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晓辉(资料图片) “秦铭远的追随者, 实际上是弱者,是可怜人。因为没有接受科学性学的教育, 而人的性欲念又是天生存在的, 最终误入歧途。”3月21日,记者记者专访华中师范大学性学教授彭晓辉,这位被学生叫做“老师爸爸”的彭晓辉,系统分析了“性爱灵修”的本质和缘由。 用心理技巧控制人,比用绳子把对方捆起来还恶劣 记者:国内的这类“性爱灵修”您知道得多吗? 彭晓辉: 不多,这种灵修班应该归到谭崔类,但又是变味的谭崔。谭崔是印度瑜伽的一个分支,瑜伽本身和气功类似,通过身体锻炼和养心活动,来达到修身养性的作用。纯粹的瑜伽就是一种体操,没有精神意味的。 记者: 但是国内的谭崔已经被赋予很多精神意义,比如秦铭远就是鼓吹“婚外性”的。 彭晓辉:我早几年还见过秦铭远,在广州。 当时他慕名前来拜访,但不巧没有谈什么话题,也没有涉及什么“性”方面的话题。当时我不觉得这个人特别,后来也再没见过。后来在一个负面报道中见到他的名字和一个半路出家的道士(注:李一)混在一起,可能是双方都有需要吧,我估计秦铭远也把道教的一些东西整合到自己的“教义”里了。 我认为,对于这种玄之又玄的神秘化的“性”培训,是缺乏一定的科学依据的,没有一定的约束就更加不可取。如果单纯是强身健体的瑜伽锻炼,秦铭远只是瑜伽师,那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从记者的报道来看,既不是谭崔,更不是瑜伽。 据统计,70%的人容易受到心理暗示,而这种人如果又在寻求精神寄托的话,就很容易被精神控制,甚至达到对导师人生依附的程度。 记者:我们了解到的涉事人“程某”,就是一位虔诚的秦铭远“门徒”。 彭晓辉:信徒可以痴迷到为师傅献身,这就是走偏路。不管怎么说,一个人利用自己的心理技巧去控制别人,我觉得是不道德的,也是违反法律的。你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去控制一个人,比用绳子把对方捆起来还要恶劣,因为是对人的精神的束缚和囚禁。 秦铭远的观点对社会来说具有破坏性 记者: 您公开发表的言论中,对中国传统的性禁锢是否定的。 彭晓辉:是的。为什么性禁锢有市场? 因为中国的科学性学不普及。 所谓科学性学,是从生理、病理、心理规律和合乎社会文化需要的人际关系规律出发,探讨总结性学方面的规律,并加以合理利用的性学。 记者:秦铭远鼓吹“婚外性”,认为“婚姻障碍了成为爱的可能性。离婚是一个苏醒的标志。也是开始爱的标志”,甚至宣扬“换夫换妻”是女性“解放”的途径。您怎么看? 彭晓辉:从道德层面上,很显然我们不能支持他, 因为这种理论对社会来说是具有破坏性的。如果这样做,家庭还能存在吗? 记者: 您是否认同性和爱的统一? 彭晓辉:性、爱、婚的统一,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状态。至少目前来看,这个三者统一是有助于社会的稳定的。但实际上,人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达不到三者统一。有统计数据说,性爱婚三者统一占婚姻中的比例,只有3%,所以这只是理想状态。 中国人的性知识不足,才容易上当受骗 记者:您曾说过,要思考为什么“性爱灵修”会蛊惑这么多人参加。 彭晓辉:人的性欲望难以压抑,而性宣泄、性疏导的渠道却不正常。正是因为中国的性爱教育、性学教育太欠缺了,才会造成这种情况。 记者:但是学校也有生理卫生课程。 彭晓辉:生理卫生不是性学,将其与性学混为一谈是个大错误。中国肯定是缺乏性教育的,但是性教育又是人生必需的课程,性知识是人必须掌握的知识,中国却很欠缺。在北欧三国,挪威、丹麦、瑞典,性是很开明的,性学研究和性教育很普及,他们的性学研究不一定很高深,但是普及得很好,从幼儿园开始就有性教育课程,随着人的成长还会不断增加内容,就像学语文,先是识字,然后是短文,然后是长篇文章、论文,一步步加深知识,到高中阶段基本已经普及完科学性学,大学阶段还会进行深入的性学学术探讨和研究。