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万元现金投资,除去每月500至800元的高额回报外,一年后本钱翻为2万,两年后本钱翻为10万,三年后本钱翻为30万……如此惊人的高额回报率让一些市民趋之若鹜,抢着购买这种号称为摩根士丹利集团发行的“锐进基金”。张大妈便是众多市民中的一位,然而几个月后她不但没有看到高额回报,本钱也与公司一同“消失”。 高额回报让市民心动 市民张大妈退休在家,担心资本入市遇到风险,因此对投资理财一直是小心谨慎,但一次偶然的机会,朋友向其介绍的一种理财方案让她很是心动。“因为是朋友说的话,因此我也比较放心,况且回报也确实很诱人。”张大妈告诉记者,6月份的一天她的一位朋友告诉她,现在有一种理财基金,投资1万元,最短3个月的投资期,每个月便能获得500元的投资回报,3个月后本钱和投资回报一同返还。 与市场上的诸多理财产品相比,这种基金的回报率的确要高出不少,这也是张大妈心动的理由。正当张大妈对基金的真实性感到疑虑时,朋友的话适时地打消了张大妈的疑虑,“当时邻居说自己投资了1万元,并且本金和投资回报都已经拿到了手,我这才相信的。”张大妈表示。 收钱后连收据都没有 考虑一番后,张大妈拿着自己的工资卡跟随朋友来到鞍山一路上的一家投资公司。“当我进到这家公司后,发现公司里有不少人都在询问这种理财产品,有的人一次就投了好几万。”张大妈告诉记者,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她向公司财务经理提出想购买1万元的基金,投资期为3个月。听闻张大妈的投资意向,财务经理热情地为其办理业务,由于张大妈未带现金,财务经理还为张大妈垫付了1万元现金。 财务经理的热情服务让张大妈感到高兴,但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张大妈觉察出一些隐患。“我后来向财务经理还钱后,她并没有给我开发票,甚至连张收据都没有。”张大妈告诉记者。为了让张大妈和投资人“放心”,财务经理给众人看了一个张网页,在网页上登记着张大妈和其它投资人的资产信息,“财务经理跟大家说这都是大公司发行的,因此回报肯定有保证,让大家放宽心。” “丰厚”回报让人吃惊 投资购买理财产品,大都是为了追求丰厚的回报,但这款基金的回报之“丰厚”反而让张大妈打起了退堂鼓。“之前他们收了钱却连张收据都没有开,我就有点怀疑。”张大妈表示。为了确保自己的血汗钱不至于打水漂,张大妈向财务经理详细询问了这款基金的相关信息,得到的回复却让她大吃一惊。 “我以为这一个月返500元就很高了,没想到还有更高的,而且高得很离谱,按这样算,投资1万块钱你什么都不用干了,光坐在家里数钱就行了。”张大妈告诉记者,财务经理称1万元的投资,如果投资期为3个月,则每个月回报500元,3个月后连本带利返还;投资期1年,每个月回报800元,1年后本金翻为2万元;投资期2年,一个月返还400元,2年后本金翻为10万元。 财务经理说得兴起,张大妈却越来越担心,“听着听着我就觉得有些害怕。”张大妈表示,听完财务经理的一番宣传后,她当即便想退掉这款理财基金,但对方却称这已经是不可能的事并劝她放宽心。退款不成,张大妈心里忐忑不安,只想这个“噩梦”能快点过去。 公司与经理凭空消失 3个月里张大妈过得胆战心惊,无时无刻不在惦记着自己的血汗钱,但可怕的事情最终还是发生了。“我6月28日把钱交到了这家公司,按照约定,9月28日应该到期了,可我到现在也没有拿到钱。”张大妈告诉记者,到期的第一天,她便给公司财务经理打电话,对方称资金已经到账,但由于十一长假的缘故还要等几天。 十一长假结束,张大妈再次致电投资公司,这一次对方称网站目前正在维护,需要再等一段时间,“现在我都等了快两个月了,什么时候能拿到钱我自己心里都没谱了。”张大妈表示,在打电话催促了几次后,财务经理便时常不接听电话,偶尔接通也说自己正在外地便挂断电话。 为了讨回自己的血汗钱,张大妈便找到了公司办公地址,与之前顾客盈门的情况不同,这里早已变得冷冷清清,张大妈多次敲门但办公室里却并没有人响应,听附近的居民说,这家公司已经搬离了很长时间。 介绍一个客户提成1000元 财务经理联系不上,公司凭空消失……一系列的问题让张大妈意识到自己可能遭遇了诈骗,为了弄清事情的究竟,张大妈找到了介绍自己投资的朋友。“朋友说她自己也是个投资的,完全不知道这家公司的底细,只是知道介绍一个客户,公司会给1000元的提成。”张大妈说。 心灰意冷的张大妈将最后一丝希望寄托在自己曾经看到过的网站上,但当她按照公司给的网址开启网页时发现,网页已经无法打开,即使偶尔打开,除了首页外,其它页面也已经无法进入,资金走向和投资信息都成了泡影。 “根据朋友介绍,我又和另外一名财务经理取得了联系,但对方称不能帮我将钱追回,想挽回损失还要继续投资,这简直就是开玩笑啊。”自己的血汗钱如何才能讨回?张大妈彻底没了主意。 根据张大妈提供的线索,记者首先来到“锐进基金”的办公地点,办公室门上贴着的催费单表明,公司已经很长时间未在此办公,记者多次敲门均无人响应。听到记者的敲门声,旁边一户居民走了出来,“你们是来找这家公司的吧,里面已经很长时间没人了。”该居民告诉记者,曾有多名居民来找这家公司,但都无功而返。 按照张大妈提供的电话,记者先是以投资者的身份致电“锐进基金”管理财务的栾经理,在对投资回报等问题进行了一番询问后,栾经理表示公司网站目前正在维护,过一段时间便可购买。紧接着记者亮明身份,就投资人资金至今未讨回一事向栾经理提出质疑,与之前相比,此时栾经理对回报率等问题均予以否认,在解释了一番后,栾经理说了一句“你打错了吧”便挂断了记者电话。 摩根公司称与锐进基金无关 “当时管财务的就说,这个基金是一个大财团发行的,资金实力绝对雄厚。”张大妈表示。在对“锐进基金”网上宣传单页浏览后得知,这家基金组织一直以摩根士丹利集团发行为自己的宣传口号。但在对摩根士丹利中国合资基金公司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询问中,工作人员明确表示,近期有许多投资人打电话询问关于“锐进基金”的相关信息,公司在询问了摩根士丹利总公司后得知,总公司从未发售过“锐进基金”或“NGP锐进基金”等,对于一些网站大量抄袭摩根士丹利官方网站以及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官方网站中的文字的情况,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已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刊登公告以警示公众。 切莫听信传言避免落入陷阱 随着通胀压力加大,市民存款意愿也随之下降,此时一款款看似收益丰厚又能规避风险的理财产品不断涌现,曾有人一天内收到十余条理财产品推荐,形形色色的理财产品让市民不知该如何做出选择。如何有效规避风险?银监会相关人员表示,现在有一些地方出现以“基金会”为名的吸储机构,这些基金会开出的回报可能远远高于银行,但这些机构有多少是合法的难以确定,一些非法机构吸储后携款而逃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为了规避风险,除了要多掌握基础金融知识外,对于自己不了解的理财方案,购买前应到相关部门查证该公司有无经营资质及其信用记录,切莫轻信他人的传言盲目购买,只有自身加强防范意识,才能避免落入理财“陷阱”。本版撰稿摄影本报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