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新闻专题> 节会类 > 正文

大众日报:聚优质发展要素 谋富民强省新篇

来源:大众日报 2012-02-21 10:03:06

  □ 本报记者 李梦 齐淮东 吴宝书

  形势复杂严峻的“十二五”开局之年画上了圆满句号。2012年山东发展篇章精彩起笔之际,如何进一步激发全省人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进一步集聚各种优质发展要素,增创山东科学发展新优势,再谋富民强省新篇章,成为9500万齐鲁儿女期盼的焦点和“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立足内需稳增长

  “对欧出口下降23%、31%、66%,对美出口下降11%、38%、20%,对日出口也一降再降。”翻着从去年11月份至今3个月的纺织品出口记账单,青岛昌华进出口贸易公司总经理许士军对记者慨叹,“国外市场越来越难做,外需越来越靠不住了。”

  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拖累的不只昌华贸易公司一家。从去年10月开始,我省出口增长呈逐月回落趋势,12月增幅跌至当年新低。

  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进出口贸易遇挫,不仅直接影响经济增速,还会引发资本流向和市场异常波动,不利于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大局。“避免出现外需惯性下滑对经济平稳增长的影响,必须坚持‘扩内需稳外需’的调控措施,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培育、挖掘、寻求新的内需增长点。”省人大代表、发改委主任张超超认为。

  消费需求崭露出的巨大潜力和无限空间,在春节期间让人倍感欣喜。仅以旅游业和济南市场为例,一个“好客山东贺年汇”,平均每天拉动旅游综合收益10亿元,热热闹闹中赚得盆满钵满;春节黄金周7天,省城济南“吃喝玩购”四项收入突破53.5亿元,假日经济魅力尽显。

  今年,我省将从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完善流通体系建设、改善消费环境等层面发力,把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体育健身、社区服务、环保产品等培育成为居民消费新热点,把稳步推进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切实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强大拉动作用。

  近几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一直保持在20%以上,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记者从省发改委获悉,从优化投资结构着手,今年全省安排社会民生、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八大关键领域规模以上投资2.66万亿元,占全年计划总投资的86%。同时,在建项目结转到今年的投资规模达1.8万亿元,一批能源、港口、铁路、机场等项目进入集中建设期,必将为扩内需稳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合理调整投资结构、不断增强消费需求,必须加快构建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省政协委员、济宁市政协主席赵树国分析,国家和省里不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对中低收入者的财政补贴,着力培育、扩大文化旅游、环保产品等消费热点和领域,而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重要阶段,扩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即将走出厚积薄发期,进入爆发增长期。

  转型升级促跨越

  与许士军经营的外贸公司贸易额增速下滑不同,为皇明太阳能集团配套的我省一家光伏电池片厂出现了“规模不断扩大、效益日趋下降”的窘况。厂长崔岩告诉记者,一方面缘于成本挤压,一方面因为产能过剩。

  “加快调整经济结构,使我省发展逐步改变过去过分倚重‘外向经济红利’、‘资源环境廉价红利’等局面,以‘结构红利’支撑增长,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必然要求。”省人大代表、德州市委书记吴翠云认为。她介绍,德州市同我省其他地方一样,正处于从规模扩张主导的经济高速增长期,转入结构调整和质量效益主导的经济平稳增长期,此时谋求转型升级,极为迫切,正当其时。

  以提质增效为出发点,我省今年加快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力促三次产业结构优化。现代农业方面通过推进73个产能任务县、落实十大农业产业振兴规划、力争高效特色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等措施,全力打造现代农业产业新体系。实施“双轮驱动”战略,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一只轮子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今年启动一批示范基地、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和重点项目;另一只轮子通过9000亿元技改资金投入,加快驱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以现代信息产业等十大重点领域规划和城区、园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四大载体”建设为抓手,通过引导资金吸引更多信贷、社会资本进入服务业领域,确保服务业投资增速高于全社会投资增速。

  以“蓝黄”两大国家战略为主引擎的区域发展格局,正成为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在海洋生物、海洋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生态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取得重大进展基础上,今年“两区”建设将着力培育现代海洋产业和高效生态产业,集中培育10大重点产业集群、37个海洋产业园、20个高效生态产业园,推动各类要素向集群和园区配置,努力形成对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示范带动效应。

