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岁末,青岛十七中学生“成长规划”课题答辩会吸引了岛城众多媒体的目光。高二年级的10名学生代表逐一上台介绍自己今后要从事的职业和人生目标,并向台下的老师和同学展示了搜集到的大量高校专业设置和职业发展前景信息。场外,全校高一、高二年级的一千多名学生收看实况直播,也在思索和交流着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 高中三年每位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大学想学的专业是什么?未来的职业又是什么?这些问题往往是很多学生只有在高考结束填志愿的时候才会匆匆决定,但在十七中,学生从高一开始就要逐步制定自己的成长规划。 2011年8月底新生刚刚报到,就收到了学校下发的两张调查表:一张是《我所了解的名人中学时代调查表》,另一张是《走访身边优秀高中毕业生调研表》。 “虽然还没正式开学,但从那时起,新生们其实已经开始在上一门特色课程——成长规划课,这一课程今后三年将一直陪伴他们,直至所有学生都确立人生目标。”学生处刘华增副主任对记者说。 根据学校的规定,高一新生未入校前的暑假里,就会通过网上查阅资料、走访身边曾经的优秀学生完成自己高中时代第一份特别的“家庭作业”。正式开学后,每个月的4次班会上,班主任老师都会带着学生讨论各自的成长规划,一名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研究的成果,老师和同学则争相提问帮助分析讲解人的优势智能和性格特质,帮助学生确立科学、合理的人生目标。随后,各班会选择一名学生代表参加全校的成长规划课题答辩会,在全校师生的面前自信地说出自己的人生梦想。 对我市绝大多数高中生来说,高二走班时该选文科还是理科倾向一直是个大问题,但对十七中高二学生来说,这一困扰并不存在。因为几乎所有学生都已经全面客观分析过自己的智能、性格,基本确定了自己高考目标院校和专业,甚至,许多学生连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也已基本选定。 成长规划激发学生掌握命运的原动力 “我从十七中毕业五年了,记得当时上了高三还没弄明白到底该报考哪个大学、选什么专业,但老师的耐心指导让我很快就确立了将来的人生方向,直到现在,我还是在自己当年确定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 ”毕业于十七中的清华大学建筑材料研究所在读硕士研究生张珍林对记者说。 2010年考入清华的吴玥本来一直在美术班读书,高三时,父母和亲戚发现这个小姑娘的文化课成绩进步越来越快,再三鼓励她不要再学艺术转报普通文科,但从小喜欢美术的吴玥坚持艺术之路,最终,她如愿圆了自己的“清华梦”。 十七中书记、校长安伯贞告诉记者,多年来,传统的高中教育方式一直是只重视抓学习成绩,但学生对自身的性格特质、优势智能的理解和判断依然模糊,更谈不上对将来的职业规划和人生发展方向的确立了。这样一来,许多学生对将来的发展无法做出正确取舍和判断,或因选择的失败留下了不少遗憾,或因对前途的迷茫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此,作为我市北部城区最重要的老牌重点高中,十七中率先开始了对学生“生涯规划”的探索,自2009年起,学校开始在个别班级试点进行“学生成长规划指导”,2010年开始在高一、高二两个年级1100多名学生中全面铺开此项课题研究和教育活动。到2011年,成长规划课正式成为了全体学生都要连上三年的一门必修特色课程。 特色鲜明培养自信自强坚韧不拔的成功者
帮助学生找出自己的优势智能,制定适合自己的成长规划,让学生自觉地将高中阶段的学习与个人的未来成长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意志力,这项创新也为十七中的整体教育教学工作增添了全新的活力。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外交官,为实现这一理想,我正在为考取武汉大学而努力。 ”在成长规划课上,高三学生王春溏正在规划自己的人生。外交官的梦想让他在性格、为人处事以及学习动力方面都发生了“蜕变”。 “我以前不喜欢学数学,数学成绩在班上倒数”,王春溏说,有了考武汉大学的目标后,他发现如果数学成绩不提高,他的梦想只能是空想,他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积极与老师和同学交流研讨,在老师的帮助下逐渐找到了方法,也学出了“滋味”,他的数学成绩有了大幅提升。他说:“其实这很简单,我现在是主动想学习,抓紧时间学习,而不是被迫无效的消耗时间。 ” 通过多年的不懈探索和大量经验积累,十七中的成长规划已经成为学校鲜明的育人特色,而对这一课题的进一步研究和完善还在继续推动中。 “我们开这门课的目的并非仅仅只是帮助学生确立今后的职业规划,而是为了让学生们通过明确人生目标的同时,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在现有基础上深度挖掘自身的潜力,也让他们今后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安伯贞对记者说。 历数最近两年从十七中走出的每一名清华、复旦、南开、浙大等名校学子高中时的成长经历,人们就会发现,这所位于市区北部的老牌重点高中带给他们的绝非只有优良的学习成绩和红彤彤的录取通知书,他们特有的自信自强而又沉着大气的性格特质,或许也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十七中教育教学水平连年突飞猛进的深层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