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 疾病查询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 正文

老汉要捐遗体陪老伴 青岛申请捐献者超2000人

来源:早报 2012-04-03 07:13:56

  “追思奉献林里的这些无语良师,感恩他们生命的馈赠。”昨天上午,300多名市民及医学院学生赶到位于福宁园的红十字生命奉献林悼念我市遗体捐献者,近百名捐献者昨天入住奉献林,其中包括我市第三例捐献者苏白。据介绍,目前我市申请登记的遗体捐献志愿者已超过2000人,其中251人实现捐献意愿,将自己的遗体用于医学教研。

  众人追思“无语良师”

  昨天上午,参加悼念活动的除了有市红十字会等单位工作人员、青岛大学医学院和青岛卫校的学生外,很多捐献者的家属也来到了现场,其中有岛城遗体捐献先驱沈福彭、束星北的儿女,也有三天前刚实施捐献的岛城第251例遗体捐献者李慧的家人,还有岛城知名的遗体捐献家庭王奎海等。大家一起将鲜花献到捐献者的纪念碑前,并且三鞠躬向这些“无语良师”表达敬意。

  青岛大学医学院的一名学生告诉记者,他们上解剖课全靠捐献者的遗体实践,才能积累到宝贵的经验。“我市用于医学教研的遗体需求量每年在150具左右,而这个数量从来没有满足过。”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李然告诉记者,她曾调研过好多地方,人体解剖学是了解人体结构的基础课,医学学生正是从捐献者的遗体上,认识了第一根动脉、第一根神经,最终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在国外,每名医学院的学生都要亲手解剖一具尸体才能毕业,而成长为教授之前一定要解剖超过10具尸体。另外,一位眼科医生走上手术台前,至少要经历50次眼睛解剖的实践。

  老汉捐遗体陪老伴

  “老伴我也要捐出遗体,来这里陪着你。”在遗体捐献者名单前,一位老人眼眶湿润,嘴里默默念叨着这句话。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位老人叫赫世显,今年73岁,是一名退休干部。“我的岳父和妻子都在这片林子里,今天我是专门来拜祭他们的。”赫世显告诉记者,他的妻子叫于慧光,以前是一名教师,2010年因病去世后,将遗体捐到了青岛大学医学院。

  昨天上午,近百名之前未入住生命奉献林的捐献者的名单也列在了奉献林的纪念碑前。“我终于心宽了,相信父亲也能含笑九泉了。”一名女士摸着名单上苏白的名字哭了起来。“苏白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1983年去世后将遗体捐到了当时的青岛医学院。(记者 孙启孟 摄影报道)

-

相关链接

上一篇:清明首日13万人扎堆祭拜 多数人用鲜花代替烧纸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