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 疾病查询 新闻中心 > 正文

青岛街头献血量骤减五成

来源:青岛新闻网 2011-12-15 06:27:01

  昨日,据媒体报道,我国正酝酿修改《献血法》,将献血年龄从18-55周岁,放宽至17-60周岁。据悉,入冬以来,北京、上海、重庆、长春等多个城市的血库告急,青岛也不例外。特别是随着大风降温天气的到来,“血荒”这个涉及生命安危的话题,再一次拨动了人们敏感的神经。

  【寒心数据】

  街头采血量骤减五成

  昨天上午,记者在台东看到,街上人头攒动,但流动献血屋里却很冷清。记者观察了一个多

小时,近千人从此经过,只有七八个人驻足观看,始终没人上车献血。在市内的其他几辆流动采血车上,都已贴上了部分血型告急的启事。

  据市中心血站最新统计,自去年11月26日至今年11月25日,采集全血共34.9吨,比去年降低0.91%;采集单采血小板8747个治疗量,同比增长16.36%。临床用红细胞类制剂34.2吨,同比增长4.49%;单采类8699.5个治疗量,同比增长16.44%。

  但献血增幅跟不上用血增幅,过去的一年,我市启动过采供血应急预案Ⅱ级预警1次,Ⅲ级预警4次。“因为目前临床血液需求量实在太大了。”市中心血站供血科主任杜彬介绍说,近两年来,全国血液年供量以12.6%的速度增长,而青岛市每年也以5%-6%的速度增长。其中,从去年11月份到今年11月份,全市红细胞类临床用血量达到17万余单位,也就是34吨,同比增长4.49%,然而血液的采集量却在下降,特别是街头采集量,今年下半年比上半年减少了五成。冬季天冷了,在外活动的人减少,直接导致献血量下降。“天冷是一个方面,郭美美事件也是很重要的原因。”杜彬说,再者现在社会上无偿献血的热度也在逐年下降,特别是现在年轻人的价值观等都有了很大不同,无偿献血还需要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提升来推动。

  【温暖现场】

  两集体献血1.9万毫升

  与街头献血点的冷清形成明显反差,昨日公交电车8路队职工的集体献血现场,让人们在这个寒冷冬日感到了无限暖意。

  “我先来,我到点了,得赶紧发车了。”“下一个轮到我了吧。”……昨日下午,公交电车8路队的停车场内热热闹闹的,一辆中心血站的采血车停在大院中,几名公交车驾驶员刚停下车,就立即登上了采血车,撸起袖子排队等待献血。8路队队长宿辉第一个上车献血,为路队驾驶员和工作人员起示范作用。200毫升、300毫升、400毫升,股股新鲜的血液从驾驶员的身体中流淌到采血袋中。驾驶员们争先恐后地要求献血,采血工作人员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确定采集的血液量。在献血队伍中,记者看到了公交系统捐血第一人李源的身影,不过11月份他刚献完血,这次是过来帮忙,为路队同事服务。作为8路队的共建单位,港务局消防第一中队的官兵也积极参与到献血中,指导员朱红鑫说,他这是第六次献血了,整个中队从2005年开始就组织义务献血,得知冬季血库紧张,他们一号召,官兵们都踊跃报名来了。

  公交电车8路队书记张政告诉记者,他们路队4条线共有职工326名,已经有献血证并长期参与无偿献血的就有50多人,这次献血也是在驾驶员李源的号召和倡议下开展的,在他的带动下,路队的职工都自愿加入无偿献血队伍中,不少人是下了早班,刚放下车不顾疲劳就跑上采血车,还有的职工是上中班,献完血后马上还要上岗开车,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活动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以解冬季用血荒的困境。据悉,昨天下午,8路队职工和消防官兵共67人参与献血,采集血量1.9万毫升。

  【缘何紧张】

  信任度下降导致“血荒”

  尽管今年以来我市卫生系统、公交系统等大单位不断组织集体献血,但仍然难以缓解血库频繁告急的现状,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血源紧张呢?

