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 疾病查询 即墨新闻网> 新闻速递 > 正文

即墨妇女十几年间捐款40万元 资助近百人

来源:半岛都市报 2012-02-27 11:40:24
    救助他人不用真名都用化名;将自己的房子让给受帮助的困难学生一家免费居住;每年家里地磅站的经营收入,有近一半让她捐给需要帮助的人;10多年里助人捐款40余万元,资助近百人渡过难关;而在部队的儿子受她影响,也与多名学生结对帮扶……她,就是即墨市经济开发区中山社区的于秀珍。

    “于会力”是谁?

    “于秀珍帮人从来不留自己的真实姓名,很让人感动。”25日,即墨市经济开发区中山社区居委会主任宋书杰说,几年前他们在多次捐助活动中发现 ,有个叫“于会力”的人一直参加助人为乐 、帮扶解难等捐款活动,不过没有人知道“于会力”是何人。经过多方调查他们才发现“于会力”就是本社区的于秀珍。“跟她聊天就能感觉她是个雷锋式的人物,做好事特别执著。”宋书杰说,56岁的于秀珍捐助他人的钱都是靠平时省吃俭用和做生意攒出来的,十几年里助人捐款40余万元,帮助了50多名素不相识的人,还有 40多名学生。

    2010年,于秀珍被评为感动青岛十佳人物。2011年10月又获中国好人榜——身边好人(助人为乐)荣誉称号。2011年,还被中央文明办邀请座谈。至于为何用“于会力”这个名字,于秀珍解释说她的初衷是“会聚小力以成大力”,于是就起了个“于会力”的化名,因为她不想让大家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

    感谢信收了一大摞

    “看到孩子们给我寄来的感谢信,我就有种巨大的幸福感,心里热乎乎的。”于秀珍拿出一摞自己珍藏的来自外地受助学生的感激信说,受助孩子们很懂事,每年过春节时都给自己寄信,汇报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记者了解到,受助的多是小学生,也有部分大学生,有的已经大学毕业了。

    “于阿姨,您不仅给我出钱帮我读书,还给了我精神财富,长大后我会像您一样回报社会。”济南商河县的学生陈盛敏在信里这样说,她从于阿姨这里还获得了一种母爱,并改变了她的生活。“在您的影响下,我也省吃俭用给灾区小朋友捐了10元钱。”学生王燕红说。记者注意到,每位寄给于秀珍的感谢信信封上都写着:“于会力”收,说明学生只知道于秀珍的化名,“于会力”成了好心人的代名词。

    这么多年默默做好事,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她?于秀珍告诉记者,她和丈夫在1999年下岗了,是政府和社会上的好心人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如今有了帮助别人的能力,我就把这种感恩化作行动,尽自己能力为社会做点贡献。”她说,平时听说有需要帮助的人,就会立即伸手相助,如果不管不问就感觉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房子给受助者免费住

    于秀珍告诉记者,多年前自己曾帮助过一位叫莲莲的女学生,后来她的父母都患病出行不方便,为了让他们能照顾目前上高中的莲莲,她就免费把自己5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让给这一家人居住,每年能给这家人省下2000多元租房费。

    据了解,莲莲从小学开始就受到于秀珍的资助。莲莲的母亲刘女士说,这么多年多亏了于秀珍,能碰到这样的好人真是他们的福气。去年于秀珍就执意让他们一家搬进她位于中山街的老房子,但是感觉不好意思就没接受。后来,经不住于秀珍的劝说,于是他们今年春节后就搬进来居住了。

    “妈妈做好事,也激励和感染着我,我很支持妈妈的做法。”正在部队服役的于秀珍儿子小邵告诉记者。于秀珍说,2007年她曾通过济南商河县妇联帮助过12名家庭困难的小学生,后来儿子也参与了,还和她接力继续资助。目前,这些小学生都上初中了,享受免费教育,不过她和儿子每年仍给商河县结对的12名小学生汇去3600元。

    于秀珍说,她“要活到老捐到老 ”,“我不会给儿子留下什么物质财富,但能给他留下更重要的财产,就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
相关链接

上一篇:今年祭海节 大戏唱三天(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