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 疾病查询 新闻中心 > 正文

青岛舒展蓝色双翼开始蓝色跨越

来源:青岛新闻网 2012-01-31 07:20:36

    西海岸经济新区 绘就国际化湾区城市发展格局

    去年的一月份,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明确列入国务院批准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今年的一月份,西海岸经济新区“只待东风”。随着青岛市西海岸经济新区规划的出台,一个“湾区大青岛”的多中心发展格局跃然纸上。

    根据青岛市西海岸经济新区规划,新区着眼建设国家级经济新区,积极推进新区资源整合和产业优化升级,充分发挥新区在全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率先突破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进入全国新区第一方阵,打造沿黄流域对外开放的门户、国际航运枢纽、国家海陆统筹发展试验区、国家高端海洋产业发展领航区和青岛现代化国际新城,支撑青岛发展成为“国际湾区都市”。到2015年,基本形成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海洋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构建以新区北部城区和董家口港城带动全域发展的城市框架,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基本建成高端产业集聚、城市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一流的幸福宜居新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地域布局: 非常“1+6”统筹海陆

    根据新区规划,新区将按照生态间隔、组团发展、全域城市化的思路,打破现有行政区划,统筹海陆资源,科学规划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区,优化空间布局,将着力打造一个新区核心区,以及六大经济功能区。

    作为西海岸经济新区的核心区,将依托唐岛湾、灵山湾的滨海岸线,建设新区行政、金融、商务、文化、科教中心。重点发展金融、现代商务、高端商业,增强综合服务功能。集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事件和国际会议,推进文化产业化和文化品牌建设,构建人文新区。

    六大经济功能区分布于核心区周边,包括保税港区拓展区、中德生态园拓展区、董家口临港产业区、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试验区、海岛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琅琊人文宜居区。其中,保税港区拓展区将发挥口岸功能与保税功能叠加优势,促进国际贸易、航运物流、临港制造、金融联动,重点发展保税物流、保税加工、国际贸易、港航服务、航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和临港装备制造等八大产业。中德生态园拓展区将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工业设计、科技研发、文化创意产业等,建设具有广泛示范意义的高端产业生态园区、世界高端生态企业国际化聚集区、世界高端生态技术研发区和宜居生态示范区。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试验区将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船舶零部件、纺织机械等装备制造产业和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新材料等产业。建设中日产业园、中韩产业园等,争取建立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打造国际经济合作示范区。

    城镇布局: 构建新型城镇体系

    西海岸经济新区将按照 “城乡统筹、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原则,构建新型城镇体系。作为核心的现代化主城区,将大力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功能分区,提升人口集聚能力。协调推进旧城旧村改造和新城区建设,统筹协调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提升新区文化品质,集中展现高标准的城市建设水平和都市生活质量。推进高端产业集聚,提升文化旅游综合服务功能。

    在董家口港区,一座新港城已见雏形。根据规划,董家口新港城将以港口和经济功能区开发带动城市建设,挖掘琅琊历史文化内涵,加强产业和人口集聚,促进港口、产业、城市协调发展。高标准建设港城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有序拓展港城规模。坚持绿色低碳理念,优化城市环境,增强综合承载力,建设产业发达、功能完善、生态一流、宜商宜居的现代化新港城。

    西海岸经济新区还将大力开展城市交通基础建设,建设以城际铁路、高快速路、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为主的对外交通网络,构建“廊道+枢纽”发展模式,承担新区与周边市区和半岛国际机场、铁路青岛客运北站、铁路青岛集装箱中心站等重要枢纽交通联系功能。推进青连铁路建设。超前规划建设薛家岛至团岛地铁,适时向新区核心区和董家口新港城延伸。建设莱州-胶南南北大通道、青兰高速-董家口港区联络线、胶南东西大通道等道路工程。建设新区铁路客站、西海岸汽车总站等对外交通复合型枢纽,实现旅客“零距离换乘”、货物“无缝隙衔接”。

    区内交通设施则以快速主干道路、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交为主体的交通网络,连接北部主城、董家口港城,实现半小时通行目标。

    产业布局: 建设世界级产业基地

    根据规划,新区立足产业基础和港口优势,做强海洋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海洋高端石油化工、海洋运输物流和海洋文化旅游业,建设世界级产业基地。

    海洋装备制造产业。做大船舶制造业,做强海洋结构工程与装备制造业。争取引进轿车整车项目,发展新能源汽车、特种车及零部件。培育风能和海洋能等新能源装备、大型石化装备、海水淡化装备、港口机械等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集成电路、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建设国家级大型数据中心。提升汽车电子、网络智能家电、数字视听、卫星组装产业,发展芯片、整机模组一体化设计等核心产品。

    海洋高端石油化工产业。一体化延伸石化产业链,发展高附加值大宗有机化工产品,以及树脂、橡胶、化纤等合成材料,发展面向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轻纺工业的高端石化产品,积极发展新兴海洋化工。

    海洋运输物流业。加快大型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建设,引进培育物流企业,大力发展国际中转业务。加强海运与陆运、空运衔接,发展多式联运,开展以港口为龙头的全程物流服务业务。提升第三方物流服务能力,发展保税物流等新业态。

