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经历了一年多严格的宏观调控之后,全国房价的普遍性回调已成为趋势。然而对于购房者而言,价高固然让人却步,但走向跌势的房地产市场更加显得扑朔迷离。面对延续回调状态的楼市,龙年买房还是不买,真的成了许多购房者面临的一个问题。 楼市回调“抄底”的时候到了吗? 对于一直想在北京买房的小徐而言,目前的楼市让他十分“纠结”。“调控这么严,房价也开始跌了,现在是不是到了买房的好时候,还是要再等等看?” 2011年无疑是全国房地产调控最为严厉、政策落实最到位的一年,随着“国八条”、“房产税”等政策的不断出台,限购、限贷、限价政策逐步细化升级,一系列着力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和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政策体系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起来。随着政策的深入,2011年的房地产市场走出了一条触顶回落的曲线。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已经降至98.89,比2011年11月份降低0.98个百分点,比2010年同期回落2.9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下滑,创下近28个月以来的新低。自2011年11月份国房景气指数跌破100点以来,已经连续2个月处于100以下的不景气区间。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表示,房地产景气指数的变化标志着全国房地产行业已经全面“入冬”。 然而,比国房景气指数更加牵动人心的还要数全面回落的房价。2011年最后一个月的全国房价数据显示,全国70个大中城市已经有超过70%的城市房价出现环比回调,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房价的回调幅度更是进一步增大。 与此同时,随着资金链的紧绷,年底不少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了回笼资金、增加销量,纷纷开始打折促销。购房者期盼已久的楼市降价终于开始了。 房价虽然有了松动,但市场的反馈却并没有那么及时。房地产市场的成交量却依旧保持着继续回落的势头。很多购房者都和小徐一样,中央和地方坚定的调控似乎在暗示着,“抄底”的时候还在后边,房价仍有继续下降空间。 犹豫两难后市是涨还是跌? 龙年楼市走势究竟如何,直接影响着购房者的购买心态。对于今年楼市的走势,许多市场机构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从全国商品房市场来看,由于调控政策的持续,2012年商品住宅的成交量依然回升乏力,但商品住宅的挤出效应将有效拉动办公楼、商业营业用房的部分需求,且部分产权式保障房成交量有望保持增长,整体上看,2012年全国商品房成交量将基本与2011年持平。 杨红旭在判断2012年房价走势时表示,预期未来半年左右,全国房价将总体上保持环比下跌状态,2012年下半年趋于筑底、企稳,四季度可能逆转为正增长。 链家地产首席分析师张月则认为,自2010年10月份后,全国房价的降价范围加速扩张,2011年以全国超过70%的城市价格环比回落收尾,这表明在经历一年多的楼市调控政策后,全国房价上涨得到有效控制,2012年将是房价低位回落的一年。 北京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表示:“目前来看拐点已经明显出现,预期在6到12个月内,房价还有可能有10%到20%的下调,而且一线城市对全国的示范作用非常大,不仅在政策执行力度上,在房价下调过程中也会明显影响全国。” 综合各方观点不难看出,房价在2012年继续回落的态势几成定局,这对购房者而言无疑意味着时机的到来。不过在预言房价回调的同时,市场机构同样认为在2012年的下半段不排除市场触底反弹的可能,这种可能性又让购房者陷入了何时出手,如何出手的两难境地中。 何时出手需要理性抉择 龙年的房地产市场,是不是到了“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时候?购房者心中的犹疑主要还是来自于“历史经验”。 2008年,随着宏观调控不断收紧,房地产市场进入低潮期,在“买涨不买跌”的心态作用下,当时还没有限购、没有限价的房地产市场一片肃杀。然而,正当人们犹豫着要不要买房的时候,2009年宏观调控的转向使得房地产市场在短期内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至2010年年初,许多错过了买房时机的购房者扼腕长叹,后悔没有在楼市的低潮期抓住“最后的机会”。 2012年,在严格的楼市调控之下,类似2008年的机会似乎又来了,然而在房价节节回落、调控步步发力的背景下,“买涨不买跌”的传统心态同样也在发酵着。采访中,许多购房者心中最为“纠结”的问题主要在: “如果买了房,房价又跌了怎么办?” “如果现在不买,回头房价再涨上去不就更惨了?” 对此,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在现有的楼市大环境中,购房者,尤其是自住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的购房者应该尽量避免所谓“买涨不买跌”的投机心态,以一种更加理性的购买心态选择进入市场的时机。 事实上,历时一年多的楼市调控虽然出台了最为严厉的限制性政策,但其打击和限制的目标主要在投资和投机性需求。调控的目标不仅是让房价回到合理的空间,更要让房地产市场成为稳定健康发展的市场,而不是暴涨、暴跌的投机者的乐园。 “房产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参考总体价格的走势固然重要,但具体到购房者自身的购房需求,则需要综合考虑价格、地理位置、配套设施、物业服务、建筑质量等多重因素。”张大伟表示,而对于卖房的开发企业而言,不妨在配套设施建设、物业服务上多下工夫,在成本公开、定价策略等方面增加透明度,以实际行动说服购房者。(记者 罗宇凡 华晔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