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 疾病查询 新闻中心 > 正文

胶州湾不淤不冻成传说

来源:青岛新闻网 2012-01-18 08:37:07

青岛胶州湾不淤不冻成传说 海上粮仓海鲜严重缺乏

    “不淤不冻”,对青岛的“母亲湾”——胶州湾来说,越来越像一个传说。1月初初生冰在黄岛等地开始出现,部分渔船被冰封岸边,水产品市场也让采购年货的市民感受到了“寒意”:本地海鲜严重缺席 ,就连优势养殖品种贝类和海珍品,都比往年少了、贵了很多。“海冰这一海洋灾害正在成为常态化。”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原副厅长、知名海洋学者王诗成表示。据国家海洋局的统计资料显示,2009至2010年间的海冰灾害,分别给辽宁省、山东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4.86亿元、26.76亿元,给青岛带来的损失也达到了约1.2亿元。海冰,已成为除了风暴潮之外最严重的海洋灾害。

    海冰3年没断过

    1月5日,黄岛红石崖街道办事处大殷社区居民殷增世发现,自家的渔船被海冰冻住了,同时被冻住的还有邻居家的其他几艘渔船。

    一夜之间海冰就“杀”到了,这让殷增世多少还是有些吃惊 。闻讯赶来的武警黄岛边检站官兵帮助殷增世一起清理海冰,加固船揽,防止船揽被海冰撑开造成滑揽。忙活了好几个小时之后,殷增世的渔船才被顺利“解救”下来。

    也就在这一天,初生海冰出现在青岛胶州湾北部,这也印证了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中长期预报室副主任商杰的预测:1月中旬可能有强冷空气影响青岛,水温降到一定程度后,胶州湾近岸或河口处可能出现初生冰,冰期可能会持续至2月份。记者了解到,从2009年算起,胶州湾已经连续3年出现海冰灾害。

    1月14日,记者沿着环胶州湾分别查看了黄岛、城阳和胶州部分海域,发现仅有部分海域岸边有零星海冰 ,大面积海冰聚集的状况还未出现。不过,本着防患于未然的原则,从1月上旬开始,北海预报中心开始针对胶州湾定期发出冰情预报,为养殖业户及航运等相关单位和人员提供冰情讯息。

    大海“病”了加剧冰灾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胶州湾也会结冰。”在黄岛区政府工作的于先生父辈是打鱼出身,但他看到海里结冰一样觉得稀奇。“我父亲说他小时候,每年都是腊月二十七八还在海上漂着,下再大的雪都不见结冰的。”

    诸多海洋学者认为,海洋结冰的原因除了持续的低温之外,海水盐度降低是其背后的另一推手。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授任一平介绍说,胶州湾海域有多条河流入海,海水整体盐度在30‰~32%‰之间,属于偏低水平(一般海水的盐度都在34.5‰左右,冰点大约在-2℃),比其他海域的海水更容易结冰 。中科院海洋所的另一位专家表示,莱州湾近年来海冰灾情逐年加重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黄河水注入莱州湾后,造成海水盐度降低,另外,莱州湾地处“雪窝子”,大雪频频也加速了莱州湾海冰的发展。

    “胶州湾最近几年开始出现冰冻,也出现了淤积的情况,这就说明胶州湾已经‘病’了,自身的免疫能力开始降低,海水流量不够,没法自己清淤了,自身的净化能力也减弱了”。市人大代表顾少民曾表示。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专家赵炳来认为,海冰的出现与胶州湾受到人为破坏也有很大关系,比如,填海造陆导致胶州湾面积不断缩水,海水动力减弱,水体交换变得缓慢,尤其是浅海区域,很容易结冰。

    根据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的调查,1928年胶州湾的海域面积为535平方公里,而目前胶州湾的总海域面积仅为367平方公里,75年内面积缩小了35%。

    冰害重创岛城渔业

    鲍鱼死亡70% 、损失20多万元,两年前的那场冰灾,仍是黄岛红石崖街道的养殖户老刘心头挥不去的痛。而在青岛,他并不是唯一的受害者。2009年至2010年间的海冰灾害,“冻”掉了青岛 1.2亿元的渔业产值。

