天津、大连、成都五大城市,一系列“企鹅很热“行为艺术事件不约而同出现,共同呼吁保护南极,保护环境。不少市民及网友也应声加入了呼吁“保护南极“、保护环境”、“低碳环保”的环保阵营。
环保人士认为,在世界地球日,即4月22日来临前夕,各种有关环保的声音的发出,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担忧,以及公众环保意识的觉醒。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海洋污染等环境问题愈渐严重,环境保护语法迫切,需要上升为全民的日常自觉行为。
亦有专业人士认为这是一场经过精心策划的事件,它的背后团体可能是热爱环保的人士,可能是环保组织的环保行为,也可能是一些企业的借势营销行为。
究竟保护南极是人们的根本初衷,还是“环境保护”仅仅是一个招牌,而成为企业营销的一面旗帜?环保人士认为,这一点并不是纠结的重点。如果真的是企业行为的话,那我们“环境保护“的宣传理念也算是”营销“的大赢家,因为借了东风,环保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这是大家乐于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