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岛城剪纸艺人焦丽华向记者展示刚刚创作完成的剪纸作品《清明上河图》。经过两年时间的精剪细刻,一幅长7.8米、宽0.42米的《清明上河图》问世,整幅剪纸作品将原画中北宋汴京郊外风光、风俗民情通过剪纸艺术惟妙惟肖地展现了出来。 剪出《清明上河图》 昨日上午,记者在位于开发区庐山路的焦丽华剪纸工作室见到了这幅《清明上河图》剪纸作品。整幅作品长7.8米、宽0.42米,全部用红色宣纸剪成,画面恢宏、布局精密,凑近看,画面上的亭台楼阁、花鸟人物无不栩栩如生。作品画面看似镂空,但点线流畅,浑然一体。 “每一处细节都是用剪刀来完成的,整幅作品共有862个形态各异的人物,88座样式不同的房屋建筑,各种树木近百棵,为了表现亭台楼阁,仅毫米大小的空格就有万余个。”焦丽华告诉记者,如何使画面上线线相连,主次分明,黑白分明,她需要攻克一个个难关,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再创作,以适应剪纸表达方式。 耗时两年完成巨作 “从起稿、加工到最后装裱完毕,总共耗时两年。”焦丽华告诉记者,作为自幼剪纸的艺人,随着剪纸技艺的纯熟,她在两年前开始筹划创作《清明上河图》剪纸作品。“为此,我接连去了三次故宫,每次都在那里呆上整整一天,仔细揣摩真迹,寻找灵感。”焦丽华说,仅前期起稿就有半年时间,反反复复修改了几十次。 这样一幅细腻生动的作品,用笔画出就很不容易了,更何况是用剪刀剪出来。从人物到房屋、船只,大到布局,小到人物表情,为了把中国传统工笔画的效果,用剪纸的手法表现出来,焦丽华可是煞费苦心。“这些带着窗棱的小窗户,位置很小,插进剪子都很难,我用了最精细的眼科手术剪,还是经常剪断。”焦丽华说,作品完成后,她专门跑到北京采用传统工艺装裱,仅装裱费就花了2000多元。 作品义卖用于慈善 “我所有的剪纸作品全部义卖,包括这幅《清明上河图》,自己一分钱也不留。”焦丽华说,她每月退休金为1300元,足够她个人生活。“在我身边有个爱心群体,很多企业知道我义卖剪纸,一次就会买上万元的剪纸,其实也是献爱心。”焦丽华说,她也希望将这幅作品的义卖所得捐给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敬老院,用以资助孤寡老人的晚年生活。(记者 刘海龙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