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 疾病查询 新闻中心> 新闻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文化强市 文明之城

来源:青岛日报 2012-02-11 09:57:32

    文化强市 文明之城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更广视野、更高起点、更深层次上大力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努力把青岛建设成为文化品位高雅、文化底蕴丰厚、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的现代海洋文化名城。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建设文化 青岛、打造文化强市,要以此为引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到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 大力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建立健全常态化、科学化、制度化的创建长效机制,保持全国文明城市荣誉。弘扬“微尘”、“红飘带”精神,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树正气、讲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积极塑造传承历史文化、突出地域特色、凸显时代要求、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时期青岛城市精神,构筑道德高地,全面提升城市的精气神。 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牢牢把握正确方向,构建充 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 在首位,构建更加完善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构建覆盖全市、布局合理、服务便捷的“15分钟文化圈”,率先建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突出青岛蓝色文化特色,打造全国海洋文化新高地;做强“帆船之都”、“音乐之岛”、“影视之城”等城市文化品牌,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提升城市文化品质。

    加大投入力度,鼓励文化消费,优化产业布局,转变文化产品生产方式,提升文化产业在全市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

    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加快推进青岛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联盟”,提高青岛文化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延伸 ★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2011年,青岛以省会副省级城市复查测评总分第一名的成绩,再度加冕全国文明城市,如何巩固这一创建成果?

    我市提出,“十二五”期间,要推进创建工作走向常态化、科学化、制度化。深入推进“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和市容环境整治,坚持开展窗口行业“十大笑脸”和文明服务窗口评选,不断深化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村镇和军警民共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保持国家和省级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等系列文明先进数量全省领先,不断提升城乡文明水平。

    ★全面提升城市的精气神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表彰暨动员大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提出,要全面提升青岛这座城市的精气神。他解析城市的“精”、“气”、“神”:“精”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的精髓;“气”是城市的风气风尚;“神”就是城市精神。

    ★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

    2011年,青岛市被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授予 “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荣誉称号,青岛也在这一年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完成了五大国有文化集团的组建工作。而今后,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改革用人和分配制度、完善岗位责任制和目标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合理配置人才资源,都成为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的重要具体举措。

    ★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011年,我市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今年,以创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提高全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已成为文化工作的要点之一。除加快实施包括图书馆新馆、群艺馆新馆、现代美术馆和城市博物馆在内的100万平方米的市级文化中心规划建设外,我市还将建设一批区级大型公共文化设施;按照打造“15分钟文化圈”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以农家书屋为代表的基层文化设施;同时打磨包括 “小小莫扎特音乐馆”在内的一批文化活动名牌,使市、区、镇(街道)、社区(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在建、管、用并重的基础上得以进一步完善。

    ★提升文化产业的支柱地位

    在去年审议通过的《关于推进文化青岛建设 打造文化强市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把文化产业打造成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到2015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

    今年,《青岛市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以及《青岛市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将陆续出台,为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倍增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文化产业的支柱地位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

    专题点评

    青岛的文化重塑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对于文化、文明的诠释和认知,一脉相承,而今正在成为一座城市践行的理想。

    “建设文化青岛,打造文化强市”意见的出台;“文化品位高雅、文化底蕴丰厚、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的现代海洋文化名城”目标的确立,不仅仅是锻造“文化青岛”的宣言,更是对文化之于城市未来成长的不可或缺性的有力印证。曾经以经济品牌的集聚效应为傲的这座经济强市,如今正面临文化的重新命名与塑造。

    德国哲学家卡西尔认为,人的本质即是其所具有的文化的创造力,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人必然地完成自我的文化塑造。当实现了经济的累积与跨越的城市,开始将文化的创造力作为衡量城市发展进程与综合实力的决定性指标时,城市对于每一个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精神世界的关注度才被提到空前的高度。

    对于文化创造力的挖掘与整合将使城市的视野发生转移,而只有当每一个城市个体的利益与权利受到关注并获得提升时,党代会报告中所提出的“宜居幸福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城市总的发展目标才能够真正实现。

    城市文化研究学者冯骥才曾经说:“城市的发展,必须以城市文化的力量为后盾,文化的力量则体现为城市的特色。经济的发展可以此起彼伏,文化却是一个永恒不变的增长点,因而,我们必须抓住自己的特色和强项。”相信不久的将来,以文化的繁荣为引领,青岛将完成对这座城市由实体到精神的重新塑造。记者 李魏

    ★打造现代海洋文化名城

    在《青岛市“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中,我市正式确立了构建 “一城一心”(现代海洋文化名城和半岛蓝色文化产业中心)、“两条文化产业长廊”(滨海文化旅游产业长廊和齐文化产业长廊)、“多组团文化产业集聚区”(节庆会展组团、影视传媒组团、文化产品制造组团、工艺美术组团、高端休闲娱乐组团)的空间发展布局,其中一城指的就是现代海洋文化名城。

    而在去年召开的中共青岛市委十届十三次全体会议上,“现代海洋文化名城”的概念作为我市推进文化青岛建设、打造文化强市的战略目标再度出现,《意见》提出:“要努力把青岛建设成为文化品位高尚、文化底蕴深厚、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活力充沛、文化设施完备,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海洋文化名城。”其行文在此次党代会上,再度呈现于报告中。

    作为一座依海而生、因海而兴的城市,在大文化的建设上挖掘其历史文化优势资源,突出海洋文化特色,发扬激流勇进、海纳百川、争创一流的蓝色文化精神,培育蓝色文化品牌,把蓝色文化精神融入中国蓝色硅谷和西海岸经济新区建设全过程;培育“帆船之都”、“音乐之岛”、“影视之城”等城市文化品牌以及海洋特色节会,也因势利导地成为未来五年城市文化发展的新方向。

    ★鼓励文化消费

    2011年,我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1万美元。根据国际标准,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文化消费将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期,并向高品质、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这也是此次“鼓励文化消费”能够写进报告,成为大力发展城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一项重要举措的原因。

    而在城市未来文化建设中,文化消费水平的高低也成为衡量城市文化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即将出台的“十二五”城市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培育新的文化消费热点,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加强原创性作品的生产开发,以及为市民提供免费或低价位公共文化服务,都成为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到2015年,青岛将力争文化消费占城镇居民消费总支出的20%以上,文化消费占农村居民消费总支出的15%以上。李魏 漫画 司海英

-
相关链接

上一篇:新兴产业规模化 再造一个新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