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昨天举行的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青岛市14项科技成果榜上有名,其中,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2项,获奖数量居全省十七地市之首,实现了数量上的新突破。 14项获奖成果中,水下无封底混凝土套箱建造技术、感染性角膜病创新理论及其技术、海洋仪器海上试验与作业基础平台若干关键技术及应用5项成果我市为第一完成单位。 蓝色很给力 海大一举拿下俩大奖 今年我市所获奖项中,“涉蓝”类项目成果抢眼。其中,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研优势依然明显,由吴德星教授领衔的 “海洋仪器海上试验与作业基础平台若干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海大还参与完成了 “坛紫菜新品种选育、推广及深加工技术”项目,这两项成果海大实现了连续六年均获得国家科技奖励的“六连冠”。 其他几所驻青高校也有获奖成果产生,由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王燕教授主持完成的“建筑钢结构新型连接节点及体系的设计理论、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突出地解决了半刚性连接结构体系和多高层钢框架节点的抗震设计、高强度螺栓连接施工问题。这项成果现已纳入了4部国家规范和规程,并已经在汶川地震灾后重建项目等国内外数百个大型钢结构工程中被广泛应用。山东科技大学参与完成的 “煤矿井下运输系统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与装备”为降低煤炭行业危险性探索了一套可行办法;青岛农业大学等完成的“猪主要繁殖障碍病防控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项目,也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胶州湾大桥 一项新技术省了1.8亿 让记者觉得惊喜的是,去年刚刚建成通车的青岛胶州湾大桥也榜上有名。由山东高速青岛胶州湾大桥建设指挥部申报的 “水下无封底混凝土套箱建造技术”,一举夺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据介绍,该技术一举解决了混凝土套箱封水和承台套箱开裂两大难题,填补了该项技术国内外空白。胶州湾大桥,通过以胶囊止水和防裂弹性应力吸收层系统为核心技术的一整套水下无封底预制混凝土套箱设计方法和制造工艺技术,成功降低了施工难度,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仅此一项技术,就为国家节省了1.6亿元的建设投资。 据了解,水下无封底混凝土套箱建造技术中,混凝土套箱为承台提供永久性保护,提高了承台的耐腐蚀性能和抗船舶撞击能力,可延长承台寿命50年。其核心技术已应用到世界规模最大的桥隧结合工程港珠澳大桥设计中。而这仅仅是胶州湾大桥工程中,众多获奖科技课题中的一个,据记者了解,整个胶州湾大桥项目中,各种技术课题多达45项,而其中又尤以“水下无封底混凝土套箱建造技术”最为技术组所称道。 企业新突破 海尔摘得技术创新奖 伴随着近年来青岛市企业研发力度的加大,本届的科技奖评选,青岛又有了新的突破,在唯一一项企业为主体的评选项目中,海尔集团完成的“海尔以开放式研发平台建设为核心的创新体系”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企业技术创新工程”奖,这也是我市历史上获得的第一个“企业技术创新工程”奖,同时意味着我市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国家技术创新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取得了又一项重大成果。值得注意的是,在获奖名单中,其他的一些青岛企业同样令人瞩目,青建集团股份公司与青岛理工大学等合作完成了“建筑钢结构新型连接节点及体系的设计理论、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青岛科而泰环境控制技术有限公司、隔而固(青岛)振动控制有限公司与市外其它4家单位完成了“车辆轮轨诱发的环境振动与噪声控制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均获得了科技进步二等奖,进一步体现了产学研合作的成果。 院士立新功 角膜病防治世界领先 今年的获奖名单中专业领域涵盖了诸多领域,海洋工程、机械制造、土木建筑、农业以及节能环保等领域均榜上有名,而与居民健康息息相关的疾病防治领域也有大奖产生。山东眼科研究所谢立信院士带领的科研团队完成的“感染性角膜病创新理论及其技术应用”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2011年度迄今为止我省卫生领域获得的最高科技奖项。我国现约有300万角膜盲患者,且感染性角膜盲仍以每年10万例的速度递增。统计资料表明,真菌性角膜炎已上升到我国一些省和地区角膜盲的首位。项目结合我国感染性角膜病临床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创新理论及其应用技术研究,推动临床开展了有效的板层角膜移植手术治疗创新,相关成果使我国在感染性角膜病研究及防治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