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9月21日至24日,在总编辑张晓林同志的带领下,我随总编室领导和部分同志赴总编室基层联系点——青岛港进行调研。 青岛港是一家有着119年历史的老港,从过去的名不见经传发展成为现在的世界第七大港。初到青岛港就给了我不小的震撼。第一次站在几亿吨吞吐量的码头感受浩瀚无垠的大海,第一次频繁穿梭于五颜六色的巨型集装箱之间,第一次近距离仰视高高耸立的装卸吊台,第一次见到利用风向原理的网状防尘墙和墙内码放平整的各色矿石……置身于这个巨大、繁忙而又井然有序的现代化港口,一种莫名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以前看到的关于我国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的数字一下子鲜活起来,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动力在此找到了注解,让人不禁为港口建设者们的伟大创造力而深深叹服。调研越深入,青岛港带给我的感动和感悟也越多,以至于离开的那一刻竟有些不舍。 同群众的感情问题是关键 与傲人的发展成就相比毫不逊色的,是青岛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生动实践。在同企业干部职工的交谈中,在对职工之家的走访中,在工人表演绝活的港口作业现场,在热火朝天的董家口港区工地,每到一处,都能强烈地感受到,青岛港是一个充满着浓浓亲情而又释放着比学赶超创业激情的大家庭。青岛港能快速实现跨越式发展,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此。 而这一切首先源于青岛港领导班子心中那份真挚的群众感情。青岛港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常叮嘱的一句话是“职工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他的“谁要把职工推向社会,我就先把他推向社会”、“谁瞧不起农民工,就是瞧不起俺爹俺娘”的“语录”,到现在还经常被很多职工念叨。这些朴素的语言饱含了对普通劳动者的尊重、对职工群众的深厚情感。 感情可以决定立场。对于抓生产创收增效,很多企业领导都十分重视,但对于抓职工生活,能像青岛港那样做到无微不至的,恐怕不多。常德传连续22年带领集团领导同奋斗在一线的码头工人同吃年夜饭;每年带领集团领导在气候最恶劣的时候到装卸一线与工人们一起扛包劳动。公司为了能让一线职工在作业现场吃到热饭热菜,克服困难把食堂搬到现场,现炒饭菜、现包水饺;为了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给职工家属安排就业,给职工子女解决上学难题。有些事情似乎已超出了一个企业的职责范围和能力所及,但青岛港领导班子却不遗余力地为职工排忧解难,绝不把问题甩向社会。20多年来,青岛港不仅没有把一名职工推向社会,还为社会创造了53万个就业岗位,即使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也没有把一名农民工推向社会。这些实实在在的做法践行了青岛港提出的“精忠报国、服务社会、造福职工”发展使命。在同企业职工的交谈中,他们会以“亲人”、“兄长”、“慈父般的当家人”等词语来形容常德传及企业领导班子。加工厂劳保车间一位班长眼睛湿润、声音颤抖地谈起常德传有年冬天到车间慰问时叮嘱她说:“冬天码头很冷,我们棉衣棉花一定要足斤足两,让我们装卸一线的职工穿着更暖和。”平实话语流露出深厚真挚的群众感情,所以才会让职工闻之动容。 感情可以决定做事的态度和价值取向。青岛港领导班子始终把职工群众当作企业的主人看待,想问题、作决策都以“职工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青岛港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措施来保障职工得实惠。在保证职工当家作主方面,有职工代表大会、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四级厂务公开、民主恳谈会、信访接待日等20多项民主管理制度;在工资福利方面,始终向条件艰苦的一线岗位倾斜,连续22年32次涨工资并且保证了一线员工的工资收入始终大大高于其他员工;在用人方面,不论学历、职称、资历、身份、年龄,为所有职工搭建了干事创业的广阔平台,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培训条件,开创了为一线装卸岗位的农民工评职称的先河。因为苦练出火车装车“不超载、不偏载”的绝活,农民工董长安被公司授予“长安精装”员工品牌。如今,青岛港不少农民工业务骨干当上了劳动模范,在青岛买车买房,过上了他们“做梦也没想到”的幸福生活。 群众中蕴含着无穷创造力 在青岛港,“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被发扬光大并有了新的内涵,即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保护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这也是青岛港发展壮大的前提。