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 疾病查询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 正文

青岛用工荒就业难成顽疾 工资不敌外地引力差

来源:青岛日报 2012-02-06 07:15:21

    缺工、抢人,成了节后小企业开工后的第一件大事。一边是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一边是企业“等米下锅”般的缺人,阻塞雇佣渠道的症结究竟在哪?企业主和劳动力眼中的 “用工荒”分别又该如何解读?

    雇方:简单措施难解“人荒”

    比起大型民企,小企业是人荒的“重灾区”。在企业看来,薪酬低、没保障、劳动强度大并不是导致用工荒的绝对原因,而转型升级也解决不了员工结构的根本问题。

    崂山区一家100多人的小型私企提供了典型案例:这是一家无线产品生产厂家,管理层、翻译、会计都是家族成员,普通员工缺口20人。老板李先生简单算一笔账:“公司每月销售700万,毛利10%左右,每月发工资接近30万,也就是说企业毛利的40%用于发工资,已经达到发达国家工厂的盈利和工资比例。我们厂就是最没技术含量的工人月工资都2000元以上了,企业并没有克扣职工。”另一方面,越是小规模企业在劳动合同上越不敢疏忽。“我们一直严格按照国家 《劳动法》、《合同法》办事, 社保齐全,加班按1.5倍、节假日3倍支付加班费。因为如果不这样执行,被员工告上一状,就得惹上麻烦。”

    五金机电行业在用工荒中受创严重。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力短缺直接造成很多企业减产。不少小企业通过老员工介绍新员工给予奖励、与高校合作、通过中介机构劳务派遣等措施招揽普工。大型民企地恩地集团也同样面对缺普工难题。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说人力结构的转变要求五金机电企业必须着手升级转型,但再大的企业也需要低技术含量的工种。“零部件靠机器生产,但最后必须要大量的手工组装、打包,而往往这类工人最不好招,招来也不稳定。”

    佣方:提薪难抵生活压力

    随着工资水平的不断提高,廉价劳动力的数量也在迅速减少。一些企业为了留住员工而提高薪资、人性化管理,但对工人来说,相较于城市生活成本的上涨,提升的薪资仍是杯水车薪。

    33岁的曹县人谢志勇曾为自己打工的电子配件厂介绍了两个老乡,这两个85后男孩对企业待遇要求很高,自我权益保障意识也更强。谢志勇说,现在的打工者意识起了变化,他们对社会期许很高,但对自己认识不足,体力活不愿意干,技术活不愿学,2000元的工资对他们没有吸引力。

    求职者对此却有着自己的理解。技校毕业的焊工小马薪酬底线是2500元,如果低于2000元,企业必须包住宿。“租房成本太高,与两个同伴合租每人每月也要600元。如果租的地方远了,还要付出交通成本,一个月100元是起码的。另外还有吃饭,以前在学校时每个月300元能搞定,现在没有500元下不来。”

    还有一部分求职者考虑的不仅仅是经济因素。一位在劳动力市场应聘饭店服务员的农民工说,他希望企业能给他们进行技术培训,如果没有一技之长,“干一辈子也还是服务员。”

    人力资源机构:正视就业吸引力

    青岛民安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近年来一直为中小企业代理招工和人事管理。从该公司统计来看,2012年缺工严重的岗位集中在焊工、铆工、钳工、车工等技术工种,也大量需求无工作经验的普通工人及服务人员,目前仅民安服务的企业缺工总量就达5000人以上。从薪酬来看,制造业工资达到2000-3000元,技术工种达到4000-5000元,餐饮等服务行业1800-2200元。

    总经理宋守绂认为,缺工的主要症结是外省沿海城市工资远高于青岛,省内其他地市工资水平也逐渐与青岛持平甚至超过青岛,而全国性的缺工现象使打工者选择余地增多,甚至曾经落后的劳动力输出地也因经济发展吸引着民工本地就业。这也透视出青岛企业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吸引力正逐步下降。

    宋守绂建议,出现这样的结构性矛盾需要企业、求职者、政府、社会等多方面通力合作。企业要提高工资待遇,加快转型,提高产品附加值;求职者要提高自身技能,转变就业观念,本着理性务实的态度找工作;政府要继续出台扶持政策,安置就业困难群体,加大对求职者的技能培训和职业指导。重要的是,面对就业吸引力的下降,用工市场不能仅靠提高最低工资来化解,而应重视工人的高层次诉求。(记者 王瑜)

-

相关链接

上一篇:青岛孕妇热衷赴香港生子 加价18万仍一床难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