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勤柱在广州学习鞋艺。 (图片由徐勤柱提供) 开着奥迪车的有为青年徐勤柱,虽然只有中专学历但成了身价数百万的小老板,期间8年的奋斗中有泪水也有笑容。青岛,这座城市给了他机会,给了他财富,也给了他归宿感和尊严。与许多80后年轻人一样,谈到幸福他会觉得有点矫情,甚至会列举出很多“很现实”的东西来:高房价、高消费、丈母娘的期望、父母的养老重担……不过事实上,徐勤柱和他的大多数同龄人都承认:只要这座城市有公平竞争机制,个人有抱负和闯劲,面包、房子、爱情和婚姻都会有的。 有房有车,和幸福“沾了边” 一辆崭新的奥迪A4停了下来,走出来的小伙子长得有些像美国总统奥巴马。这个叫徐勤柱的小伙子今年30岁,是“一休擦鞋”的连锁店老总,老家在外地,但8年前,刚到青岛时的他一穷二白,后来走上开擦鞋连锁店的道路,至今已拥有数百万财产。青岛,成了他改变命运的地方。 奥迪A4是腊月二十八从车行提过来的。他选择的是贷款买车,倒不是因为钱不够。30多万元的车款,对他来说不是什么负担,但考虑到公司正扩大业务需要有充足的现金保证,同时更是为了满足一种“能贷款”的体验,他将一部分车款办成了分期付款。 能像城市里大多数青年一样拿着银行贷款生活,徐勤柱用了8年时间。这种幸福,只有那些白手起家来到青岛打拼后获得社会认同的人体会得才会深刻。对徐勤柱来说,融入城市和被城市接纳的幸福,价值远远超过了收获一辆轿车或一套房子。 土生土长的青岛人夏建明也是一名创业者。他从北京回到青岛,是徐勤柱佩服的对象,两人相识于一次创业者聚会,至今已经交往了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法律专业的夏建明已经在创业路上奔波了7年,如今他自己开公司代理台湾产的一种节水器具,在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 “青岛城市很开放,商机也多,回来创业这几年虽然也经历了不少艰难挫折,但我收获很大,这里让我成长,让我觉得很踏实。”从2009年开始,他的公司就入驻崂山区青岛创业园,崂山区人事局等单位给了很多优惠措施。不过在很多艰难时刻,还是多亏家人和朋友们的支持。 逃离上海,感受青岛的舒适 徐勤柱的另一个朋友小陈5年前来到青岛,在到青岛之前,他在上海一家国企工作,月薪3000多元,仅能勉强度日。在青岛的一次旅游,让他爱上了这座城市并辞职投奔。他找了第一份工作,某商业企业的销售部业务员,月薪2700元。 收入降低了,小陈努力让自己“知足”。比如,在上海的时候,为了上班不迟到,他每天要在6点半前出门赶公交车,然后再挤地铁到单位,而到了青岛,城市虽然变小了,但是他每天可以多睡一个多小时。没事的时候,他喜欢到海边溜达,生活变得纯粹而美好。 在这家企业,小陈用了3年时间做到了销售部经理,月薪涨到了7000元以上,为了方便出行,小陈花9万元买了一辆私家车。在他的影响下,原在北京工作的女朋友也来到青岛,去了一家知名广告公司,凭着出色的业务能力,第一个月干下来,工资拿了6000元。年底的时候,加上年终奖,这一年挣了小十万元,收入超过了她在北京的时候。 去年年初,小陈和女朋友用两人的积蓄作为首付,购买了一套套二的房子。房子在城阳,买的时候将近9000元一平米。几个月后,随着房价的整体回落,小陈买的房子也贬值了近三分之一。“降就降吧,反正买了也是自己住,又不是投资。”他的心态很好。 房价降了,对于外地来青创业的年轻人毕竟是个好事。如今,小陈完全适应了在青岛的生活,在谋划着事业高升的同时,还不忘和女朋友计划着出国度假,平时出差到上海,遇到以前的老朋友,他甚至还有些炫耀:“青岛真的挺好,环境好,挣钱还可以……” 80后的痛:立业才敢“成家” 在记者采访中,谈到幸福宜居,徐勤柱和他身边的朋友们都认为,能不能达标还得看“丈母娘指标”。 夏建明的个人问题,一直让他的朋友们忧心不已。作为大龄男青年,他忙起来往往连相亲的时间都没有。他的形单影只,到了让朋友们都忍无可忍的程度,夏建明自己也开始着急起来,可接下来一系列现实问题会摆到面前:买房子、彩礼钱、装修、结婚……对于还在创业之初的他来说,这些并不轻松。 同样是2月24日这一天,吴晓刚回到家里,裤兜里的手机响了起来。济南的大学同学告诉他:下个礼拜来青岛,让吴晓联系大家到时候一起聚聚。吴晓热情地应承了下来 ,放下电话,却是一脸的垂头丧气。 十天前,小吴刚从他所在的装饰公司辞了职。每个月2000多元的工资持续了两年,看不到希望的他炒了公司的鱿鱼。这是他的第二份工作。他正在为买房子恨不得攒下每一分钱。 前两天,吴晓和女朋友为买房子的事情吵了架。吴晓提出先租房子住,等结婚后有钱了再买,他女朋友则坚持先买房子,理由是没有房子,就没有安全感。争吵的结果是,谁也没有说服谁,而吴晓私下里开始向女朋友的想法妥协。 吴晓决定向父母求助。他的老家在日照的一个村子里,他的父亲在当地一家石材厂打石头,一个月的收入接近6000元,母亲在当地一家电脑刺绣厂上班,如果加上加班费,一个月的收入可以达到2300元,父亲和母亲的学历一个是初中一个是小学,收入都超过了吴晓这个大学生,低着头向父母要钱买房,这种被吴晓一直看不上眼的“啃老”行为,还是发生在了自己身上,吴晓说,这是对自己莫大的讽刺。 残酷的现实如今让他已经顾不上颜面。同学聚会去了就要花钱,去还是不去?“钱挣得太少”是他的一块心病。哪怕是这个小小的一次聚会,吴晓也感到了经济上的压力。 他想知道,像他这样连聚会都聚不起的人,“宜居幸福”的梦想还有多远?(记者 陈浩杰) |
上一篇:为暂免交1万维修金扎堆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