人民群众是最可爱的人,最懂得“饮水思源”,当职工切实感受到企业管理者对自己的尊重和关心时,当职工切实共享了企业发展成果时,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就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在青岛港,企业与职工之间早已超越了雇佣关系,而是成为一个有着共同利益和一致目标的大家庭,港口的命运与职工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职工们以努力工作、争创第一的方式回报青岛港,纷纷为企业发展、改进工作献计献策。“港口把我们职工当亲人,我们就把港口当成家”、“企业关心职工,职工关注企业发展”、“企业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职工用简单的言语道出了他们的心声。“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作为,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贡献,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牺牲”的青岛港精神深入人心,以港为家、主动加班、勤学知识、苦练业务的职工,比比皆是;人人争做“工人先锋号”,纷纷设立竞技台、“龙虎榜”、“巾帼示范岗”、“工人突击队”,职工的创造力和工作热情被空前激发,先后涌现出了“振超效率”、“显新穿针”、“王啸飞燕”、“琳琳快磅”、“张凤计量”、“显涛管理”等290多个员工品牌和1500多个绝活,一大批具有创新潜质的一线人才脱颖而出,仅港口下属的油港公司装车队就完成了45项创新成果。青岛港员工队伍结构已经由过去77%的职工只有初中以下学历,转变为现在的以5000多名各类职称的知识分子、6000多名高级技术工人为主体的高素质员工队伍。浓浓的人情味与争创第一的竞争意识交融交织在一起,汇聚成一股强大的能量,为青岛港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后劲。去年港口吞吐量达3.5亿吨,集装箱完成量居世界第九位,总资产达270多亿元。 维护职工利益与企业创效增益并不矛盾,相反,若处理得当,二者还能相互促进。青岛港这家老国企重新绽放活力的秘诀,就在于企业领导班子创造性地把市场经济的优势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机结合起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从而实现了企业与职工的同步发展。 人人都可以成才 在青岛港24000多名员工中,有8000人是农民工,农民工群体是青岛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青岛港让农民工与正式工同工同酬同待遇,为农民工向新时期产业工人转变提供了广阔空间。成长为千人以上公司党委书记的徐万年是农民工的杰出代表,青岛港另有不少农民工当上了副队长、班长、主管。曾在多处打工、备尝生活艰辛的农民工苏升伟,来到青岛港后感受到浓浓亲情,得到比对城市工更用心的培养,在技术大比武和考工晋级中同城市工一样得名次受表彰;如今,作为物流公司仓储中心叉车司机的苏升伟,不仅练就了“小叉穿针”、“步步高升”等绝活,还获得了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前港公司装卸一队副队长朱广田说,他走进青岛港的第一天不是拉去干活,而是先坐下来学习培训;经过不懈的努力,朱广田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民工而有幸走进人民大会堂领奖。就连在不属于港口主营业务的材料加工厂劳保车间,农民工高荣娇也因工作积极进取被集团评为优秀农民工,还被授予命名为“荣娇流水线”的员工品牌。如此农民工“梦想成真”的故事,在青岛港还有很多,他们的成长成才,离不开青岛港的培养。正如常德传所言:“不管是扛包的、种地的、军营的、院校的,凡是到了青岛港,只要好好干、愿意干,一样大有作为,都能成为人才。” 青岛港对农民工的尊重与关爱让人感动。而另一方面,这些农民工“给点阳光就灿烂”,不妄自菲薄,通过爱岗敬业、钻研学习而最终成就一番天地的奋斗历程,同样让人感动。西联公司机械四队门机司机张立林将门机设备“当作亲人来爱护”,专门买来专业书籍,一有空就钻研维护保养技术,研究出门机防撞系统和抓斗作业“舱外零停留作业法”,常常主动申请加班任务,多次被评为优秀车长。前港公司堆装队维修班的农民工乔伦,在工作中琢磨发明了钻夹便捷器、钻磨便捷器等五类万能钻磨系列工具,被大家称赞为“新时代的鲁班”,得到集团的大力表彰奖励。这些农民工在平凡岗位上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刻苦钻研、敬业爱岗的执着与坚韧,让人敬佩。 这次青岛港基层行给我的感触还有很多,这里既像一个温馨的港湾,又像一个火热的熔炉,感动与激情常常围绕着我。到基层走一走、看一看,对于我们新闻宣传战线的同志和党的理论宣传工作者来讲,实在是太需要了。基层不仅有生动鲜活的新实践、值得研究的新经验;通过基层实践,还能使我们对一些现象有更全面的认识,对党的理论有更深入的理解。短短四天的青岛港调研,就让我受益良多。在这里,我领略到一家老国企的社会担当,一个优秀领导班子的模范带头作用,一种看待问题的长远眼光和大局意识,一套以人为本的用人理念,以及一片对普通劳动者的尊重与真情。它们就像一个个闪光点,照亮我前行的路。来源:求是理论网 作者:陈亦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