  同时,着眼于城乡、区域、产业结构协同调整,我省通过提升胶东半岛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水平,加快省会城市发展和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支持菏泽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力促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建立合理的区域城乡分工协作关系,努力拓宽发展新空间;以落实支持沂蒙革命老区和山东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两大国家政策为“助推器”,全力培育新的增长点。

  深化改革求创新

  事实上,无论许士军所在的纺织等传统产业领域,还是崔岩所在的太阳能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引领他们走出困局的惟有创新。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首先要让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实施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依托的创新工程,努力打造一批自主创新企业和品牌。省政协委员、太阳纸业集团董事长李洪信深有感触地说,研发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企业乃至我省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关键。今年我省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确保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9%,达到千亿元规模。同时推动济南、青岛、烟台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加快国家工程(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水平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推进青岛海洋科技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二期工程、国家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等建设,将更多的“山东制造”转变为“山东创造”。

  产业创新的关键在自主知识产权,否则,即便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若仍延续传统产业一哄而上、模仿生产模式,也难逃太阳能光伏、风能、LED产业那样迅速出现产能过剩,陷入“被调控”的窘境。省人大代表、科技厅厅长翟鲁宁强调,高性能纤维等新材料产业、通信网络设备与产品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环保技术及装备等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新医药和生物产业、海洋开发重大基础设施及海水健康养殖等海洋开发产业、数控加工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七大领域内,能否在一些关键技术和关键环节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直接主导山东经济的增长品质、核心竞争力以及在全国产业格局中的地位。

  当前,解决影响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改革创新是一把利器。专家判断,2012年是我省经济由政策刺激转向自主增长的关键时期。这意味着,山东经济主要依靠政策红利吸引投资、集聚要素、获得快速发展的阶段行将结束,依靠创新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实施国家创新工程、搭建创新平台引领新一轮发展,吸引更多资金、资源、人才等要素向自主创新集聚,成为当前和未来我省增创新优势的主要动力。

  统筹惠民谋幸福

  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皆以人民生活殷实富裕和幸福指数提高为重要衡量标准和归宿。去年,直面物价、房价双双居高不下给城乡居民生活造成的压力,省委、省政府果断提出,把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作为宏观调控首要任务,有力地将CPI涨幅控制在5%以内,同时还将全省财政支出的54.8%用于民生支出,切实让人民分享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对于人民群众关心的物价、房价、医疗、交通、就学、就业等热点难点问题,今年省政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完善已出台的民生政策,并在去年全部兑现26件民生实事基础上,再筛选安排一批民生实事和惠民工程,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与此同时,充分发挥我省文化资源富集优势,一手促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一手促公益性文化事业全面繁荣,通过构建城乡15至2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等措施,切实丰富、滋润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既是“十二五”时期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是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记者注意到,各地政府纷纷将提高城乡居民幸福指数作为发展诉求,据此谋划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其中,“生态济宁”、“生态滨州”、“生态日照”、“生态临沂”等构成的“生态山东”建设,成为共同的目标和一致的考题。

  “以建设‘生态山东’的积极成效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人民生活质量,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放在重要议事日程,意义重大。”省人大代表、东营市委书记姜杰说。他介绍,黄河入海造陆的同时,也为东营孕育了充满魅力的东方湿地,东营有责任有义务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千方百计构建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不断扩大循环经济规模,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呵护、发展好黄河尾闾这座独具魅力的城市。

  一个共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涵,也是民生改善与否的重要指标。今年我省将下更大力气推进节能降耗,建立技术支撑体系,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建立节能考核制度和节能交易制度。在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方面,以污染物总量减排为宗旨,加大污水、垃圾处理力度,突出抓好大气污染治理和检测预警,将PM2.5纳入常规空气质量检测体系。加快推进生态建设方面,以南水北调沿线和小清河流域为重点,着力实施重要水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严格实行水功能区纳污控制,搞好荒山、荒滩与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还齐鲁大地一派山清水秀、和美宜居的景象。

-
相关链接

上一篇:齐鲁晚报:PM2.5、微博、校车写进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