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大关街道党工委认真贯彻落实全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会议精神,以“三个转变”不断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为建设宜业宜居幸福市南先行区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条件。 一、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促公共服务管理品牌化。一是创新服务模式。创建“帮到家”服务品牌,在街道、社区、片区分别成立服务中心、工作站和服务点,吸纳管区31家社会组织、养老机构、企事业单位、志愿者组织成立社区服务组织联合会,推出家政、保健、信息等14个服务项目,开展送理发、送洗衣、送蛋糕、送保险、送健康和送关爱“六送”服务系列活动,建立“政府主导、民间运作、低偿服务”社区服务管理新模式。二是夯实服务阵地。在太平角等4个社区高标准规划建成集管理、文化、医疗功能为一体、以度假服务、亲情帮扶、科普教育为特色的1000平米社区“三个中心”,满足居民多样化、个性化和多层次的需求,使之真正成为党员群众活动之家、为民便民服务平台、居民素质提升基地。三是壮大服务队伍。建立由12支党员服务团、26支社区服务队伍、28个社区加盟店、32家联办单位、250多名专业服务人员、600多名党员服务志愿者组成的服务队伍,妥善解决红岛支路7号筒子楼改造和福山支路7号6户居民因平改坡历史遗留的难题等各类群众需求1836件,提高了居民的宜居幸福指数。 二、变刚性管制为柔性关爱,促特殊人群管理人性化。推行流动人口和户籍人口“同宣传、同服务、同奖励、同救助”的“四同”标准,对流动人口全面推行“三证一卡”管理模式,解决流动人口办理居民身份证等实际困难,促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探索实行“一颗红心讲政治,一颗诚心正思想,一颗爱心暖生活”的“三颗心工作法”,加强对刑释解教和两劳释放人员的管理。组织管区32家用工单位成立诚信协会,建立企业空缺岗位、用工标准、薪酬待遇、劳动保障等信息台账,设立外来务工人员接待站,为务工人员提供求职服务,最大限度保证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成立关心下一代普法先进课堂,建立青岛馨海绿洲心理工作室,设立社区青苹果乐园项目,开展“大手拉小手”系列帮扶活动,加强青少年青春期健康教育。 三、变政府独奏为社会合唱,促社会管理机制联动化。联合北舰、北航、济军一疗、黄海饭店、青岛疗养院等多家管区单位成立以“经济建设联抓、思想政治工作联做、社会治安联防、社区建设联办、城区环境联建、计划生育联管”为主要内容的“六联六建”促进会,共同完成创城迎奥、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三个中心”建设等重点任务,合力共建双拥一条街和慈善超市,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在东海国际大厦成立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综治协会,实行治安防范法人代表责任制,完善企业联合平台模式,探索社会组织社会管理新途径。在前海一线设立八大关海域综治工作中心,在食品安全领域成立工作站,聘请联络员、监督员、信息员、协管员,建立起“一站四员”的食品安全管理新模式,优化重点领域社会管理新环境。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广泛发动群众,深入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活动,集中走访摸排矛盾纠纷和信访隐患,分类登记造册,逐案梳理分析,研究解决方案,加强社会矛盾源头预防化解,完善治安防控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