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条灯谜刚挂上,市民纷纷掏出手机“百度”,不到30分钟都被破解,200份礼品被领走了。这是去年元宵节的场景。今年不少商场纷纷推出猜谜语的活动,猜谜语已成为商场的一道风景线,吸引了不少“谜友”参与。但不少商场感慨网络发达,一般的字谜一猜就中,于是就有商场耗时一个月设计200条谜语,还有的商场请来民俗专家出谜语,原创的灯谜最考验市民的智商,也更有趣味。 忙出灯谜商场各显神通 “网络谜语很容易被猜中,今年我们就自己耗时一个月设计了200多条谜语。 ”利客来集团业务营运策划部部长王好武告诉记者,利客来集团从春节开始就开展了猜字谜的活动,一部分是从网上找到的,另一部分则是自己设计的。每个门店悬挂着200余条谜语,吸引了不少“谜友”前去参与。“一条谜语就有上千人来猜,有的人一次就能猜中十几条谜语;有的人猜不上来,会专门回家查字典、上网查询,一连好几天专门过来猜字谜。”用王好武的话说,虽然猜中字谜有奖品,但是更多的人是看中了其中的乐趣。参与最多的不是孩子,而是以中年人为主。 海信广场企划部曲晓慧介绍,灯谜从正月初七到十五,每天限30名,猜中就送龙年公仔,去年灯谜找民俗协会编的,可能觉得难度太大,今年就从网上找了一些。台东利群刚刚结束了猜谜语活动,企划部负责人张洪建坦言,所有的谜语都来自网络,每天有400-500人猜中:“我们的字谜就是简单,有的年轻人会现场手机上网查询,不在礼物多少,重在过节大家都乐和。 ” 民俗协会请专家出谜语 昨日,在万达广场中庭内,一个标准的民俗大院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力,除了有中堂、厢房、影壁墙等标准配置外,大院里还放着用于纺纱的纺车,桌子上摆着五颜六色的小泥人,大院里还有民间艺人正在捏泥人,但是最吸引人的是大院里的一棵大树,树上挂满了已经写好的灯谜。 “百年树”、“工作专一”、“庶出”……这些乍一看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短语都是青岛民俗协会出的灯谜。而所有这些灯谜的谜底都出自《弟子规》。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经常有市民拿着灯谜过来找灯谜老师求解。 在民俗大院的另外一端,大约二三十个市民正围着一面墙议论纷纷,记者循声望去,原来,这一面墙上也都挂满了灯谜,但与大树上挂着的灯谜不同的是,这面墙上的灯谜谜底却是五花八门,有电影院名称,有春晚节目名称,还有食品名称。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猜灯谜的活动我们去年也举办过,许多家长专程带着孩子来猜灯谜,每天大约有100人能猜出灯谜的谜底,猜对的市民还能获得一幅年画作为奖励。 ”青岛民俗协会会长田清来告诉记者,他们一直在探索民俗文化应该如何与市场结合创造经济效益,像这样在商场里展出的方式不仅能为商家带来客流量,同时也更好的宣传了民俗文化。 新闻延伸 青岛有百名专业灯谜师 市民俗协会灯谜专业委员会主任傅国防是这次灯谜活动的策划人,为了办好灯谜会,他每天至少要准备100条灯谜。他告诉记者,现在许多人把灯谜和谜语混为一谈,但事实上,谜语属于一种世界性的文化,比如我们常听说的 “早上两条腿,中午四条腿,晚上八条腿”这一类就属于外国谜语,只需要有基本的生活经验就可以猜出来。而灯谜是一种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它从谜面、谜格到谜底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而猜灯谜也需要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而谜语则不需要这些。 傅国防告诉记者,目前岛城从事专业灯谜工作的人员有大约100人左右,而现在他每年要策划10多场这样的灯谜会,除了元宵、五一等传统节日外,还有单位也会举办专门的灯谜会,傅老师曾经帮助一家单位举办过灯谜会专场,专场里所有灯谜的谜底都是这家单位里员工的姓名和这家单位所从事领域的术语。 “好的灯谜既不能让人一眼就看出,也不能让人看不出,别看灯谜就简简单单几个字,但是构思的过程中必须要对相关领域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比如要出一个电影方面的灯谜,就要深入研究电影领域的专业知识,这样出来的灯谜才有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