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企业频道> 商业资讯 > 正文

奢侈品消费不需要道德审查

1
青岛新闻网 2012-01-31 17:24:12 中国经济新闻网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陈守湖

  对于国酒茅台来说,2012年初最惹火的话题无疑是茅台酒成为全球奢侈品牌。茅台以120亿美金的品牌价值超过奔驰,成为全球第四大值钱的奢侈品牌。品牌价值高于奔驰和香奈儿,也高于轩尼诗、酩悦香槟和人头马这些世界著名品牌。伴随这个新闻话题的发酵,针对茅台酒的质疑声也不断涌现。

  一个胡润弄个榜单,就这么邪乎?作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酒业著名品牌,茅台就如此地为国民所不待见?奢侈品消费就是腐败?就是炫富文化,就为人所不齿?显然,不管茅台酒是不是奢侈品,奢侈品消费都是极为正常的经济现象,更是一种合乎市场逻辑,合乎人性本能的消费行为。奢侈品这几个字,并不是RNA病毒,只要一出现在媒体中,全体国人就要跟着患流感。

  奢侈品并没有一个恒定的概念。十多年前,有个BP机已经相当奢侈,财政甚至曾将其列为控购。用个手机,以前是大老板的范儿。现在呢,年轻一代完全不知BP机为何物。手机算什么奢侈品?上买菜的大妈都有一个。卖得很火的苹果手机,大约算得上奢侈品。但人们喜欢苹果手机,是因为这工业流水线上的东西,竟然还相当的时尚和相当有文化味道,而且还凝结着那个叫乔布斯的美国人的创造精神在其中。

  在我看来,奢侈品消费更多的是一种精神消费。之所以说奢侈品消费是一种精神消费,原因在于器物和精神之间,并不是二元对立的,任何一种奢侈品其实都指向人的精神需求。因为,奢侈品不是生存的必需品,消费奢侈品并不为满足果腹取暖这样的需要。人们对于奢侈品的追求,不能简单地判定为畸形消费。相反,这种消费行为对应的是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奢侈品的变迁,其实是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一面极好的镜子,映射的是进步、是发展、是繁荣。尤其对于本土奢侈品牌来说,文化意义则更为突出。某一种本土产品能够脱颖而出,不仅包含了国民对它工艺、品质的认同,更为重要的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高度认同。

  中国文化中有推崇俭朴的传统。毫无疑问,无论是古代与现代,强调节俭都是必要的。但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来观照俭与奢,我们却不能认为俭朴就天然地具有道德优势。俭与奢,并不是检验消费行为的标准。从商品的此岸到消费的彼岸,中间唯一的"桥"就是需求。奢侈品为什么价格高昂却依然受到追捧,一方面在于这种商品本身具有的不可复制性,另一方面在于市场永不衰减的需求,这才是市场经济的真理。

  像茅台、五粮液这一类的高端消费品,似乎总被舆论扯到"腐败"、"公款消费"等等吸引眼球的话题上去。但这样的舆情显然和商品本身毫无关联。任何一种商品,它都没有义务来澄清自己到底是用于"腐败"还是用于"清廉"。该为腐败担责任的是制度,是对于权力的约束,是对于官员的监督。同样,公款消费问题,岂是某一种消费品的罪过?而是"三公消费"改革"光听脚步响,不见人下楼"的尴尬。这是人的错,是制度的错,还是商品的错?似乎并不需要多高的智商来判断。

  对于某一类商品的消费,我们只需要关注它是不是公平交易就足够了。对于它的价格,只要它是市场定价的商品,而它的价格不是垄断获得的,而是充分市场竞争的结果,那我们就完全应当尊重消费者手中的钞票。倘在中国已经入世十年,正在谋求他国承认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现实之下,我们对奢侈品消费还一惊一乍,然后在某种非理性的情绪支配下,动不动就来一场对于商品的集体道德审查,这到底是市场经济的进步,还是市场经济的退步?答案显然再明白不过。

声明:青岛新闻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QQ:858509738 邮箱:qyqingda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