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大头条 > 正文

人民日报:海洋科技领航蓝色硅谷

来源:人民日报 2011-12-22 09:43:45

    不久前,500余位国内外海洋经济、科技、管理领域的顶级专家和企业精英,会聚青岛,参加“2011中国·青岛蓝色经济发展国际高峰论坛”,畅所欲言,献计献策。论坛上,一个关键词引起与会者高度关注:“蓝色硅谷”。

    何谓蓝色硅谷?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这样诠释:以海洋为主要特色的高科技研发及高技术产业集聚区域,海洋科技、教育、文化与高新技术产业相互渗透,基础性海洋研究、应用性海洋研

究与蓝色经济研究相互衔接,国内外学术交流、商务往来与经贸合作相互融合,海洋科技的研发中心、科研成果的孵化中心、科研人才的集聚中心。

    以世界眼光谋划

    建“一带一园”载体

    青岛有711公里海岸线,有1.22万平方公里近海海域,还有49处天然港湾。去年,海洋经济的总产值达1683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33.67%。青岛港已成为我国第二大外贸港,港口货物吞吐量居世界第七位,集装箱吞吐量居世界第十位。

    今年1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昂起蓝色经济区核心区的龙头?青岛找准突破口:最大限度地发挥青岛涉海机构集中、海洋研发人才密集的优势,加快重点领域科技创新,抢占海洋产业技术发展前沿,打造“蓝色硅谷”。

    在青岛市委、市政府看来,青岛已经具备打造蓝色硅谷的优势和条件:聚集了全国30%的海洋科研机构、50%的海洋高层次科研人才、70%以上的涉海两院院士,承担了“十五”以来国家“863”、“973”计划中55%和91%的海洋科研项目,海洋科学研究多个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是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示范基地,海洋生物医药产值占全国40%。

    “青岛的海洋科技优势在全国领先,加上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海洋经济,对海洋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新兴产业培育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使青岛打造蓝色硅谷拥有了足够底气。”青岛市副市长王广正表示。

    以世界眼光谋划未来,以国际标准提升工作,以本土优势彰显特色。

    今年10月中旬,李群率青岛代表团出访印度,瞄准的就是印度发达的计算机软件产业和服务外包产业。除印度外,美、日等国的“硅谷”也成为青岛的取经之地。

    建立硅谷必须有载体。也是今年10月,青岛发布了中国蓝色硅谷规划,实施 “一带一园”的总体布局。“一带”即蓝色硅谷核心带,南起青岛崂山区科技城,北至即墨市温泉镇,沿海岸线形成一条蜿蜒的海洋科技创新走廊,陆、海域面积分别为280和225平方公里;“一园”即青岛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陆域面积63平方公里。

    核心带布局成3个功能区:科技创新驱动区重点建设科教、研发创新、海外归国人才创业,是蓝色硅谷的智慧中枢、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动力源;科技成果孵化及产业区将重点规划建设崂山生物产业园、青岛国际创新园、国家通信产业园、青岛创业园、青岛新能源产业园等;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区主要提供政务、商务和生活服务。

    按照规划,到2015年,蓝色硅谷建设将初现形象,努力建成海洋高端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区,成为我国重要的海洋人才战略高地。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拉长海洋产业链条

    我国海水养殖的“五次浪潮”均发端于青岛:人工培育出海带夏苗,为我国海藻人工栽培奠定了基础;成功引入南美洲白对虾,并取得人工授精及育苗工艺研究的重大突破;引入海湾扇贝,建立工厂化育苗及全人工养成技术体系;探索“工厂化养殖”新模式,催生以鲆鲽类为代表的海洋鱼养殖产业;在国际上首次将皱纹盘鲍种内杂交和杂种优势应用于大规模生产。

    虽然具备海洋科技的绝对优势,却只有20%的海洋科技成果在本地转化,形成“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这样的尴尬不仅青岛独有。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珍介绍,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大约仅为25%,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与发达国家80%的转化率有着霄壤之别。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雷霁霖剖析:一是青岛缺乏强大的海洋科技成果孵化与产业化平台,二是缺少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和龙头企业。

