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有个头痛脑热的,根本不用去大医院挤了。在社区医院就能看了,关键是药价比大医院还便宜。 ”昨天上午,在市北区镇江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7岁的刘欣铭高兴地对记者说:“这里的药全都是零差价药,这可真是政府给老百姓办的一件大好事呀! ”据悉,“十一五”期间,我市举办的12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按购进价向居民实行零差率销售,药品价格同比下降35%。 人均期望寿命5年长5岁 “十一五”期间,全市城乡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居全国领先水平,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2009年全市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9.99岁,比“十五”末增长5.22岁;婴儿死亡率从 “十五”期间的5.63‰下降到4.19‰;孕产妇死亡率从“十五”期间的13.75/10万下降到8.86/10万。 大力开展了全民健康促进行动。以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平台,积极开展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工作。2009年,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达到2268万人次,收治住院人数达到80万人次,分别是2005年的1.8倍和1.6倍。市区两级院前医疗急救网络框架基本形成,针对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部门协调和合作机制逐步完善,应急处置水平显著提高。全市设立了657个公共卫生综合监测点,290个医疗卫生机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实现了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建立了覆盖全市666家大中小学校的疾病症状监测系统。 社区药价5年降了35% “目前,我们社区医疗中心里所有的药物都是基本药物,都到政府指定的药厂采购,按照进价销售。 ”镇江路社区医疗中心孙主任告诉记者,目前,社区中心里的零差价药品已经达到了500多种,已经能够满足周边居民就诊的需求。随着零差价药品的增多和诊疗服务项目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走进社区医疗机构看病,缓解了扎堆大医院看病的现象。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落实,政府举办的12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按购进价向居民实行零差率销售,药品价格同比下降35%。全市新农合和居民医疗保险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50元以上,受益率和住院补偿比进一步提高;面向城乡居民的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6项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在全市顺利实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理念得到初步体现;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在即墨市全面启动……岛城市民正逐步从深化医改中得到实惠。 投资40余亿元建大医院 “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投资40余亿元,完成了市立医院东院区门诊病房综合楼、海慈医疗集团国医堂、市中心医院PET中心与病房楼、市妇女儿童医院、西海岸医院、城阳区人民医院等重大卫生项目建设,新增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市区三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布局得到优化;完成了97个镇卫生院、60个社区卫生机构、4000余个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 “十一五”期间,市公共卫生应急信息网络、市中心血站业务楼、市传染病医院病房楼等市级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建、改建、扩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面积达4万平方米,新购置各类仪器设备装备700余台(套),多数区市完成了区市级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截止到2009年底,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总额73亿元,是“十五”末的2倍多。全市医疗床位达到3.3万张,比“十五”末增加2176张,卫生技术人员4万人,比“十五”末增加6275人。 打造医疗中心 下一步,将推进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水平较高的医疗中心,提高全市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满足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病人的诊疗需要。全力打造17个具有三级医院水平的市级医疗中心和区域性医疗中心,在全市形成布局规划合理、优势学科突出、技术水平较高、全市居民可及的三级医院服务网,使优质医疗资源覆盖全市,实现居民1小时能到达三级医院的目标。 无保老人“老有所养” 在农村,“养儿防老”观念流传已久,这一现实情况折射出了农村老人们步入晚年后,因丧失了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所处的窘境,他们与上班族不同,没有养老保险。时光回溯到两年前,家住即墨的赵老汉得知自己能像城里人一样领退休金了,高兴得一夜没合眼——儿女们为他凑了一万多元补缴养老费,他从第二个月起就能按月领退休金了!“我一个月300多块钱,加上种点地,足够我吃喝了……”每当赵老汉拉起这段拉呱儿时,总是乐得合不拢嘴儿。像赵老汉一样,村里所有“意外”享受退休金待遇的老人们,提起这件事都津津乐道。 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里,我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参保人数达到242.1万人,60岁以上的城乡居民全部领取了基础养老金,一次性补缴15年养老保险费的居民,可根据不同档次领取更高的养老金。据耿成亮副局长介绍,我市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启动于2010年初,先是市内四区和城阳区、即墨市纳入了参保范围;随后,我市于2011年6月,在十二区市全部启动居民养老保险,在全省率先实现全民“老有所养”的目标,实现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全面覆盖,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完成了此项保险从启动到全面覆盖的整个过程。 “青岛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较之国家新农保政策有所拓展,参保对象从农民扩大到了城镇未就业无保障人员,范围也从试点县扩大到了十二区市。”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2011年实现全覆盖,比国家要求的2020年实现全覆盖提前了9年。实现全覆盖后,我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适龄参保人数将达到350万人左右,其中60周岁及以上待遇领取人员将约达88万人。如今,我市已构建起了完整的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据了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后,国家每年将为青岛划拨1.25亿元,用于支付基础养老金,我市各级财政每年将投入8.2亿元,用于各项补贴的发放。 “补缴15年的养老保险费,能提高参保人的月养老金数额,并且年龄越大待遇越高,一般来说,老人在连续领取7年的养老金就能收回所缴成本。”耿成亮副局长说,我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行按年缴费,按国家规定,缴费档次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五个档次,而青岛统一增设了1000元、1500元、2000元、2500元四个缴费档次,让参保人自主选择。若年满60岁的参保人不选择补缴保险费,每月可领取55元的基础养老金。不论居民是否补缴费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一旦去世,家属或指定继承人可领取1000元丧葬补助金;若参保人员缴费期间或领取养老金期间死亡的,其个人账户结存额(除政府补贴外)可连本带息依法继承。 提前三年领养老钱 “投保的时候是2010年,当时很多老人不懂政策还不想参加,人社局的人给解释清楚了才明白这是个好事。”家住四方区58岁的赵培蒂属于二级残疾,她在社区干了近20年的残疾人社区联络员,也是我市首批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收入微薄的她是市区第一批参保人,从2010年3月起开始领养老金,现在已经到手近4000元养老金。 因为行动不便,赵培蒂主要靠自己的残疾人补贴和老伴的伤残津贴生活,经济条件让她没有多余的钱参加养老保险。“当时就凑出了7500元补缴15年的保险费,本来想选每年500元的档次,但是按照规定,政府给残疾人每年补贴500元,为此我就把档次提高到1000元的。如今,我每个月能领150元的退休金。”赵培蒂说,她只花了一半的钱就享受了更高的待遇,而更让她激动的是,虽然参保时自己只有57岁,距正常居民到了年满60岁才能领养老金的规定还差3年,但因享受特殊政策,在缴费一个月后就领到了养老金。 为了体现政府对残疾人群体的关怀,国家要求制定的保险政策原则是:须向重度残疾人倾斜。为此,我市出台的政策中,市区两级财政按照每年500元的档次,为重度残疾人代缴15年的养老保险费,同时享受每人每年30元的政府缴费补贴,缓解特殊群体缴费难问题。此外,针对重度残疾人平均寿命短的实际情况,我市制定了“经重度残疾人自愿申请,可提前5年从55岁开始享受养老金”的政策,体现了政府对残疾人群体的人文关怀,展现了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公益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