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坚守还是放弃?关注青漂一族
点击参与微博热议>>
契合目前的时机,青岛人力资源管理协会历时3个月(9月至11月),做了一项《2012年应届毕业生薪酬等就业情况问卷调查》,最终印刷并发放问卷30000余份,发放国内14所高校(青岛、济南、西安、吉林、哈尔滨、成都等城市,其中有5所 为国家“211”大学)、9所省内职业院校(青岛7所、潍坊济宁各1所),最终回收有效问卷25000余份。其中,样本涵盖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4所高校近180余个专业,有效问卷2760份,山东生源占总样本的68.08%。
记者发现,今年的应届毕业生薪酬期望值要求有点高:我市本科生薪酬期望值为3441元/月,比去年增加504元,上升17.18%;研究生比本科生整体要高1500元/月左右。另外,由于青岛企业开出的价码相对较低,今年有留青意愿的大学生下降了11个百分点。
薪酬要求 薪酬期望均值3441元/月
问卷调查显示,青岛地区本科求职薪酬具体分布为:期望收入在1001-1500元/月之间占1.14%;1501-2000元/月之间占4.93%;2001-2500元/月之间占12.52%;2501-3000元/月之间占23.56%;3001-4000元/月之间占25.72%;4001-5000元/月之间占13.54%;5000元/月以上占18.04%。其中,4所高校本科毕业生求职薪酬主要集中在2500元至4000元之间。
“今年整体数据同去年相比,整体薪酬期望值高于去年。”做过两年问卷调查的青岛人力资源管理协会秘书长陈兰涛这样说。据悉,去年我市本科生薪酬期望值为2937元/月,今年为3441元/月,同比增加504元,上升17.18%;研究生比本科生整体要高1500元/月左右,职校生平均薪酬2877元/月。
“别看青岛的毕业生薪酬要求有点高,和参加问卷的东北4所大学、西安3所高校相比并不算高,两地均明显高于我市高校,其中东北地区平均期望薪酬为3654元/月,西安为3782元/月,这可能与上述两地区的师资力量、生源质量、专业与市场的契合度等有关。”他分析说。
行业排名 房地产从第2名滑到第6名
记者发现,由于今年国家实施了调控房地产的政策,今年的毕业生在选择行业时也“与时俱进”,房地产行业原本具有的“香饽饽”地位今年有所下滑,从第2位下滑到了第6位。
今年的毕业生在行业选择上,政府机关、金融业、商贸业排在前3位,分别占到调查总人数的40.58%、37.03%、35.91%;其它依次是IT与通讯业占27.66%,能源业占24.27%,房地产业占23.12%,制造业占19.20%,旅游交通业占16.67%,医药食品业占12.97%,新闻出版业占11.95%,其它行业占5.22%。
其中,除了青岛理工大学把房地产业列在政府机关之后,其它各高校行业占比的排名基本相同。这个数据同去年相比,主要变化就是今年除去理工大学外,其它3所高校均未把房地产业列为前5名,而去年,房地产业的占比仅次于金融业与商贸业。“大学生在就业选择时跟整个大形势也是紧扣的。”陈兰涛说。
地区选择 青岛留人吸引力下滑11%
一直以来,青岛以其地理优势、城市吸引力成为很多毕业生的首选之地。然而,从近两年的调查情况看,毕业生留青的意愿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今年的调查显示:55%的毕业生希望能在青岛及周边地区就业;济南生源则是37%愿意在青岛发展,东北、西安的高校有24%的大学生愿意到青岛发展。
然而,同去年的数据相比,青岛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有所下降:选择在青岛及周边地区工作的青岛四所高校的大学生相比去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坚决不去小城镇及乡镇上班则上升了5个百分点,达12%,愿意留在大城市仍是大学生的坚定选择。
记者调查 应届生签约难达“理想水平”
眼下,是应届毕业生集中签约的阶段。昨日,记者走访了岛城几所高校,随机采访了20位求职大学生,从他们的情况看,问卷调查的薪酬水平属于“理想水平”,而从目前的情况看,等待签约和已经签约的大学生普遍认为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青岛大学新闻学专业大四学生小金告诉记者:“我们班现在签约的学生不到一半,签约工资在2000-3000元之间,主要是从事网络编辑、人力资源、行政秘书等。”他说,新闻专业相对比较“热门”,但是由于行业相对饱和,很多同学都转了行,“像我们这样刚毕业的大学生很难一步到位,薪酬水平肯定是第一位的,但是如果未来能有发展空间暂时低一些也可以接受。”
从记者随机采访的20位求职毕业生来看,只有3名受访者工资达到了4000元/月以上,而13名受访者工资水平在1500-3000/月之间,另外4名在1500元/月以下。
毕业生 岛城压力大选择回老家
岳婷是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2011年的毕业生,如今毕业半年的她已经回了淄博工作。“我现在在一家银行上班,相对青岛这里的压力小一些,而且家在这里,生活成本也低。”她告诉记者,毕业前夕也打算在青岛找工作,既参加过公务员考试、又去过一些单位面试,最后一番折腾下来还是回了老家。“因为银行收入水平不错,还比较稳定,考虑到这点我放弃了留在青岛。刚工作的时候一个月能拿1900元左右,现在转正了能发到2400-2500元/月,我还是挺满意的。”
采访中,记者发现如果条件待遇不错,毕业生对工作地点的要求明显有所弱化。“我已经签约了一家传媒公司,试用期工资是1600元左右。我觉得工资太低了,如果有别的选择不在青岛也没问题。”青岛酒店管理学院国贸专业的学生小林告诉记者,而由于国际环境的影响,今年自己的专业很不好找工作。“外贸企业都不怎么景气,我身边的同学有的签到小货代公司、船公司,底薪800元的都有,想想这个我还是签了这家公司。”
他告诉记者,青岛很多公司给毕业生开出的条件太低了,他的师弟师妹很多都考虑到别的地方 “多赚个三五斗”。
企业经历 开出的价码把人家逗笑了
“我们企业年年都招大学毕业生,可是干到2年左右就跳槽的特别多。我们觉得企业和毕业生之间存在隔阂。”岛城一家建筑企业的人力资源处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今年,我们去外地招学生,他们听到我们开出的价码后竟然笑了,这让我们都愣了,最后一问是觉得青岛的工资太低了,北京、上海的工资能开到7000多元/月,而我们只有2500元左右。”很明显,这样的薪酬很难吸引到人才来青,“看到毕业生的薪酬要求,我才明白企业和毕业生之间很多时候信息是不对等的。我们总觉得大学生难就业,找个工作就很好了,可是现在看来这是个误区。”不过,他也提醒毕业生,不要要求太高,很多时候企业的未来发展空间更重要,在他们企业干上5年后能赚到过万的也有。
建议 毕业生眼光应该放长远
“发展潜力、企业文化与氛围、薪酬福利、经营理念应该是毕业生综合考虑的因素,而不应该只看单纯的薪酬水平。”青岛人社局市南分局相关负责人这样说,“这两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选择更加多元化,面临的就业环境也更加复杂,机遇很多,不过考验也很多。薪酬很重要,不过实现自我价值同样不容忽视。”(记者 景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