    加快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拉长海洋产业链条,遂成为青岛打造蓝色硅谷的发力点。“我们着力在平台建设与引进培育重点项目和企业上做足文章,从根本上突破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瓶颈。”青岛市规划局副局长刘敏说。

    在崂山区,蓝色硅谷建设成为头等大事。区内有9家国家级科研院所和3所高校,汇集了45家省部级海洋类重点试验室,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市的30%。凭借这些优势,崂山在海洋科技成果孵化及产业化上全面发力,重点打造青岛国际创新园、生物产业园、青岛创业园等高科技产业集聚区,加快催生海洋科技、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目前,生物医药产业园已吸引13家高新技术项目落户。

    寡糖是替代蔗糖的新型功能性糖源,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饮料、医药、饲料添加剂等领域。2010年1月,在全国科技奖励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管华诗和他的团队,凭借“海洋特征寡糖的制备技术(糖库构建)与应用开发”项目,捧回了200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实现山东省、也是我国海洋水产领域在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项零的突破。

    中皓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在生物医药园内建有1100平方米的无菌生产车间,董事长王宝全说,他们与中国海洋大学合作开发,以深海鱼皮等下脚料的胶原蛋白为主要材料,研发人眼角膜基质。8月17日,全球首例组织工程全层人眼角膜动物移植手术成功进行,标志着海洋生物材料在国际尖端科技领域的成功应用,预计3至4年可实现规模化生产。

    青岛不仅加快本土科技成果转化,还将触角伸到了国外。据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所长刘孟德介绍,该所通过建立国际合作基地,已成功地将乌克兰、俄罗斯等国的海洋仪器先进成果拿到青岛转化,去年全所海洋监测设备年产值超过1亿元。

    集聚科技创新平台

    抢占产业发展前沿

    压载水对目的港水体污染严重。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突破9项重大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出远洋船舶压载水处理设备,今年1月获准安装远洋船舶,成为世界第十家、中国第一家获准安装此项设备的企业。

    目前,国内获准安装该设备的企业只有两家,全部在崂山区。崂山区为此建设船舶压载水处理设备产业化基地,今年一期项目建成后,年产能将达500套。“目前全世界有6万多艘远洋船,相当于有上千亿美元的市场空间。”双瑞公司副总经理付洪田说。

    作为我国海洋科研和教育中心,青岛被称为“海洋科技城”,拥有涉海两院院士19人、各类海洋专业技术人才5000余人,拥有中国海洋大学等7家国家级海洋教学科研机构,拥有1个国家级、17个省部级海洋类重点实验室,22艘海洋调查船,9个海洋观测站及10个海洋数据库。

    沿滨海大道一路北行,出崂山区硅谷走廊,又进入即墨市“硅谷走廊”。这里,同样令人振奋: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青岛国家海洋科研中心水产种苗产业化基地,国家深海基地,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东部地调科研基地……这批重量级的海洋科技研发创新平台,将为青岛海洋科技开发和深海产业,起到不可限量的推动作用。

    青岛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办公室主任李直东介绍,该基地投入使用后,青岛将成为我国深海技术装备研发制造、深海生物及生物基因研究利用、深海战略资源勘探与开采保障的深海产业基地。

    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水产种苗产业化基地,已引进培育“黄海1号”中国对虾、斑点鳟鲑鱼等大量新品种,特别是国内首次引进的珍稀品种斑点鳟鲑鱼试养成功,一举改变了我国高品质鱼类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

    此外,中科院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已进入二期建设,中科院的光电院、兰化所、软件所、声学所青岛研发基地相继落户高新区和崂山区。山东大学青岛分校不久也将开工建设。4000吨级中国最大的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今年将正式下水,明年交付青岛科研机构使用……

    可以预见,这些高层次创新平台的建设,将为蓝色硅谷奠定坚实的基础,为青岛抢占海洋产业技术发展前沿提供坚强的后盾。一幅美妙蓝图,正在青岛徐徐展开。(徐锦庚 宋学春)

-
相关链接

上一篇:世界眼光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