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行政中心尚无迁移计划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的工作部署,市规划局对城市的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审视城市发展定位,明晰远景目标,谋划好与国际化城市相适应的空间战略和布局结构。通过分析研究我市蓝色经济建设的区位与发展优势、资源与支撑条件,初步构建起推进蓝色经济发展的规划成果体系。 为蓝色经济发展提供空间载体 在传承和延续青岛长期坚持的“环湾保护、生态间隔、组团发展”营城理念基础上,市规划局强化大青岛理念,高起点、高标准完成了《青岛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借鉴世界知名海湾城市发展经验,紧紧围绕蓝色经济区国家发展战略,在传承与创新的基础上,调整、优化和完善市域空间布局结构,制定“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空间发展战略,未来青岛市域形成以大沽河为生态中轴、城际交通和市政廊道为综合发展轴线的“一轴三带”的组团式、多中心、海湾型城市群格局。通过空间发展战略层面的系统研究,为青岛承担国家蓝色经济发展战略使命提供了空间载体。 全域统筹从四个层面推进 三城联动的基础在全域统筹,全域统筹包含四个层次的内涵。未来一段时间,我市将统筹市域规划,推进七区统筹、城乡统筹、海陆统筹和区域统筹。 七区是未来组团式、生态化海湾型大都市的核心,也是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重要空间载体。七区统筹应重点完善北部地区中心体系的建设,统筹安排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产业与人口的布局,逐步提升北部及西部城市环境品质及生活环境质量,缩小城区南北及东西差距。 城乡统筹将分类引导城、镇、乡、村发展;引导农村人口逐步向城镇集中,发挥公共配套设施的整体效能,重点完善北部平度、莱西的城市功能,加快北部地区崛起;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服务功能,提升村镇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海陆统筹指的是依托青岛海岸线的生态本底特征,以三大海湾为基础,整合滨海资源,统筹保护蓝海核心资源,在明确各功能管理区产业定位基础上,按照国际和国内两个服务方向,统筹重点产业空间布局,实现以海带陆、以陆促海的发展新格局。 区域统筹意在立足山东半岛、环渤海和东北亚,不断拓展区域合作领域,增强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全面发挥港口、旅游等资源特色,传承奥运遗产,着力加强与国际港口、滨海城市的经济、海洋文化交流与合作,启动国际交流合作试验区建设;积极争取国际航运中心的优惠政策,积极融入国家沿海开放新格局;加快推进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进一步强化区域中心地位,引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 市行政中心尚无迁移计划 在三城联动的大框架中,北岸城区的区位非常重要,新城的发展可以紧密拉结胶州湾东、西两翼,衔接大沽河区域南北,有利于全域统筹和发挥核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北岸区域既是环胶州湾生态体系中的敏感区,也是未来城市重要的拓展空间。 青岛市中心城区的发展受崂山、胶州湾等自然地形所限,青岛单中心的服务效率(55度扇面)仅为平原城市(360度)的1/6,相比于其他同等规模的城市,青岛的市级公共中心仅仅能发挥其六分之一的辐射效应。胶州湾东岸产业转型相对滞后,青岛钢铁集团、碱业集团等污染企业仍然占据着胶州湾东岸城市北扩的咽喉位置,导致空间腾挪受阻。大量的公共设施集中在市南、市北,老城功能难以疏解,也使新区功能发育不全。为此城市北扩采取“蛙跳”的方式,在胶州湾北岸打造一个新城区。 据介绍,北岸新区作为一个独立的城区,与其他城区一样,除了要规划配置一些为大青岛城市群所服务的会议中心、文化中心、商务中心以及旅游休闲活动区等功能用地,如蓝海国际会议中心、奥林匹克运动中心、高端商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以及辐射北部的区域性健康、教育园区等以外,也要规划配置其自身的行政中心、市民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以满足作为一个独立城区而应有的功能。新城区还将在北部区域预留大型高端产业发展备用地。 目前还没有青岛市行政中心规划调整和迁移的计划安排。(记者 赵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