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经历40多年快速发展的青岛老牌绩优面粉厂,进入新世纪的十年却开始连年亏损,此间股民、职工与企业经营者在围绕厂房拆迁、权证分红的矛盾也日渐激烈。积怨已久的矛盾终于在12月19日召开的青岛制粉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大会上集中爆发。发布议案、征求意见的股东大会,成了一场小股东声讨大股东和企业控制人不作为的“质询会”,言辞激烈间,暴露出的更多信息值得思考。 失控的股东大会 现在位于大港一路的青岛制粉股份公司,当年是青岛前三名的面粉厂厂址。1997年4月,原青岛面粉二厂改制为青岛制粉股份公司,随后其股权证在青岛证券交易中心公开股挂牌交易,活跃期间每股平均价格三元左右。 根据公告内容,这次股东大会上,将对四项议案进行审议。原计划在青岛彰化路4号邮电疗养院召开的股东大会,因人数超预期,临时改到齐海大酒店,10点20分正式开始。 据会议主持人、青岛制粉总经理李大恒介绍,到会的股东共有138名,所代表股份有632 万股,占总股本的48.6%。 据一位在场人士回忆,大会拖了很久才开始,现场秩序乱哄哄的,当青岛制粉董事长、第一大股东长生集团副总经理李元亮宣读完会议4项议案,进入休会投票阶段后,场面开始失控。 有股东当场高喊:“把我们投进去的钱加上利息,还给我们!”“长生集团卖掉土地的钱都到哪去了?”……当主持人宣布4项议案全部投票通过时,股东们的不满情绪开始爆发。 面对85%的赞成票,小股东们当场表出严重的质疑:30多人轮流冲上主席台训斥,发出自己的声音,双方争执不下出现了非会议程序的举手表决——在座股东提出投赞成票的请举手,结果无人举手;而当提出投反对票的股东请举手时,几乎所有人都高高的举起了手臂。 有一名女股东也相当激动,她表示,自己最关心的是企业究竟哪个地方购置了多少土地,新的设备怎么采购,长生集团董事长为什么不重视本次大会,不到会现场交流,为什么长生集团不要求制粉公司发布年报等具体问题。 有到会的投资者反映:这是自己参加的讨论最激烈的一次股东大会,“大快人心”。多位投资者表示,自己为社会小股东们的代表发言不断鼓掌,因为全场都在热烈鼓掌,鼓的手都红了。 500万股权证卖了8万元 一位退休的老工程师王先生与自己的亲友合计持股达5万股,当年选择买入青岛制粉的权证也不是一时兴起:青岛的面粉加工业经历过外资、国营、个体多个阶段的经营,多数情况下利润是很稳定的,不就是买了麦子磨成面卖吗?想亏损都难啊。 但从买入到现在十个年头了,自己的儿子都已经结婚生子了,青岛制粉却没有分红一分钱,这让王先生的心情一年比一年糟。 什么时候能等到权证分红是很多权证股民关心的问题,更多的权证股民处于无法变现的焦虑中。 股东大会上爆出的一个之前未公开的信息令投资者们瞠目。 2001年,作为老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青岛制粉股份有限公司,其控股股权500万股,以8万多人民币的价格出让给长生集团,平均每股价格一分六厘。 而青岛制粉1997年改制时,企业内部招股价格是每股1.68元人民币,青岛权证市场的社会投资者平均取得成本却在每股3元左右。 据本报记者采访,青岛制粉厂注册资本1300万。1997年改制时,国有股500万股,是青岛市粮食局投入1250万净资产,为支持企业发展,根据扶持政策折价入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8.5%,后来被以8万卖给长生集团;内部职工股760万股,占比58.4%,发行价每股1.68元;另外还有其他法人股有40万股。 “长生集团作为民营企业是如何8万人民币购买了粮食局下属企业青岛制粉500万股控股权的?这确实是一个奇迹。”更多投资者为187倍的巨大价格差异感到震惊。 一位投资者表示,廉价让渡国有股,一定是为了企业发展考虑,但长生集团控股下的青岛制粉,企业效益连年下滑,职工待遇每况愈下,辜负了所有人的信任。 1997年,在原青岛证券交易中心的权证市场上,由于青岛制粉当年每股收益超过四毛钱,且属于粮食局管理企业,生产的面包粉一度垄断市场,其股权证很受投资者欢迎,价格一度超过4元。 