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对于这个问题,据说钱老的答案是我们缺少一点“自由”的氛围,包括体制、机制、思想甚至心态。 那么在如今国家不断深化改革,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向多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作为人生关键的大学教育,要以什么样的精神和魄力去面对未来的变化?结合以“自主、自由”为理念的中国信息大学,我们谈一下“自主、创新”的力量。 “春天”的机遇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坚持科学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并且指出,要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进入教育领域,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温家宝总理在会议上的讲话当中,也指出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民办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民办教育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增强教育发展活力的必然要求。并且指出了要进一步清理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性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召开的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这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纲领性的文件。纲要从国家政策层面也回答了民办教育的历史地位问题,而且赋予了“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的使命。 种种迹象显示,中国民办大学的“春天”已经到来!在“春天”来临时,对于每一所高校来说,最需要做的是抓住机遇,顺势而上。 “能自主,动力足” 中国信息大学董事长张亚林认为:“发展民办教育是国家的重大战略选择!在高等教育成为'大众化教育'的过程中,民办高校因其办学和教学过程中更灵活、执行效率更高等特有的'软实力'优势开始成为高校改革过程中重要的促进力量。在这个过程中,民办高校要真正'能自主'并'说到做到'”。 以信大为例,信大率先提出“我的大学我做主,上大学要自己做主”的先进理念并付诸实施。从2004年开始,信大针对部分学生入学前学习基础存在的明显差异,学校开始实行分层教学并快速付诸实施。2005年,基于对高自考局限性的分析和认识,学校推出校考专业,不但受到入学新生的欢迎,也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 2007年,学校提出改革专业体系和课程体系,强调设置社会需要的专业,了解什么是热门专业,什么专业就业前景好,并设置适合学生特点和要求的课程,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中,学到最有用的知识,掌握受社会欢迎的技能。经过学校高层论证后,便立即开始进入实施阶段。 2011年,学校进行院系调整,进一步突出通识教育的重要地位,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这些极具“自主特色”的教学改革因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更具培养多元化人才优势而倍受推崇。 据中国信息大学董事李可介绍,从2003年到2011年,学校在自主办学的过程中,接受了7次北京市教委组织的办学状况评估,在被评估的众多高校中,每次都名列前茅。 几年来,信大自主办学、自主招生的经验和取得的成果获得多方肯定。学校曾受到教育部教师发展基金委员会表彰,被评为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成为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成为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教育信息化理事单位”;还是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能力培训实验基地”,并被信息产业部电子教育与考试中心指定为“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项目合作单位等令大家称羡的成就和荣誉。 “会创新、结硕果” 对于民办大学如何针对社会需求进行开拓创新,张亚林评价说:“计划经济时期,人才是标准化生产的,人才的需求也是标准化的,只要挂上'大学生'的标签,自然可以认为是人才。市场经济条件下则不然,一方面是大众教育的普及,另一方面则是面对丰富多彩的市场,人才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表现,靠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办学模式无法满足这样的需要,靠少数精英学校也无法满足这样的需要,能具备创新意识和强大执行能力的民办高校开始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这样的情况下,适应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民办大学在办学中更要学会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脱离计划经济体制束缚,才能掌握市场经济规律,能有针对性地培养不同层次、不同规格、不同类型的创新型人才这样的民办学校将更具价值和生命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信大的“创新”意识已体现在“教和学”的方方面面。 2006年,信大开始实行以学分制、选课制为标志的教学改革,将全校开设的课程对全体学生开放,供学生选学并不断总结经验和规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主选择课程和任课教师。信大将所有课程分为全校学生必修的“通识性”课程、体现专业要求的“专业性”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愿望的“素质类”课程,以及根据社会不断发展对人才规格变化要求的 “适应性”课程。 同时,学分制改革使学校收费透明,以往高校通常每年只是给学生一个学费的总数,不管学生选多少课,均缴纳统一标准的学年学费,提前毕业的学生照样缴纳学费等。而信大每一个学分"明码实价",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和学习规划进行选择。 2008年,学校提出在“教知识”的基础上,把教学改革的重点转到“教方法”上,摒弃“满堂灌”、“照本宣科”等常规授课方式,推行互动式、启发式、研究式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进而为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009年,学校启动毕业设计改革工作,将毕业设计扩展至两学年内完成,毕业设计贯穿于专业课学习始终。用高质量的毕业作品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良好素质,打造获得满意职位的通行证。很多同学毕业后的“敲门砖”往往不是文凭 ,而是凭借优秀的毕业作品一路披荆斩棘,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和称赞。 2010年,学校实行国际通行的三学期制。信大三学期期在学习时间安排上进行了一大创新。从以前传统的两学期即两个“16周”长学期变为“10周+10周+10周”3个10周的短学期,从而形成每年4月初到11月中旬近8个月的连续学习时间和11月下旬到3月下旬之间的4个多月的连续假期。而通过学习时间的调整和假期制度的改变,不但可以缩短学时,提高学习效率,保持学习的兴奋状态,而且可以增加学生自主发展空间,方便利用长假期参加社会实践以及勤工俭学,并为学生进入社会提前进行经验和能力的融合。 种种教学创新和改革措施结出了累累硕果。 据李可介绍,07级电子商务专业的刘志国,还未正式大学毕业就进入了一家台资企业,工作还不到一年,月薪就超过两万。2011年5月8日到9月29日刘志国还被公司公费送到北京大学学习,今天他已是公司的骨干人员。 刘志国在采访中谈道,学校能以学生发展、需求为本,很多教学、管理的思想新颖,又是北京高校,让同学们汲取了很多别的学校学习不到的东西,比如学分制、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毕业设计管理的改革等等都使让他大受裨益。 据了解,刘志国很早就开始主动接触社会,利用学校长假期,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工作,在校期间曾分别兼职做过美的集团北京分公司的销售工作、“大淘宝”全国大型连锁项目房山区项目组建工作、中国最大的视频门户网站“激动网”的网站编辑等工作,2010年5月份刘志国便成功获得阿里巴巴北京分公司的市场销售工作,月薪已能拿到4200元。 还有一位孟翔宇同学,通过长假期加入一家社区物业的内保工作,在长假期的工作实践中快速成长,由普通员工至班长,再到副队长、队长,连续完成了几级跳。并在社会实践回到学校与单位保持着良好联系,总结经验,一毕业便与朋友共同创建了一家保安公司。 如今,信大还在不断根据社会的需要进行持续创新和改进,每年一大批优秀的毕业生已在社会的各个岗位成为受欢迎的栋梁之才,开始书写着自己的传奇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