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 疾病查询 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 正文

全国42地现极端低温 冷空气预计8日结束(图)

来源:京华时报 2012-02-07 15:20:35

昨日,北京大风中行人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本报记者 王贵彬摄)

    全国42地现极端低温

    据中国气象局统计,去年12月1日到今年1月31日,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偏低,但平均下来,还是比去年同期高一点。

    北京和全国范围内,在1月下旬出现了最低温。北京有6天日最低气温低于零下10℃,其中1月23日出现了入冬以来最低气温,零下13.3℃。

    受影响最大的东北和西北部中,内蒙古部分地区有5到8天最低气温跌至零下46.9℃,满洲里1月29日最低气温为零下44.9℃,跌破历史极值,新疆轮台也突破历史极值。

  入冬以来,全国共有42个地方出现极端低温天气。

  1月下旬以来我国典型低温

  1月27日 内蒙古图里河,最低气温 -46.9℃

  1月29日 内蒙古满洲里,最低气温 -44.9℃(历史极值)

  1月30日 内蒙古陈巴尔虎旗,最低气温 -45.5℃

  1月30日 内蒙古海拉尔,最低气温 -42.9℃

  1月30日 内蒙古额尔古纳市 -45.1℃(接近常年最低值)

  1月23日 北京,最低气温 -13.3℃(今年入冬来最低气温)

  1月25日 广州,最低气温 3.5℃(入冬来最低气温)

  2月2日 上海,最高气温 1.9℃(入冬以来最高气温最低值)

  ■ 对话

  极寒天气影响中国大部地区

  内蒙古新疆等地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冷空气预计8日结束

  昨日,中国气象局、北京气象局等权威专家针对这次全球性的极寒天气接受本报采访。他们认为,这次极寒天气影响中国大部地区。

  记者:我国今年冬天是暖冬还是冷冬?

  答:入冬以来,全国中东部地区气温比过去的30年偏低,但平均温度比去年同期高。受大气环流影响,今年冬天前期冷空气活动少,仅在西伯利亚和极地地区活动,到后期才变得频繁,因此,今年冬天最冷的时节往后拖延了。

  记者:为什么今年元宵节会这么冷?

  答:立春前后还是出现了增温情况,昨天冷空气降温幅度较大,因此人们感觉会更冷。

  记者:这次北京受到欧亚寒流影响,但并不感觉像英、法、日那么冷?

  答:虽然今年1月下旬以来气温偏低,但立春前后,还是出现了增温情况。昨天冷空气降温幅度也变大了。如果前天温度在0℃左右,也不会感觉这么强烈了。

  记者:这次全球极寒天气对中国的影响有多大?

  答:我国受影响最大的是东北和西北部,内蒙古、新疆有些地方突破历史极值,达到零下四五十摄氏度。

  记者:北京受此北半球极寒天气影响有多大?

  答:北京和全国范围内,在1月下旬都出现了最低温。北京1月23日出现入冬以来最低气温,零下13.3℃。北京情况与全国大部分地方一致,都在1月下旬以来受到西伯利亚来的冷空气的影响。

  这股冷空气不仅影响我国大部低温,也导致了韩国日本的暴雪和欧洲地区的极寒天气。昨日的强冷空气,也是这次极寒天气的表现。

  记者:这种影响还会持续多久?

  答:预计明天之后冷空气会退出北京,气温开始缓慢回升。这股冷空气预计在8日左右结束。北京气象部门预计到8号以后气温会逐步回升,此后还没有看到新一股强冷空气的迹象。

  ■ 成因分析

  对于此次极寒天气,多国的科学家争论不一。有科学家认为这意味着“小冰川”时期到来,还有专家认为这与太阳活动有关。包括我国气象部门在内的机构和组织普遍认为,这次极寒天气与北极地区的气压变化有关,这属于全球变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是去年夏季太平洋吸热过多,影响今冬北极圈海冰变化,继而产生强烈寒潮。

  焦点 1

  北半球寒流分兵三路

  中国气象中心首席预报员孙军表示,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天受到的影响,都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

