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 疾病查询 新闻中心 > 正文

妈妈不堪家暴出走女儿捡剩饭吃

来源:青岛早报 2012-01-09 08:38:31

    当身边同龄孩子赖在父母身边,为选择吃薯条还是吃鸡翅而烦恼时,7岁女孩杭杭却躲在快餐店二楼的墙角,低头吮吸着已经半空了的番茄酱,抗拒着身边各种美食带来的诱惑,只有在所有客人都离开后,小杭杭才会从他们的盘子里捡出剩下的三两根薯条、小半杯饮料开心地吃喝着。更多的时候,小杭杭都低头看着窗外,掰着指头等清扫马路的姥姥带她回家。孩子,你怎么不去上学呢?昨天记者走近了小女孩杭杭的生活。

    看着美食偷偷咽口水

    跟着几名同事到中山路上一快餐店吃汉堡,细心的张女士在快餐店二楼的角落里发现了一名孤单的小女孩,当其他的孩子都在父母的陪伴下,享受着各种各样的美食时,这名小女孩却只能瞪大了眼睛,看着身旁诱人的食物,偷偷地咽着口水,半个多小时,孩子的家人竟一次都没有出现过。“孩子,你怎么一个人在这,你的爸爸妈妈呢?”看着这名可怜的小女孩,张女士不由想起了自己的女儿,她来到小女孩身边,把她拉到自己的怀里,轻声地问着。小女孩的回答让张女士更加心疼,因为母亲和姥姥姥爷没有时间照顾她,就把她一个人留在快餐店里面,等着扫马路的姥姥姥爷下午下班后,才会过来接她回家。张女士给孩子买来了食物,但离开后她始终忘不掉孩子可怜的模样。“孩子应该去上学,而不是被留在快餐店里面,希望你们能帮帮孩子。”张女士给早报打来电话说。

    笑容背后隐藏着孤独

    记者来到中山路这家快餐店的二楼,在靠近儿童乐园的一处角落里发现了张女士描述的可爱小女孩,此时的她已经累得趴在小桌子上睡着了,桌子旁边的盘子里堆着别人吃剩的一点食物,她身边整齐放着她的羽绒服和一副绿色的小手套。记者不忍心打扰熟睡的孩子,但快餐店里的客人来来往往,小女孩还是被吵醒了,看到记者在拍照,小女孩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露出她缺了两颗门牙的牙齿。

    这名小女孩如同一个小精灵,在快餐店里蹦蹦跳跳地跑来跑去,她一直在笑,但在笑容的背后,记者却能读到一种孤独。看到别的孩子在妈妈怀里吃东西,小女孩会立即扭过头去,一脸严肃地看着窗外。看到别的孩子在妈妈的陪伴下进儿童乐园里玩滑梯,小女孩就会躲进玩具圆筒里或者滑梯底下,很长时间都不肯出来。“我不希望他们一个一个地来,来的小朋友多,玩起来才会有意思。”只有在跟别的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小女孩才会变得开心,但看着别的小朋友一个个被爸爸妈妈领走,小女孩的脸上又会表现出一丝落寞。

    说起妈妈眼里泛泪光

    在儿童乐园里玩累了,小女孩悄悄来到记者跟前,笑着从记者的盘子里拿走了喝得只剩下一半的可乐,孩子大口地喝着,接着很满足地哈了一口气,她用黑亮的眼睛看着记者,显得还有些不好意思。孩子经常吸着一小袋番茄酱,对她来说,这是她最容易获得、也是最喜欢的零食。记者了解到,小女孩名叫杭杭,今年7岁了,原本跟爸爸妈妈住在杭州,大概一个月前才来到青岛。

    “我爸爸老是打妈妈。”吃着记者给她买来的薯条,小杭杭很快把记者当成了朋友,她趴在记者耳朵边,悄悄地说着自己的小秘密,她妈妈带着她离家出走,来到岛城找到了扫马路的姥姥、姥爷。小杭杭告诉记者,她的妈妈在很远的地方卖衣服,她已经有很长时间没跟妈妈说说话了,每天妈妈回家都很晚,妈妈回家时她已经睡觉了,早上起床跟姥姥、姥爷出来时,劳累的妈妈还没有起床。说起自己的妈妈,小杭杭的眼睛里闪着泪光。

