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这样一些80后年轻人,他们来自外地,因着种种机缘来到青岛打拼,或许他们尚没有房子,甚至没有青岛户口,但他们热爱这座城市,他们奋斗着、迷茫着、烦恼着,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声:“我要努力在这个城市实现心中的梦想。” 上个周末,寒流席卷岛城。 “这个周六我们的生意不错,卖了七八个,天越冷生意越好。”在夏庄路上一家蛋糕店门口卖暖宝宝的这两个姑娘是24岁的小高和25岁的笑笑。小高白天在一家公司做文员,笑笑在一家公司做行政,两个人都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晚上6点吃完饭,这两个姑娘就赶紧拖着四五十斤重的箱子从5楼往下跑,走十多分钟的路到这边,铺上货,开始她们的“副业”,一般待到8点半,有时候位子还被人占了。在这摆了一个多星期的摊,卖了五十多个,多的时候一天能赚七八十块钱,少的时候就卖一两个。 在闹市街头,这两个轮流坐一个小马扎的姑娘一点不起眼。可在网上,她俩最近受到了颇多关注。 11月12日,青青岛社区青岛论坛上的一个 “卖暖宝宝给老公买汽车”的帖子引起了不少网民的关注。发帖者“在路上y”写道:寒冬来临,李村公园惊现卖暖宝宝给老公买汽车的。看了一会,开了两三壶吧。连本钱也不够,值得支持的是一个其乐融融温暖到心的家庭。祝他们早日实现梦想。 许多网友跟帖表达支持:“絮尘若水”写道:好样的。有志者事竟成,加油。“玛奇朵”说,这就是传说中的共苦,希望他们也能同甘。“白兰地加冰”表示,能有乐观向上的精神非常好,向您学习。但也有一些网友表达了异议:“真的那么需要一辆车吗?不理解。”“能够油钱不?”还有网友认为这是一个哗众取宠的噱头而已。 14日晚七点半,记者见到了这两位姑娘。一块棉布上摆放着二十几个形状各异非常可爱的绒布暖宝宝,一盏小小的台灯照亮着这些暖宝宝,那张写着“卖暖宝宝给老公买汽车”的牌子吸引了不少路过行人的目光。一个小伙笑着说,广告语打得够响亮的。昏黄的灯光下,两个年轻的女孩子在招呼着生意,“我俩是合伙人,我家只有一个马扎。我们轮流坐。”小高笑言。 说起这个广告牌,笑笑说,当初有吸引顾客的考虑,但更多是一种真实梦想的体现,买汽车只是将这个生活的梦想具体化了。也不一定就是要买辆车,但日后有钱了会给老公送上自己的心意的。“男朋友知道自己干这个,他平常也忙,我们是一起奋斗。” 笑笑说自己是临沂人,2009年从岛城一所大学毕业后就留在青岛,也是青漂一族,“5点下班闲着,就想摆个摊练练手,以前没摆过摊,也不知道干什么,做过挺长时间的市场调查,后来选中了卖暖宝宝,冬天嘛,老人、女孩子都会需要,这个牌子自己试用过,觉得不错。” 笑笑告诉记者,为了进货,他们和南方工厂的经理打了好久交道,一开始最低要批发400个,最后好说歹说订了200个。 “外地人在青岛奋斗挺不容易,生活压力挺大,干这个就是想有更多阅历,年轻时多奋斗一点。车子房子都是生活的梦想,但靠卖暖宝宝实现还是挺遥远的,现在虽然还不好设想以后会怎么样,但相信只要奋斗就会有美好的明天。”笑笑和小高说。 80后“青漂”网上晒心情 记者在“天涯社区”发现了一个名为“漂在青岛80后的进来谈谈你的感受”的帖子。从诸多网友的回帖中,我们看到了这群背井离乡、赤手空拳、在这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的酸甜苦辣。 网友“adamzhang83”:来青岛也快三年多了,伴随着公司的成长,我也变得成熟起来,无论从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得到了提高。在这里,我获得了最初闯荡这个世界的资本。感谢青岛。 网友“删除祭意”:我倒是在青岛待了很久了,虽然背井离乡的,算是稳定下来了,就是少个女人给我持家了。青岛女人似乎都不愿意外嫁。 网友“就爱幻想的小刀”:自己毕业仅仅一年多,工作也可以,但是感觉在这很累很累,整天忙忙碌碌但又感觉没有什么收获,像台机器般重复着每天的生活。 网友“名一茶”:工资低、房价高。入不敷出。 …… 一位80后“青漂”的“八年抗战”—— “我要努力扎根青岛” 最熟悉的青岛话是“小嫚”和“别叨叨了”,贵的海鲜吃不起,偶尔吃个炒蛤蜊,喜好喝口青啤……今年29岁的菏泽小伙王建华住在九水路上,套二的房子,月租一千左右。他是李村滨河路上一家食品商贸公司的老板,二十多平方米的店面,6个员工——走到今天,他用了8年时间。 “能养活自己,有一个安居之所,现在比刚来青岛时好多了。虽然还在漂着。因为没有结婚、没有买房。”王建华对自己的现状挺满足。 王建华来自菏泽农村,学建筑的他中专毕业后到处“漂”过,大连、天津、郑州、唐山,他在工厂里、工地上都干过。2003年他来到青岛,下定决心:“我要努力扎根青岛”。 在唐山学了理发手艺的他从最底层的活干起,市南、李村的美发店,他干过好几家。当时,一个普通美发师一个月也就挣一两千块钱,“很累,尤其是节假日,常常忙到晚上一两点,常常靠方便面填饱肚子,现在一看到方便面就想吐。”晚上住在店里,因为老板没钱租房子,自己也没钱租房子,“睁开眼就上班,关了店门就睡觉。” 2005年,王建华自己的店开张了,这是一个位于市南某小区的网点房,员工只有两个人,最让他头疼的是,小区人流量少,房租又贵,当时一年的房租从2万多一路涨到五六万,他只好把店迁到李村商业步行街附近,人流量大,加之不错的技术和服务,美发店生意最好的时候,他的月收入能有一两万。 “但是非常累,自己的店一步都离不开,一年到头只有年三十下午到大年初六能休息,有两年春节连老家都没回,那种漂的感觉,滋味真不好受。” 美发店终归不是自己的理想,今年6月,王建华将美发店转手,注册了目前这家公司。 “现在生意还可以”。5月的时候,王建华为公司买了辆面包车跑业务。 但王建华依然有自己的苦恼。“来青岛八年了,到现在海底世界都没去过,电影院一家也没去过。这边也没什么休闲的场所。” “以前还挺愿意参加个老乡会,但现在除了出去跑个业务,也不太愿意出门,因为没对象,毕竟年纪也不小了,压力挺大,也挺孤独的。” 最让王建华纠结的还是高高在上的房价,“市南的房子真买不起。看看明年能不能在李村买套五六十平方米的房子。然后恋爱结婚就得提上日程了。” “外地人在青岛无根基,但只要奋斗,一定会实现心中理想。”王建华说。(记者 何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