  世界气象组织发言人纳利斯4日在日内瓦向媒体表示,当前席卷欧洲的严寒天气是西伯利亚高压气团造成的。

  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日前公布成果说,气候变暖使北极圈内巴伦支海的海冰减少,造成低气压北移,西伯利亚高压范围扩大,形成强冷空气袭击日本,使日本进入严冬。

  对于这次北半球寒流,国家气候中心气象高级工程师王启祎解释,这是相同大气环流异常引发的极端气候链。

  国家海洋局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主任陈立奇解释,北极地区的气压产生的冷空气会从三条路线南下,北美、欧洲和东北亚,也就是这三个区域往年冬天常见的寒潮,而今年,两股路线,欧洲和东北亚的寒潮则特别强烈。

  焦点 2

  极寒与全球变暖有关

  多数科学家与官方看法一致,他们认为今年北半球的低温,还是与全球变暖有着联系。

  陈立奇解释,从趋势看,受全球变暖影响,海洋吸收更多的热,有些年份太平洋吸收的热特别多,比如去年。

  去年夏天,太平洋海水吸收的热量达到一个历史高值,这就对今年冬天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因为海水更热了,北冰洋融解更快,更不容易结冰,往年北冰洋融解面积仅30%,今年却达到了40%-60%。

  也就是说,今年北冰洋更多的是海水,而不是冰层,海水环流发生变化,并会和大气发生海气交换,北冰洋上空的气压相继变化,形成了高气压,也就是气象部门说的“北极涛动”。

  但是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王绍武认为,极寒、极冷、台风等气象属于“极端事件”,与气候变暖是不同的概念。

  “气候变暖是约100-150年整个气候变化的总趋势,不决定于某一年。”王绍武表示,极寒等极端事件是因为自然的变化,时间尺度比较短。

  王绍武教授认为,欧洲各国出现的极寒现象,主要原因是受大气环流影响,此外,不排除与太阳活动的减弱有一定关系。

  “太阳活动减弱,导致宇宙线进入地球增加,形成凝结核,凝结核多则形成降水多,热带地区降水多以后,影响了大气环流。”他说,还有一种观点是太阳活动减弱,紫外线减弱很多,影响平流层的臭氧层,最终影响大气环流。

  焦点 3

  小冰川期到来?

  在科学界,就此次北半球的极端低温事件与全球变暖之间的关系,还存在不同的说法。

  一些国外科学家指出,北半球的寒冬只是全球天气变冷的开端,这样的冷天还会持续20到30年。

  也有科学家提出,根据对太平洋和大西洋海水温度的自然周期分析,与全球变暖趋势相反,今年的寒冬意味着“小冰川期”到来。

  对此,陈立奇表示,“这种说法站不住脚,只有在全球平均气温多年普遍下降才能对其进行判断,而今年,虽然欧洲大陆、东北亚地区较冷,但全球很多地方如北美气温依然偏高。”

  其表示,过去100年来,全球平均气温从0.74℃上升到了0.76℃,全球气温升高的趋势是公认的。

  焦点 4

  专家曾预测极寒

  在过去的几年中,科学界对北极圈受到全球变暖影响的认识正在逐步加深,普遍认为,北极是地球上气候最敏感的地方。

  “北极会早于其他地方提前对全球变暖发生反应,因此是指示器、预警器。这个地方小气候的小变化,会对全球大气候产生影响,因此也是放大器。”陈立奇说。

  根据最新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评估报告,全球变暖可以解释越来越多的极端天气。

  陈立奇表示,因为我国冬季受到北极来的西伯利亚冷空气影响,因此北极的变化对我国尤为重要。而在赤道和南半球,当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更为频繁时,则会多发生干旱和洪灾。

  其表示,同样的情况曾经发生过,2007年夏季,太平洋吸热达到历史高值,2008年,北半球多出现低温,中国南方出现低温雨雪天气,而去年夏季太平洋吸热增加时,就有科学家预测,今年会出现极寒冬天。

-

相关链接

上一篇:甘肃规定发生车祸肇事方需交保证金  最高8万
下一篇:最大规模军演将举行 美泰主导中俄成观察国(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