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 疾病查询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 正文

2000万元巾帼信贷助创业 架起平度妇女创业桥

来源:青岛新闻网 2011-11-22 09:31:54

    “巾帼信贷助创业”架起平度妇女“创业桥”

    今年以来,为支持女大学生、下岗失业妇女、返乡务工妇女、农村富余妇女劳动力等不同群体自主创业,平度市妇联、平度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开展了“巾帼信贷助创业”活动,为城乡创业妇女提供2-100万元的贷款扶持,并享受同等条件利率少上浮10%的优惠,进一步简化了贷款流程,开通了绿色通道,帮助创业妇女解决了发展中的资金难题,引导更多的妇女创业致富。

    活动开展以来,该市召开了“巾帼信贷助创业”活动政策说明会,并多次深入部分镇、村了解活动进展情况,查看贷款使用途径和收益,征求妇女群众对活动流程、贷款数额等方面的意见建议。截至目前,已发放贷款2000多万元,帮助300多户创业妇女家庭走上致富路。

    李晓萍:圆了“工厂梦”

    “是妇联帮我争取的贷款解了燃眉之急,还让我有了继续发展壮大的信心。”提起“巾帼信贷助创业”活动,李晓萍深有感触地说,“市妇联和信用社开展的这个活动真好,帮了我们创业妇女的大忙,说实话,好多像我这样的农村妇女,现在都缺资金,妇联开展这个活动,我们是真受益了。”

    李晓萍今年35岁,从事家纺生产已经四、五年了,开始,只是一家三五个人的小作坊,诚信的为人、优质的产品,很快为她赢得了市场,订单越来越多,人员也增加到10多人,但生产能力仍然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为扩大工厂规模,她急需一笔资金,却又不知该怎么办理?就在这个时候,镇妇联召开了各村妇代会主任会议,介绍了市妇联开展“巾帼信贷助创业”活动的有关情况,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她找到镇妇联主席填写了申请表,没想到,市农村信用联社很快就派人来审核相关内容,不到一个月,10万元的贷款到账,成了她扩大工厂规模的“及时雨”。

    如今,李晓萍的家纺工厂有工人20多人,主要是本村和周边村的闲散妇女,她们在家门口解决了就业问题,既不耽误农活,工资收入也很可观,而李晓萍通过贷款扩大了规模,工厂每月的产能翻了一番,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妇联不但给了我资金支持,圆了我的‘工厂梦’,而且让我更加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一人富了不算富,百花争艳才是春,我要在自己发展的同时,带领更多的妇女姐妹共同致富。”谈起未来,担任村妇代会主任的李晓萍满怀信心。

    刘玉兰:念活“养猪经”

    今年47岁的刘玉兰是多年的养猪专业户,过去养家猪,从2010年开始,她又看准时机,开始养殖经济效益更高的野猪,去年出栏五六十头。今年,刘玉兰和村里其他五六家养殖户共同规划,想到村东南的土地上建新的养猪场,形成一个规模化养殖小区。据刘玉兰介绍,她打算新的养猪场占地四五亩大,能建8趟猪舍,养个四五百头猪不成问题。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建新养猪场需要一大笔资金,现在借钱难,求人难,这可愁坏了她。

    “镇妇联的刘主任到我们村下乡时听说了我的情况,告诉我市妇联有个‘巾帼信贷助创业’活动,就是帮助我这样的妇女的,并说已经有10多个妇女拿到贷款了。”刘玉兰告诉记者。在镇妇联的指导下,刘玉兰于今年8月份提交了申请,没几天就有农村信用社的信贷员联系她,详细说明办理贷款的有关程序,又过了一个周,便审批下10万元贷款,方便又省心。现在,拿到贷款的刘玉兰已开始准备建猪场的材料,她激动地说:“我一定把这些钱管好用好,赚了钱,先把贷款还上,妇联和信用社都信得过咱,咱可不能给人家抹黑,将来,我还要再建个更大的猪场呢!”

    截止目前,在门村镇,像李晓萍、刘玉兰这样已获得贷款的妇女有12人,数额少则两万,多则二、三十万,有的用于发展种植大棚,有的用于扩大养殖规模,还有的用于企业流动资金,有效解决了农村妇女创业的资金瓶颈,加快了她们的创业步伐。(王岩 李培强)

-

相关链接

上一篇:青岛给驾校立规矩 5大焦点问题今起征集民意
下一篇:青岛地王现状:销售惨淡 不敢开工 你会出手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