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方区水清沟社区的一家小型服装厂,整个车间只有12名工人,显得格外冷清。 临近正月末,岛城“用工荒”有所缓解,但不少需要女工的一线低端岗位仍然吃不饱。由于很多女工结婚生育以后便不再出远门打工,新生代80后绝对人数减少、懂技术的少,岛城许多制衣厂、饭店等企业遭遇“女工荒”。 现象>> 说要订婚,女工年后没露面 春节一过,四方区水清沟社区一家小型服装厂的张经理就一直愁眉不展。这家总共需要50多个工人的企业,春节前还有将近30人,如今都快出正月了,只回来了11人。 14日,记者来到这家服装厂,几十平米的车间显得格外冷清。20台缝纫机车,只有10名女工在操作。另外两名在低头整理布匹。这当中有11名是服装厂原有的工人,另外1名是张经理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招来的。 人手不够,张经理一直捱到正月十六才开工。“有两个姑娘,宿舍里的东西都没搬走,看来春节前没有辞职的打算。”张经理说,“但是我给她们打电话,一个说要订婚了,另一个说家里不让出来了。之后再打就不接了。” 正在整理布匹的48岁女工姜恒英说,她是个副工,每个月还挣不到两千元钱,但是因为住在水清沟社区,离工厂近,所以一干就是三年。车间里的其他女工年龄也都在三四十岁左右。“小姑娘不会来的,没结婚的觉得不挣钱,结了婚的都不出来。这些工人家都住得很近。”姜恒英说。 调查>>劳务市场难见女性身影 张经理发布的招聘信息已经在网上挂了将近一个月,最终只来了一个28岁的女工。这名女工还跟经理要求下午4点下班,因为要接孩子。 为什么不到劳务市场上去招工呢?张经理摆摆手,说劳务市场上招工的都比找活的多,而且找活的几乎全是男工。“我去汽车北站的劳务市场拉回来十几个男工,都没干过缝纫,干不好活不说,工资还要得挺高。”说这话的是城阳区一家服装厂的屈老板。屈老板的工厂同样面临困境——至少需要200人的车间,如今只有50人。企业只能把做不了的订单交给别的工厂进行外加工,“我们现在光外加工工厂就有8个,有些是要赔钱的。”屈老板无奈地说。 15日,记者在城阳汽车北站的劳务市场看到,拥挤的人流中,能够勉强寻觅到几个女性的身影,不过都是来招工的。“有时候偶尔会来个女的,有时候一整天也看不见女的。”一家职介的陈师傅说。 张经理说,现在懂技术的熟练工大都已经结婚生子,而且都应该有稳定的工作,“哪个工厂都不会亏待熟练工,她们不会出来到劳务市场上转悠的。现在80后的孩子本来就少,又都不会技术。” 应对>>中年妇女成饭店“主力军” 遭遇“女工荒”的不止服装厂。在人力资源市场14日举办的餐饮服务人员招聘会上,不少餐饮企业都打出了招聘服务员、迎宾员、收银员的信息,大中型餐饮企业服务员缺口一般都在10人以上。 台湾路上一家酒店的服务员招聘要求是“身高160cm以上的女性”,还特别提到“无经验可培训”。招聘人员罗女士称,招聘要求已经放到了最低,但是做餐饮服务员工作累、工资低,条件稍好点的女孩子宁愿去商场站柜台、去学美容化妆什么的。 而市南区另一家酒店,穿梭于餐桌之间忙来忙去的,竟然几乎都是40岁以上的妇女。“看着这些大妈服务员,实在是让人有些不舒服。”在酒店用餐的陈女士抱怨。据称,这些打工的中年妇女孩子大都已成年,她们既不嫌脏累也不在乎工资低,只是出来赚点生活补贴而已。 根据市人社局对春节后一周用工情况的调查,全市服务业缺工岗位1.1万个,中小型餐饮服务、批发零售、制衣制鞋、食品加工等企业招聘难度较大。一线工作岗位缺口2.9万个,占85.3%,主要为缝纫工、操作工、食品加工工等操作类工种和餐饮服务、营销人员等服务类工种。据介绍,这些“困难户”岗位的需求都以女工为主。(记者 李晓闻) |
上一篇:青岛钟点工擦地按面积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