    盼望过年能吃上汉堡

    “我之前在快餐店里呆了3天,后来就一直被关在家里看电视,再后来我在家里没意思,我姥姥就又把我带来快餐店了。”小杭杭告诉记者,刚来快餐店时她觉得很好玩,但在这里呆上一天,也会觉得没意思。小杭杭告诉记者,姥姥、姥爷就在中山路上扫马路,她经常站在窗口就能看到姥姥经过,姥姥、姥爷每天很早就出门,到了晚上天黑时才会来接她回家,中午的时候姥姥会来给她送吃的,有的时候在这吃饭的叔叔阿姨也会跟记者一样,送吃的喝的给她。

    “今年过年的时候,妈妈就会带我去对面的快餐店,妈妈也会给我买汉堡和薯条吃,我跟妈妈都约好了。”小杭杭指着对面另外一家快餐店说,为了这个约定,小杭杭从来都不进马路对面的快餐店,她每天站在二楼窗口上,盼着过年时,能跟其他小朋友一样,跟着妈妈去好好吃一顿。

    【探访】 杭杭姥姥: 闺女闹离婚 苦了外孙女

    记者在中山路上找到了杭杭的姥姥杜大妈,这名来自临沂的老人在打扫马路时,会不时抬起头看看快餐店的门口,她也害怕孩子会自己跑出快餐店遇到危险,每到休息时间,她都会上楼看看外孙女。“我闺女和女婿闹离婚,可就苦了我这个外孙女了。”杜大妈告诉记者,在老家他们都是农民,几年前来青岛干环卫工。她闺女今年30岁,嫁到了杭州,给她生了两个外孙女和一个外孙,杭杭是老二。杭杭的爸爸很能喝酒,喝醉后经常打妻子,有时候还动手打孩子,为此杭杭的妈妈还寻过短见。两人实在过不下去了,杭杭的妈妈带着孩子来岛城,但杜女士夫妇经济条件也不是很好,大人还好说,可就苦了孩子。

    “我们也怕孩子被坏人拐了去,千叮万嘱不让孩子离开快餐店,杭杭可懂事了,中午有好心人给了她个汉堡,她就咬了一口,非得留着给我吃。”杜大妈说。

    杭杭妈妈: 借读费太高 根本上不起

    “我们也很想赶紧送孩子去上学,可我和父母都不是本地户口,交不起上万元的借读费。”记者在中山路上一家地下商场见到了杭杭卖衣服的妈妈,她告诉记者,他们全家都在为孩子上学发愁。孩子今年7岁了,在杭州已经上了半个学期的学,成绩也很好,她跟孩子的父亲离婚后,带着孩子来青岛已经1个月了,可一直找不到学校接收杭杭。“我给杭杭联系了一家艺术学校,每年光培训费就要3000元,这还不包括学费,另外一家私立学校能接收杭杭,可每年光借读费就要1万多元。”杭杭的妈妈告诉记者,自己卖衣服一个月只有1080元的工资,为了多挣点奖金,她连仅有的4个休息日都没休息。如果孩子实在找不到学校,她只能带着孩子返回临沂老家,在那找学校可能会比较容易。

    【调查】 虽然没人教仍坚持“写作业”

    下午5时15分,天逐渐暗下来了,结束一天工作的杜大妈到快餐店接了孩子,扛着一天捡到的纸壳和矿泉水瓶往住处走去,小杭杭欢快地走在姥姥身前,不时停下脚步,在路边捡拾着塑料瓶。杭杭的家住在胶州路旁一栋老筒子楼里。并不宽敞的两间屋里摆放着几张上下床,床铺和地上堆着很多姥姥、姥爷捡来的废品,小杭杭每天晚上都要跟妈妈挤在一张狭窄的单人床上。回家后姥姥开始忙活着做晚饭,而小杭杭则坐在小马扎上开始“复习”写字。小屋里的灯泡只有乒乓球大小,黄色的灯光让小杭杭看清楚课本都费劲。她比照着课本,一个字一个字地往本子上抄写,但记者发现,很多字她只是像画画一样地抄到本子上,有些字的笔顺都是错误的。杭杭告诉记者,姥姥、姥爷都不认识字,妈妈没有时间,没人教她这些字怎么读,但杭杭还是在坚持“写作业”,她怕以后上学,自己的课程会被同学落下。记者离开时,杭杭坐在小桌子前已经准备开饭,桌子上大部分都是花生米、土豆丝和咸菜。“叔叔,我不想去快餐店了,我想跟其他小朋友一样去上学。”杭杭对记者说。(记者 黄飞)

-
相关链接

上一篇:男子过马路被卷入车底多处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