丹麦人伴侣之间的关系非常稳定,第三者很少。 记者:中国现在似乎正进入一个性混乱期? 彭晓辉:那些性放纵者恰恰是和性禁锢者来自同一个根源。中国虽然在公开领域方面虽然有性禁锢的传统,但在实际的私生活中从来都没有被禁锢过。中国总是在公开领域把性“污名化”,但私下却缺乏正确的普及和教育。最近这些年,公开领域对性的行政约束力越来越弱,私人企业老板不管你,国家单位也不愿“管闲事”,私人领域的性表现就被公开化,看起来是“性泛滥”、“性自由”,其实中国私下场合的性一直都存在。 记者:如果“性爱灵修”课在丹麦这种国家开设,还会有市场吗? 彭晓辉:不可能有市场。因为这些理论是很荒谬的。培训热的背后,反映了中国人的性知识不足,才容易上当受骗。正是因为找不到正规渠道,所以歪门邪道才能大行其道。 记者:我们也留意到,除了培训,大量被说得玄乎其玄的身心灵产品也在坊间、网络热卖,这些东西是真是假? 彭晓辉:全部都是挂羊头卖狗肉。普通东西被赋予神奇的概念来起到“心灵暗示”的作用。售卖通过“心灵暗示”来牟利的产品,显然也是不道德的。 追随者是迷途的羔羊 记者:我们还发现,包括秦铭远在内的很多“灵修”理念后面,有浓厚的奥修的“性放纵”的影子。 彭晓辉:秦铭远的主张很多就是奥修的翻版。人性没了,动物性就会表达出来。人之所以被称为“人”,是在人类社会中被塑造出来的。动物在获得食、色的过程中,遵守的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而奥修理论中要求人回归到动物性的原我,对自己、对社会都是有破坏性的,是人类社会难以容忍的。 人类在追求食色的过程中,遵循的是人道主义,要考虑个体利益,也要考虑集体利益,所以才会有禁忌、文化习俗、道德伦理和法律,这才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属性。 奥修也好、秦铭远也好,他们的追随者,是被误导、误入歧途的羔羊,我个人认为应该教育引导,这些追随者实际上是弱者,是可怜人。 专家看法 “灵修”的背后是心灵的“饥渴” 中国人有心理饥渴“中国人目前心理方面是饥渴的”———知名心理咨询专家晏嫣说,正是这种饥渴,为“身心灵培训”提供了庞大的“欲望需求”市场。 晏 嫣认为,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很多人的心理发展不健康,甚至发展受滞、扭曲,精神领域是空白的,心理疾病患者远比生理疾病患者多。病态的心理患者尤以抑郁症患者为多。在一线城市,精神疾病的发病越来越早。 感性文化占主导地位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在接受记者记者采访时称, “身心灵” 理念之所以在社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如此多受过高等教育的都市白领深陷其中,跟当前社会转型期的信仰缺失有关。 “很多人都感到心里空虚,但又没有坚定的理想与信仰,才使得宣传怪力乱象的理念大有市场。”改革开放以后,感性文化占到了主导地位,理性文化缺失,大家都追求感官刺激,“一些投机者摸准了这个脉搏,自然会风生水起。” 应加强心理培训领域监管 3 月20 日,知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发微博称,记者关于“灵修”的报道值得一读。“任何学习中,切忌迷失自己,尤其要警惕导师搞个人崇拜。”武志红认为,低级的物质传销、高级一点的品牌传销,与更高级的精神传销都是同一路数。 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心理学专家徐文军认为,灵魂之说还是应该否定的,这不符合科学。“现在随便一个人宣称是‘身心灵’导师,或者邀请国外一些‘导师’ 就可以开班授课。”应该加强监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