    海洋文化旅游业。推动文化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建设全国重要的海洋文化产业基地和世界级黄金海岸旅游目的地。

    中国蓝色硅谷 “东部一线”吸聚蓝色能量

    说起高新科技产业,上世纪90年代,世界知道了美国硅谷;新世纪,世界知道了印度班加罗尔;如今,青岛声音领唱全球,中国蓝色硅谷将再度成为世人的焦点。从青岛的行政区划图上,这是一条从崂山科技城蜿蜒至即墨温泉镇的蓝色巨龙;在青岛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中,这是海洋高新产业蓬勃发展的宏伟蓝图。

    三个“一”对接互动

    蓝色硅谷实施“一区一带一园”的总体布局。“一区”即蓝色硅谷核心区,包括即墨市鳌山卫、温泉两镇陆域和海域全部,规划陆域总面积21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0万人。“一带”由核心区向南,沿滨海大道延伸至崂山区科技城,形成一条海洋科技创新及成果孵化带,总长约50公里。“一园”即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规划陆域面积63平方公里。在功能上“区、带、园”有机对接,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蓝色硅谷建设将坚持“科技立谷、创新强谷、体制活谷、开放兴谷、生态建谷”的原则,确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实施重大推进工程,加快海洋高科技研发、高科技人才、高科技产业和服务机构集聚,大幅提升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培育能力,推动集中集约用地用海,建设国际一流的海洋科技研发和人才集聚中心、海洋科技成果孵化中心、海洋高技术产业培育中心,成为带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引擎。

    为保障蓝色硅谷运转自如,规划还从交通、能源、水源等“后勤”方面力求创新。该区域将打造与半岛城市群、青岛主城区的快速通道;构建布局合理、运行稳定、选择多元的电源电网体系,逐步实现天然气管线全覆盖;水源建设方面,挖掘本地水源,引进客水资源,适时规划建设海水淡化厂。

    引进知名大学“落户”

    没有人才,蓝色硅谷无从谈起。在科技人才聚集方面,我市今年将重点加快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建设,努力将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同时,积极引进更多知名大学落户蓝色硅谷。开展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规划建设青岛拓谱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和青岛蓝色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支持服务蓝色经济的职业院校发展。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模式,加快建设若干能承担产业关键性、共性技术研发和引领企业自主创新的企业高层次人才梯队。推进青岛“人才特区”建设,建设青岛高层次人才创业中心,设立中国青岛留学人员创业园,集聚海内外高端人才和团队创新创业,全力打造“蓝色人才高地”。

    科研机构加速“搬家”

    建设中国蓝色硅谷,首重科技创新平台集聚。青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近日向记者表示,我市将重点抓好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两大战略性工程建设,建成国内第一、世界一流的海洋科研机构。加快推进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搬迁、中科院声学所青岛研发及产业化基地等一批重点海洋科研机构建设。营造海洋科研机构向蓝色硅谷区集聚的良好环境,吸引国内外高层次海洋科研院所和机构、国际海洋组织总部等向蓝色硅谷集聚。进一步提升现有高校、科研院所科教水平,支持中国海洋大学建成学科门类齐全、优势学科突出的世界一流综合类海洋大学。规划建设海上试验场,重点在海洋环保、海洋防腐、海工装备等方面,为科研机构、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提供公共试验平台。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改善提升硅谷配套设施与环境,加快与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合作,吸引各类高端创新平台向蓝色硅谷集聚。

    拓展科技创业“阵地”

    在企业建设方面,蓝色硅谷将大力支持科研人员、产业技术人员、大学生和留学生带头创业,孵化的中小企业数量由2010年的330家,增加到600家,为蓝色硅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积累创新基础。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成为带动蓝色硅谷加快发展的中坚力量。设立企业上市引导资金,重点扶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长性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集聚爆发力。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材料、海洋工程及仪器装备、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环保、海洋新能源等领域,培育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行业领先的重点企业,构建产业集群和产业发展示范区,形成企业发展梯队。

    推动新国际机场“出炉”

    在基础建设方面,重点是加快推动青岛新国际机场建设,大力发展立体交通网络,适时选点规划建设游船、游艇码头,提高蓝色硅谷区域能源、水源和市政设施建设水平,积极建设我国北方的数据中心和“数字蓝色硅谷”。建设鳌山湾海洋生态保护区、北宅水源地保护区两大生态保护区,海岸线生态廊道、滨海公路生态廊道以及高新区生态景观廊道三条生态廊道,并实施多项青山绿水工程,规划建设鳌山森林公园,形成蓝色硅谷绿肺和生态屏障,为打造蓝色硅谷提供强有力的基础设施保障。

    同时我市还设立了市级蓝色硅谷建设专项资金,发挥市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吸引风险投资基金入驻蓝色硅谷,风险投资机构由2010年的20家左右增加到200家。建立天使投资基金及各类种子基金,建立由保险公司、银行、信用中介机构组成的蓝色硅谷保险、金融服务联盟。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引导开发有利于科技型企业成长的信贷产品,扩大企业融资渠道。

-
相关链接

上一篇:解读青岛十二五重点项目规划 9000亿引领升级
下一篇:霸道酒司机见警察就倒大玩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