    因为胶州湾多年的不淤不冻,岛城养殖户向来对海冰灾害并没有太多防范意识,甚至在海洋专家眼里,海冰对渔业的影响也是个新课题。3年前,冰灾突袭而至时,打了养殖户一个措手不及,给他们上了一堂难忘的冰灾知识普及课。

    这也就不难理解,当新的海冰灾害又将到来时,从政府到渔民会再度紧张:担心渔船被冻,早早放弃出海;养殖池尽量清空,宁可承担损失……原本正常的渔业生产秩序就这样被打乱了。

    胶州湾、莱州湾都是著名的“蓝色粮仓”,在海冰灾害面前,粮仓一下子变得如此脆弱,而它的影响却又是那么直接——年夜饭的餐桌上,摆上几样新鲜的本地海货成了奢侈。

    天一冷,水产品就缺货

    1月14日,在城阳区红岛街道办西大洋码头,十几艘渔船在岸边被架了起来。海边有一层薄薄的零星冰层。

    “船不能停在海边,这样会被冻上。”当地居民赵先生说,他们十几天前就接到了相关通知,说过几天可能会结冰 ,提醒大家防止渔船被冻坏。“前两年就有不少船吃亏了。”

    问及出海打鱼,赵先生连连摆手:海里打不到鱼,再加上天冷,油钱贵,大部分船早就不出海了,“海里结冰了更不能出海了,一听说降温,大家就老老实实地在家待着。”

    在胶州营海码头,几十艘大船整齐地靠在一起。一位住在附近的船老大告诉记者,海冰这两年很厉害,每年都有木壳渔船被冻坏、船底进水后沉没的情况发生,必须防患于未然。

    相比胶州湾,海冰的影响在莱州湾更为突出。1月6日,烟台边防发布消息称,受多日持续低温影响,山东莱州湾海域海冰面积进一步扩大,莱州海庙港、虎头崖新港的海冰自海边伸至4公里处,最厚处达7至8厘米,本地渔船无法出海捕鱼,外地渔船也被困住无法返航。

    不能出海,就没有捕获,近海养殖也因为渔船停摆而被迫中止。

    “渔船不能出海,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水产品供应,一是量少价格大涨,二是没有货源。”胶州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从烟台市海洋渔业部门了解到,因为常年与海冰相伴,当地水产品市场已经形成了很稳固的规律,一遇到降温,水产品就噌噌涨价,直到冰雪消融能出海为止,从11月份到次年3到4月份,当地人早已习惯了餐桌的寡淡。这种寡淡,对青岛人来说也有可能将不再陌生。

    冻得鲍鱼翻了白肚皮

    与捕捞业相比,海冰对“蓝色粮仓”更大的威胁在于养殖。

    “池子里的冰有五六厘米厚,每天都有鲍鱼耐不住冻从池壁上掉下来,翻了白肚皮。”回忆当年受灾的情景,老刘仍心有余悸。“胶南、即墨、黄岛有不少养殖户当时受灾比较厉害,他们那边是浅滩养殖鲍鱼,养殖池容易结冰。”青岛金海富源海洋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刚介绍说。

    另一种海珍品——海参同样遭受重创。在胶南琅琊镇,海参因冰害而死亡的故事至今仍被不少养殖户念叨。养殖户杨先生说,养殖池结冰后,为了给海参补充氧气,他们每天都会想办法破冰 ,有时候还会用增氧机向水下充氧。“成本增加了不少,就这样还冻死了不少海参。”杨先生说,虽然海参价格一路走高,但这两年基本上没挣到什么钱。

    时任青岛海洋渔业局技术推广站站长的张永举表示,当时损失最大的不是出海的渔民和季节性水产品养殖户,而是浅海潮间带中鲍鱼、海参以及各种贝类养殖户。城阳的瀛海、黄岛的红石崖、胶南的王台等是冬季水产品浅海养殖的主要区域,也都成了重灾区。后来的统计显示,青岛市因海冰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448万元,海水滩涂养殖的贝类、虾类遭到冰封,海水养殖大棚受损。

