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 疾病查询 新闻中心> 新闻专题> 焦点新闻 > 正文

被放大的公益力量 ——市南区文化馆文化惠民见闻

来源:青岛日报 2011-11-28 10:59:14

    每周,张淑美都会从城市北部赶到位于延安三路的民生大厦,在七楼的排练厅与模特班的老朋友们汇合。每天,位于民生大厦五、六、七层的市南区文化馆都有像张淑美这样跨区前来参加各类培训的中老年 “活动家”。他们有的要倒两趟公交才能到这儿,有的为了参加活动还在附近租了房子……一个区级文化馆,缘何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设施有了,硬件“硬”了

    在七楼的一间排练厅,市南区文化馆副馆长安君波正在为模特班的同学上课,学生中最小的47岁,最大的已经80岁。他们中有的已经跟随文化馆几经辗转,几近20年。

    退休教师朱兴华就是其中之一,她回忆老文化馆的艰难岁月,从天后宫到金口三路临时租用的排练房:“那时我们只有十几个人参加,冬天没有暖气空调,就在屋子中间点个炉子,大家围着转……”朱兴华提起那时作为引进人才刚调进文化馆的安君波,“我们这群人是一路看着安馆长从毛头小伙一步步成长起来,他就像我们的儿子,细心敬业多少年都没变。”

    如果说,那时文化馆的吸引力主要来自教师的个人魅力,到2009年,市南区文化馆正式搬进民生大厦的这三层楼,拥有了从百余平方米拓展到3100平方米的活动空间,它的吸引力便远不止于此了。

    市南区文化局局长张馨见证并参与了区政府对这一区级文化馆新馆的倾力扶持。2009年,作为区政府为民办的实事之一,市南区文化馆拥有了100平方米的专业舞蹈排练厅,两间面海宽敞明亮的300平方米大型排练厅;三间配有钢琴、展台、投影仪、液晶电视和音效的教室;一间带有合唱梯台、三角钢琴的声乐排练厅,配备了20台电脑和1800余册图书的电子阅览室,甚至还有一间设备先进的MIDI混音室…… “在市南区,对于文化馆这一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近几年来不断加大,已成为‘文化惠民’的重要举措之一。”张馨说。

    “单”全免了,覆盖广了

    一下子拥有了如此规模与完备的固定场馆设施,无论身为文化主管部门负责人的张馨还是文化馆的馆长徐昭都有些许的茫然,设施完善了,如何来使用?“我们有一个大的原则不会变,那就是公益性。”张馨说。其实从1993年开始,市南区文化馆就已开始履行这一基本原则,免费培训,让老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文化服务的实惠。

    “我原先一直担心,让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人走出家门参与文化活动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其实不是。”安君波说。现在市南区文化馆拥有10个不同艺术门类的培训班,四支艺术团,3100平方米的面积也已远远无法满足需求。在舞蹈培训班,记者看到,60余名学生在一间排练厅投入地排练,他们中很多学生是慕名跨区而来,有的甚至表示如果地方不够,可以留在走廊上练习。

    而教师身上的担子也愈发重了。安君波告诉记者,现在有9名教师,一人就要带两个班的学生,学生数目都在百人以上,而除了教学任务,老师还肩负着市南区所辖的10个社区的群众文艺辅导的重任,还有每年50余场雷打不动的广场演出和大型节庆活动的策划与参演……除此之外,文化馆辅导团队的触角还延伸到了学生、外来务工人员以及部队官兵等群体,在军营、学校、酒店等地均设有固定的辅导点,免费帮助他们排演节目。 “菜单”全了,服务细了 别以为市南区文化馆的吸引力就只有免费。馆长徐昭递给记者一张2010年文化馆针对社区的公益辅导培训菜单,他告诉记者,这张菜单上列举的艺术门类项目,各个社区街道的文化专员可以随意点,就像是点餐一样。然后由相关的负责教师提供相应的服务内容。“这张菜单上的内容,可都是根据老百姓的意愿设置的。”

    原来,从2010年开始,市南区文化局便开始通过各种媒体,在全区发放调查问卷,以此了解群众的艺术培训需求,明确辅导方向。“吉他班和街舞就是针对调查结果而增设的课程,为此馆里还专门从社会上聘请了专业的老师来参与辅导。”徐昭说。

    而与此同时,教师们也并未因为工作任务的繁重而降低教学的品质水准。“教唱歌的老师总是站在学生身边一对一地指导发声,教舞蹈的老师都是从基本功的训练开始,老师们对学生的关照溢于言表,在这里随处可见人性化的服务。”参与到培训中的北京人马俊华说,在她看来,拥有如此细致周到服务和完善服务设施的青岛人真是太幸福了,“这一点首都北京都不及青岛。” 队伍火了,“梯队”成了 如今,在文化馆,按照安君波的说法,已经形成了一条投入产出的小型产业链——

    由指导老师负责创作新节目,音乐由专业老师在MIDI音乐室自行制作完成;由文化馆所属的艺术团负责排演;服装也由团员与老师共同创意完成;还有专门的热心市民,负责以最低廉的成本价格批量制作。

    可别小瞧这些业余选手,他们可都有着令人惊叹不已的专业范儿,问及缘由,安君波会十分自豪地告诉记者,“天天从 ‘把杆’(舞蹈基本功)开始练,还能没有范儿?”现在馆属的艺术团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银帆艺术团,都是从原先的培训队伍中精选出的骨干力量。艺术馆目前已形成各类培训班的 “梯队”化运作,即:由艺术团团长和培训教师进行选拔,在二级梯队中遴选考核,为艺术团补充新生力量。

    仅去年,银帆艺术团的舞蹈和模特队就在国内屡次斩获大奖,由安君波创排的反映青岛中山路变迁的《老街里》,还获得了世博会·金玉兰最高奖。今年12月,模特队还将参加即将在青大体育馆举行的一场演出《江山如画》。据说服装就是由模特队的一名成员迟建平自行设计的。

    有人说,文化不仅要惠及百姓,还应当能够激发出老百姓自身的创造力。眼见仪态万方、精神气质脱俗的银帆艺术团的团员们自信地抒发才情,记者终于理解了这句话的内涵。(记者 李魏)

-
相关链接

上一篇:青岛动漫呼唤高端人才
下一篇:1919:旧厂房“蝶变”艺术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