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入秋以来,多地频发的灰霾天气令老百姓直观感受到空气变差了,而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这一原本生僻的科学术语在中国引发了强烈的关注。那为何最近PM2.5在中国引起广泛关注?灰霾天气对人体有什么影响?为什么民众对空气质量的感受与环保部门公布的数据不相符?我们离全面监测公布PM2.5到底有多远?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之路在哪里?2012年,我们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吗?2011年12月31日,青岛科技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宫磊副教授为读者一一解答了这些问题。 灰霾比往年更常见 秋冬季一直是我国大雾多发的季节,不过2011年入秋以来,灰霾天气似乎比往年来得更常见一些,对于空气质量差的抱怨也更强烈一些。但环保部门公布的数据却未能反映出老百姓对空气质量变差的感受,加之美国大使馆监测公布的北京PM2.5浓度两度“爆表”事件,人们质疑官方数据,将PM2.5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对此,宫磊指出,大气中主要污染物有五种,其中影响较大的三种污染物分别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PM10(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计算空气污染指数时,是取五种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平均值,通过这五个指标综合算出空气污染指数,不是每一个指标能够代表空气污染的全部。灰霾天气是颗粒物浓度稍微高一些,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浓度稍微低一些。而环保部门对外公布的数据是按照污染指数综合来计算的,所以有的时候可能发现自己的感觉和环保部门公布的数据不一致。 宫磊指着窗外说,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今天,看看外面的天,我们可能有点灰霾的感觉,觉得今天不敢出门了,然而一看环保部门公布的数据,空气质量还算可以,那么有可能是因为,测量的颗粒物浓度高一些,但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能少一些,空气污染指数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空气污染指数是一个综合的评判标准,而不某一种污染物决定的。可能正是这几个指标的变化,造成感觉上公布的数据和自己的主观感受有一点儿差距,这是非常正常的。但是,这种天气,公布的空气质量状况也不会写得太好,人们的感觉和公布的数据差距不会太大。 具体到青岛最近的天气,宫磊认为不一定是由于PM2.5的影响,最可能的原因是这段时间比较干燥,还有一些施工方面的原因,都可能造成这种天气。这种污染时间比较短,不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以建筑工地为例,短时间内会造成局部范围的扬尘状况,停止施工之后,微粒就会消失,这不是持久性的。真正的灰霾是,PM2.5颗粒在随着大气运动后,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运动到某一个区域的上空以后,在一个合适的条件下会生成所谓的“棕色云”。 灰霾监测尚在“学步” 其实,PM2.5由来已久,早在1997年美国便提出了PM2.5的标准。到2010年底,美国和欧盟一些国家将PM2.5纳入国标并进行强制性限制。为何在中国最近才谈PM2.5色变? 以前,我们国家没有把PM2.5作为一个比较重要的数据,宫磊考虑有这么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主要是技术手段上的原因,从专业角度讲,我们国家目前测量PM2.5还是比较困难、比较麻烦的,像青岛这些城市有PM2.5监测装备,其他很多城市可能还没有装备这种比较好的监测设备。通过看报道,宫磊发现其他城市也将在未来一两年开始监测了,然而,还有一些城市不具备购买监测设备的条件。 另一方面,我们对PM2.5的危害的认识程度不够,或者说,根据以前我们国家做过的监测,在污染状况里面,没有发现PM2.5这么细的颗粒物。随着毒理学的发展,发现了PM2.5可能有危害。原先可能觉得PM2.5对环境的危害不是很大,到底危害大还是不大,至少科学上没有定论,不能够把PM2.5作为一个非常明确的指标放进《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现在国际、国内一些研究人员做了一些相应的研究,研究结果发现,PM2.5的危害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大的。 宫磊简单形象地说明,灰霾天气对人的危害主要是颗粒物对人的影响最大, PM2.5被吸入呼吸道、肺部等呼吸器官之后,很难再通过呼吸将之放出来,就会沉积在人体器官上,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但是,并不是越小的颗粒对人体的危害越大,宫磊说,如果颗粒小到跟空气一样的话就通过呼吸呼出来了。对人体有害的颗粒物是有一个范围的,“PM2.5” 反映的就是这个范围,即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由于颗粒物不一定是球形的,也有不规则形状的,所以从科学角度讲,就处于比2.5微米大一点、比2.5微米小一点这个当量直径范围之内。因为是一种非常细小的固体或液体的颗粒,当量直径是2.5微米的颗粒物对人体危害最大,这也是现在我们国家拟把PM2.5放进《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标准的原因。 宫磊进一步介绍说,亚洲地区出现了“棕色云”的概念,实际上就与灰霾有些类似,主要原因在于PM2.5的存在在印度和东亚国家是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除了对人体的危害,棕色云也会降低能见度。现在国际方面也在研究棕色云现象,这还是一个出现没几年的新概念。棕色云造成的危害到底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现在还没有一个很好的结论。 灰霾愈演愈烈 2011年12月5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第二次征求公众意见截止,新标准拟于2016年全面实施。还有4年之遥,民众不免质疑全面实现PM2.5监测数据的公布到底有多难? 宫磊觉得其实全面实现PM2.5监测数据的公布之路并不遥远,一方面,现在我们国家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了,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措施,测了之后才能知道到底是什么情况。至于公布不公布监测数据,我们国家有自己的考虑,要控制在一个时间的限制上。以山东地区为例,可能青岛之前就在监测PM2.5,而周边一些城市不一定监测。所以,可能这几年就在逐渐地投入这些监测设备,国家等着各地都准备得差不多了,再把数据总结起来,到2016年公布。这种数据不一定要求各地同步,可能至少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区域性的宏观把握。 另一方面,以前我们国家很少有科研人员研究PM2.5,现在,很多科研人员已经开始做这件事情,以青岛科技大学为例,目前也在研究过程中。同时,市民的环保意识也提高了,这能促进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的推进,因此,全面实现PM2.5监测数据的公布并不是一个遥远的企盼。 展望城市发展与大气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之路到底在哪里,宫磊认为,我们国家环保部门有一些相应的防尘抑尘措施,只要不打折扣地按照国家规定做好防尘抑尘措施,不要让灰尘跑起来,那么这个问题就不是个大问题。 2011年12月31日,记者采访青岛市环保局时,有关负责人表示,2012年该局工作方案尚未出台,对于2011年青岛空气质量状况、2012年提高青岛环境空气质量有何新举措等问题,目前均不便透露。 记者从市环保局公开资料了解到,根据气象部门的监测,青岛的灰霾天气从2008年以来逐年增加,2011一年当中几乎每3天就有一天是灰霾天气。从2008年到现在是增加趋势,来年的情况肯定不一定乐观。 据悉,在2012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表示,2013年在113个环保重点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开展监测PM2.5。青岛属于环保模范城市,这意味着我市在2013年将开展监测。目前我市已经在崂山建立了一个灰霾监测站,具备了对PM2.5的监测条件。(记者 毛慧) |
上一篇:预测2012年最赚钱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