    野生鱼都可能活不了

    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仲维仁教授表示,海洋结冰后会影响海水与大气的交换,使氧气无法进入到海水中,生长在海水里的动植物就会因为缺氧而窒息死亡。海冰对贝类影响最大,蛤蜊、扇贝多养殖在浅滩中,最容易被冻住,另外,对螃蟹、海葵、黄鱼、鲈鱼、六线鱼等也有很大的杀伤力。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王印庚博士举例说,海参的生存温度为-2℃~31℃,适宜生长温度为6℃~21℃,水温低于3℃时,海参处于冬蛰状态,停止摄食和活动,仅靠皮肤进行微弱的呼吸来维持生命状态。如果水体保持持续低温,池塘表层水面结冰,会阻断空气与池水的氧气交换,引起池底缺氧,加上海参属底栖生物,池底积累的腐殖质产生的化学耗氧会加剧底质条件恶化,导致海参死亡。

    多位海洋专家向记者表示,海冰大面积出现不但会造成养殖水产缺氧窒息,就连野生的动植物也可能活不了。“海冰本身还会影响海水运动,使潮差和波高减小,进而影响到大海稳定的水温、盐度等基本参数。”一位海洋专家说,由此造成的后果就是渔业资源的生存空间改变,渔场有可能变成了死海。

    或致海捕鱼量少个小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苏洁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认为,短期的海冰灾害对整个胶州湾海域今后的生态环境影响有限,但持续的海冰灾害还可能导致海水温度有所降低、水下植物和浮游生物减少等现象。“位于生物链一级的浅海鱼虾等浮游生物就没吃的了,一些肉食鱼类也会饿肚子,因此今年一些海捕鱼可能会比往年数量少 、个头小。”

    事实上,海冰已经在拉响环境警报。

    一位从事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水产专家表示,他注意到,莱州湾海面结冰后,海鸟因为长时间吃不到食物而被饿死,当地渔民时常能在海边碰到死亡的海鸟,其中以海鸭居多。

    “类似的情况在青岛也在发生。”这位专家告诉记者,就在城阳、胶州等地,他不止一次看到在冰层上艰难觅食的海鸟,因为找不到足够的食物,有的渔民会等冰层加厚后送些小鱼虾给它们喂食。

    “船只没有收入、港口没有物流,养殖就无法开展,这些都是看得见的影响。”知名海洋学者、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原副厅长王诗成同样忧心地表示,海冰灾害还会影响到海上交通运输、石油生产、工程施工等,给海岛居民和靠海吃饭的渔民生活带来冲击。

    防灾减灾仍是难题

    “以前我们对海冰灾害认识并不够,现在它已经是仅次于风暴潮的第二大海洋灾害。”采访中,不止一位海洋学者呼吁全社会对海冰要提高认识。

    最近几天,王诗成向我省相关部门提出了建立渤海海域环境突发事件风险预防及应急管理机制的建议。在这份建议中,海冰灾害同渤海溢油、赤潮、水母等同被列入海洋环境灾害突发事件的范畴。“海冰灾害对我省的蓝色经济建设影响巨大,现在每年的冰期都有变化,灾害时间之长、危害之大越来越突出。”王诗成说,对山东来说,海冰灾害研究还处于弱势,也是一个难题,加强海洋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海冰是其中重要的一个课题。

    据记者采访获悉,我国海冰灾害主要发生于渤海、黄海北部和辽东半岛沿岸海域,以及山东半岛部分海湾。早在2008年,针对海冰灾害频发的情况,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设置了工程海冰预报技术研究项目,2011年又进一步对海冰多发区安排部署了渤海海冰立体监测及高精度预警报技术研究示范项目,标志着我国对海冰灾害的研究已经进入相对成熟的操作阶段。

    一位海洋专家还向记者透露了一个他颇为关注的细节: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去年年底发布的海冰预报中提及,综合利用了卫星遥感、海洋站、陆岸巡视、航空、船舶、应急移动平台等多种手段开展了立体化的海冰监测,并增加了初冰日要素预报,逐步实现精细化预报。“这说明,相比海上漏油等灾害的监测和应急处理,对海冰的监测是领先一步的,这是好事。” (记者 陈浩杰)

-
相关链接

上一篇:海关1人盯梢5000行李箱
下一篇:网友带大喜哥下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