  “负面事件导致信任度下降,大家献血不积极了,这是导致血源紧张的最主要一个原因。”青岛市中心血站献血服务科主任李蓓认为,郭美美事件、用血浇花等负面事件,都大大打击了大家的献血热情,很多人担心自己所献血液的用途不明,不愿意献血了。

  “另一个客观原因是大医院扩建,医疗水平提高,用血量明显增加了。”李蓓分析说,像青医附院向西海岸扩建,妇儿医院迁入新址等等,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许多新技术、新项目在临床广泛应用,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临床用血需求逐年增长,采供血压力也在不断增加。“1994年,我市临床医疗用血量不足9吨,至2010年已达34.2吨,今后用血量将会持续增加。”

  【权威释疑】

  让市民“明白献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受访者担心有可能会“白献血”,希望献血的用途能够告知。对此,青岛市中心血站相关负责人解释说,血库里合格的血液都是物尽其用。每一袋血的流向都是固定的,即使在后期检验中发现血液不合格而被报废,也是有记录的,不太可能被浪费。

  还有的市民对“无偿献血,有偿使用”难以理解。市中心血站表示,血站是收支两条线的事业单位,血站收入的每一分钱需要上交财政。血站将血液出售给医院的费用,是回收生产过程的成本。临床使用的血液本身并不用花钱,市民用血所支付的费用,其实是血液从采集、保存、检测、运送等所支付的成本费。

  【献血意义】

  献血有益身体健康

  市中心血站供血科主任杜彬告诉记者,无偿献血最大的意义就是使病员解除病痛甚至抢救他们的生命,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外伤性出血、产后大出血、严重烧伤、各种血液病以及实行外科手术的伤员,需要靠输血来补充和救治。由于目前血液还不能用人工制造或是其它的物质所代替,只有靠广大健康的、适龄的公民献血来获取,所以,无偿献血就意味着帮助了需要血液的病人,而对于献血者来说,科学研究表明献血是有益身体健康的。

  据悉,中国无偿献血工作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无偿献血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全国人口献血率只有8.7%,远远低于世界高收入国家的45.4%,和中等收入国家的10.1%的水平,也比中国的台湾、澳门、香港要低,也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10%的标准。

  献血达人 李源

  13年献血10万毫升

  1998年开始参加无偿献血,成为最早的无偿成分血献血者之一,第一个报名参加青岛市迎奥运无偿单采成分血应急献血队成员,13年来已用自己的热血挽救了80多位患者的生命,还带领全家人办理了捐献遗体证书。他就是李源,青岛公交集团宏达巴士公司8路队的一名普通驾驶员。

  2009年8月20日凌晨1点,青岛血站供血部门突然接到某医院电话,有个外伤患者急需输注B型血小板,血站工作人员联系了很多献血者,都因为身体或工作等原因不能前来,此时工作人员想起了宏达巴士公司8路队驾驶员李源。接到电话后,刚下中班不久的李源二话没说打车来到血站,献出两个治疗量的血小板……再次挽救了一个生命。

  2010年8月20日,市中心血站领导专门来到李源的车上,挂上了全市公交系统中唯一一个义务献血宣传牌,在车厢内为市中心血站义务宣传献血。

  截至目前,李源已经捐献血小板79个治疗量,合计献血10.06万毫升,这相当于将全身血液换了十几遍,按临床价格计算价值7万余元。无论是夜晚还是清晨,只要是血站的电话,李源从来没有犹豫过,连他自己也记不清有多少次因医院急诊用血而不分白天黑夜来血站献血,他用自己的热血挽救了80多位患者的生命。他不仅献血,还为青岛市扶贫济困血库捐血。当他得知家庭困难的血液病患者闫醇琳、周详等需要定期输血,他二话不说,为闫醇琳捐血16700毫升,为周详捐献10000毫升。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将自己的献血量捐献了一半给家庭贫困但又急需用血的患者,他成为青岛公交系统捐血第一人。前些日子,当得知中心血站血液库存告急时,李源再次献血400毫升。(记者 于小阳 吴帅)

-
相关链接

上一篇:18批次质检问题食品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