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她,是一个五岁的孩子,遭遇严重烫伤之后更遭遇了母亲的遗弃,但在青岛,她一下子拥有了13个妈妈;她们,是一群普通的护士,有的已经为人母,有的还是刚毕业的女孩,同时拥有了一个孩子。在青岛市中心医院,烧伤科的“护士妈妈团队”与小冶萍的故事,书写了最纯最温暖的爱。 12月6日,是中心医院烧伤科对冶萍进行出院访视的日子。一大早,护理部主任李兵晖、烧伤科护士长刘明明与护士姜楠、宁婕一起 亲妈妈走了,护士妈妈来了 冶萍的家在青海省湟中县上五庄镇华科村。两年前,妈妈带着她在家里熬茶的时候,不慎让小冶萍跌进了沸腾的锅里,全身烫伤面积达40%,有的地方甚至是三度烫伤。当放羊的父亲冶成功赶回来带着冶萍四处求医的时候,她的妈妈却狠心离开了,从此杳无音讯。由于当地医疗水平有限,冶萍的命虽然保住了,但身上大片的疤痕却严重影响了她的生长发育。今年4月,经人介绍,冶成功带着女儿来青岛求医,住进了中心医院烧伤科。 冶成功在青岛举目无亲,只能一边在小旅馆里扫地、洗床单,到洗车厂打零工,一边陪着女儿看病。医院了解到他们的情况后,破例特事特办,在病床紧张的情况下,医院给他们父女俩开了单间,以便让冶成功能随时照看女儿。 可是,一个大男人,照料这么小的孩子总是有些笨手笨脚,刘明明、姜楠、宁婕、赵佩、孙萱、闫君卿等人组成了“妈妈团队”,轮班专职照顾小冶萍,除了基础护理和专业护理,喂饭、喂水、洗头、洗澡、陪着玩耍讲故事等妈妈会做的事,她们全都做。日子久了, 小冶萍的“妈妈”也多了起来,因为科室里的其他护士得知孩子的遭遇之后,一个个都抽空跑了过来,“护士妈妈团队”最后扩展到了13人。 由于要不断地植皮、休养、再植皮,从今年4月至今,冶萍陆续住了三次院,“妈妈”们的爱也足足延续了8个月。 孩子不疼,有妈妈在 第一次手术做完,冶萍夜里疼得睡不着觉。刘明明亲自护理她,她从家里拿来了CD机,一边给孩子放着轻柔的音乐讲故事,一边不停地用手在孩子受伤的皮肤四周轻轻地抚摸,凌晨2点多孩子渐渐睡着了,刘明明还是不敢合眼。果然,不到五点钟,孩子又疼醒了,忍不住用手去挠伤口,刘明明赶紧抱住再轻声哄她入眠。 术后为了给冶萍增加营养,刘明明在家里给她蒸蛋糕,第一个老了,太硬;第二个夹生了,太黏;反复了三四次才做好,丈夫在一边感叹:“你对自己的儿子都没这么上心过。” “妈妈团队”的其他护士也没闲着,她们隔三岔五给冶萍炖鲫鱼汤、包饺子,每个人带饭的时候都惦记着给孩子多准备一份。护士孙萱带着儿子去吃肯德基,临走的时候没忘再打包一份给小冶萍带回来。 冶萍刚入院的时候没见过水彩笔,也没玩过橡皮泥,很多都市里孩子常见的文具和玩具对她都是 “稀罕物”。护士妈妈们给她买来了文具,陪着她画画、捏泥人;闫君卿给她送来了一个1米高的粉色绒毛兔子逗她开心;姜楠回家刻录了动画片、下载了游戏陪冶萍玩;李璐干脆把自己的手机给冶萍当成了游戏机……玩耍中,小冶萍忘记了伤口的疼。 因为需要从下巴处植皮,冶萍做完手术后要戴着一个颌颈套,一根绳子拴在头顶挺难看的,“妈妈”们就买来各式各样的发带、头花、卡通发夹,每天早晨变着花样打扮冶萍,住院期间冶萍几乎一天一个新造型,小姑娘美得直照镜子。 今年9月30日是冶萍5岁的生日,“妈妈”们提前订了一个12寸的双层大蛋糕,又在聊天的时候套出了冶萍的心愿。生日那天,冶萍默默许愿——“如果我有一个漂亮的新书包就好了。”话音刚落,“妈妈”们立即把书包“变”了出来,孩子惊喜地尖叫了起来。 爸爸冶成功却把脸扭向窗外,呜呜地哭了起来。“孩子长这么大从来没过过生日,家里连过年都没给她 买过啥。”他说。 捐资14万,青岛爱心融化异乡人 护士妈妈对小冶萍的关爱就像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荡起了一圈圈爱的涟漪。 在烧伤科,几个医生都是平日里较为粗线条的大老爷们,却也被“妈妈”们感染得心细了起来。端午节那天,护士长正打算去给冶萍买粽子,医生黎英豪已经端出了妻子特意包好的家乡口味的热腾腾的粽子。魏邦敏大夫中午吃完饭,掏出爱人给带的苹果,刚送到嘴边,又停住了,转身送给了病床上的冶萍。 逐渐地,“妈妈”们发现,医院里小儿科、妇科、手术室等其他科室的医务人员没事老来烧伤科“串门”,事后她们才知道,大家借着来看望小冶萍,默不作声地把钱塞给了冶成功。 市民李洁雯知道冶萍的遭遇后,在网上发动社会爱心捐助,很快她和另外6名好心人组成了 “爱心妈妈团”,大家约定每人每月资助100元,作为小冶萍和父亲的基本生活费用。小冶萍的事情在社会上传开以后,来病房的人更多了,素不相识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陪着冶萍玩耍,给她买这买那,有人甚至打车赶到医院放下钱就走。短短几个月,社会各界捐款已达14万元。 因为植皮手术还没有结束,冶成功父女还要在青岛待下去。面对记者,冶成功一次次地因哽咽而中断了采访,“没想到青岛这边的人这么好……谢谢大家的照顾了!” 离开的时候到了,小冶萍还和护士妈妈们相约下一次见面。她挥着小手,扯着父亲,顾不得关上家门,把“妈妈”们送到了楼下。 寒风中,留在记者眼中的是父女俩依依不舍的身影。(本报记者 王 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