而近两年来,青岛制粉都没有召开过股东大会,社会上对于其权证股票的交易也基本停止——“没有人买”——青岛制粉成了一张废纸。多数投资者希望企业可以回购股权,将权证变现。但目前长生集团似乎没有这方面的打算。 本报采访青岛制粉总经理李大恒获悉,目前长生集团作为第一大股东占股38.5%,其他的事项他不愿意多说。而在股东大会间隙,多位既是老职工还是小股东的双成身份人士爆料称:大股东长生集团对于青岛制粉经营不上心,这些年面粉行业发展很好,仅青岛市就新增近20家面粉厂,而原来就是红三角和白樱花,大股东就盯着地皮了,到头来,青岛制粉成了没人管的孩子。 经营面粉不如卖地 青岛制粉位于大港一路的现厂区,青岛市北区政府已于今年3月底与青岛制粉签订了拆迁补偿协议。拆迁补偿款共计5800万元,目前到账3500万元。青岛制粉厂2010年年报显示,其仍旧亏损82.84万元(用总收入减总支出),总资产5740.29万元,总负债达到5043万元。 内部人士算了一笔账:截止2010年,如果用房屋补偿款减总负债,青岛制粉剩余现金757万。总资产减负债剩余,公司原帐面净资产697万元(一旦搬迁剩余值暂不好评估,且2011年继续亏损)。 而今,青岛制粉在平度租赁的厂区总投资达417万,算一算,剩下只有300多万的现金。 经营面粉厂不赚钱,甚至连年亏损,有据可查的几次年报显示:2004、2005年度的净利润分别为-170.17万元、-119.56万元。 青岛制粉厂经营状况堪忧,效益一年不如一年,只能依靠“名牌产品”这个牌子从其他企业购买面粉再贴牌销售来艰难维系。 但业内分析,破产、倒闭还比较遥远。为什么呢? 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道出了奥秘:“因为土地升值了,土地的升值是经营100年也赚不到的。改制后,企业原来的土地虽然名义上还是国拨地,但是实际就是企业自己的,业主不用考虑企业经营了。等着拆迁或者出租厂房就可以了。” 从2001年开始,青岛制粉股份公司原经营场所青岛市市北区辽宁路63号厂房按照上级要求出手变现,出售款项用于解决青岛面粉三厂以及粮食系统的其他困难企业的安置,青岛面粉三厂大港一路63号厂房划转给青岛制粉股份公司补偿损失。 毫无疑问,在当前的形势下,土地已经成为企业最主要的资产。拆迁补偿款资金去向不明,成为职工和股东关心的问题。 在今年8月份的粮食局等有关部门的网络问政提问环节中,就有网友两次反映青岛制粉的土地处置和亏损问题。 在2002年的时候,青岛制粉厂位于辽宁路63号的厂房曾经因为拆迁搬到大港一路,青岛第三制粉厂的厂房作为对价置换到了青岛制粉厂,但问题是:当时置换过来的新厂房的土地一直没有办理产权证,其产权还属于第三制粉厂。 青岛制粉一名社会股东向本报提供的市长信箱答复显示:“青岛市粮食局对青岛第三面粉厂和青岛制粉公司实施了房屋、土地资产置换,在办理相关资产划转的手续过程中,由于土地政策的变化,房地产过户按政策要求必须先行缴纳土地出让金,因制粉公司经营困难,无力支付土地出让金,致使青岛制粉公司虽然取得青岛第三面粉厂房屋、土地资产的产权但未能办理房屋和土地的过户手续,企业的房产证仍在青岛第三面粉厂名下。” 而今位于大港一路的青岛制粉厂区再次面临拆迁,资金去向成为一致的关注焦点。更多股东和职工要求公开使用明细,保障知情权。 而对于拆迁款项的使用,市长信箱回复也有表述:“补偿资金主要用于分流安置制粉公司职工、支付欠薪欠保、税金,解封解押及企业的搬迁及发展等事项。目前企业已确定新的厂址,企业的搬迁在按计划推进,土地整理、拆迁补偿等程序正在有序进行。” 为什么连续多年不发布年报?总负债5043万元这个数据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不列出明细进行公告?土地两次出让却要靠租地维持经营,原来雄厚的资产怎么就没了?青岛制粉的案例值得深思。(记者 邢立玮) |
上一篇:羊肉馆服务员寒风中下跪讨薪
下一篇:8大滨海文化产业群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