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报讯 昨日上午,开发区在市民文化广场举办了 “2012年春季大型人力资源交流大会”,116家企业提供的5000多个就业岗位吸引了近万名求职者参加。根据开发区劳动部门的初步统计,目前,辖区内企业的用工缺口仍有6000余人。面对招工难问题,除了劳动部门加班加点增加招聘会场次,专家还建议企业提高自身软硬件实力予以应对。 ■现场 务工人员“挑肥拣瘦” 昨日上午,记者在开发区市民文化广场看到,前来找工作的应聘者虽然不少,但是真正填写招工登记表的不太多。有的应聘者还要求深入车间察看,与原来的工厂进行比较,然后作出选择。“以前工厂选工人,如今工人选工厂,招工确实难。”一家企业的招工人员感叹道。 济宁的小卞在各个招聘摊位前咨询,还不时地和身边的男友商量,两人看了半天也没定下去哪个企业。“再看看吧,不着急,不想干太累的活。”21岁的小卞告诉记者,她在以前的单位每月也能挣3000多元,但是要经常上夜班,身体受不了。因此就想再出来换个轻松点的工作。“反正现在年轻,到哪个单位人家也愿意要。”小卞笑着说,她准备和男友在青岛再闯荡上四五年,如果能攒够钱,最好做个小生意,在青岛稳定下来;如果不行,就回老家安安稳稳过日子。 “今年想换一份收入高一点的工作,我们出来打工就是为了挣钱的。”老家临沂的吴进秀说,对于他们这些外来打工者来说,企业的福利待遇是他们最关心的,因此哪个企业给的待遇高,就会到哪个企业去工作。 ■犯愁 企业招聘人员压力大 “现在90后的农民工流动性特别大,有的实习期还没过,说走就走了。”开发区一家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薛女士说,年后的招聘会她每场都去参加,宣传单发出去了几千份,但真正最后留下的员工不足20人,和百余人的用工缺口还差不少。 “企业年后又接到了大量订单,为了招到工人,已经将试用期的工资也调整到2000元以上,但报名的人还是非常少。领导已经给我下了招20名以上技术人员的‘死命令’,招不到的话还要扣我的工资。”另一家企业负责招聘工作的张女士坦言她的压力非常大,只能不停地赶招聘会,希望能尽量多地招到工人。 ■措施 招工难倒逼企业多留人 记者了解到,在这场难以避免的“劳动力争夺战”中,用人单位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节后大大小小十多场招聘会,加薪水、包吃住已经成为不少单位的留人之道,也有不少单位另辟蹊径,确保底薪、分工合作、提供晋升空间等,还有的则大打感情牌,以情留人,以企业文化留人。 “由于近两年招工难,公司为了留住员工,提高薪资待遇,增加员工的福利,留住了近九成员工。”青岛海新达国际运输服务有限公司黄岛分公司人力资源主管李女士说,企业实行工龄补贴,在单位工作时间越长,工龄补贴就越高,上不封顶。公司还在年前改造了员工宿舍,给员工配置夫妻房、洗澡间等,还定期举办卡拉OK大赛等丰富员工业余生活。 ■支招 企业留住心才能留住人 经开发区劳动部门初步统计,目前辖区内企业缺工人数由春节前的3万人减少到6000余人,由于新投产项目、企业新接订单等因素,部分企业缺工情况在短时间内仍将存在。 “招工难的本质,不是人少活多,而是人和活没有匹配起来。”开发区就业中心副主任曲立磊认为,劳动者在收入、待遇、企业文化上的期许,和企业所能提供的实际之间的差距,是导致“不能匹配”的一个关键。企业要留人,要舍得真金白银,更需“投资感情”,物质与精神双管齐下,才能缓解招工难。“给老员工一些福利待遇,给新员工一个提升平台,还要有一个好的企业文化。”曲立磊说,企业可以从经营理念、价值观念、团队意识、企业形象等方面入手构建相应的企业文化,让员工有归属感。当然,最好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让员工视企业如“家”。 曲立磊表示,面对招工难,企业更应该考虑如何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提高机械化程度和劳动效率,来实现转型升级。(记者 刘海龙 通讯员 孙广波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