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 疾病查询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 正文

青岛最大社区服务中心建成 占地5千平人流如织

来源:青岛早报 2011-11-16 15:16:53
 

    最近半个月,青岛中山路社区居委会主任林红每天忙得不亦乐乎。11月3日,她所在的社区有了本市面积最大的社区服务中心,近5000平方米的中山路社区服务中心每天从开门起,居民就进进出出人流不断。虽然忙得事情多了,但林红的心情很好,原因就是每名来到社区的居民的笑脸,他们已经将这里当成自己的第二个家。

    “以前社区服务中心才80平方米,办公都不够,哪有地方让居民来活动,现在

近5000平方米。以前是我们去找居民,现在是居民主动来找我们。这变化当初谁敢想?”看着眼前一间间宽敞的活动室,林红感慨万千。市南区其他社区居委会主任也发出了同样的感慨。自2009年市南区委、区政府下决心要为全区65个社区各建设一处1000平方米以上的管理中心、医疗中心、文化中心(以下简称“三个中心”)后,至今已经启用33处,其他的将在2012年内完成。

    社区中心成居民第二个家 市南区为全区65个社区各建一处1000平方米以上的“三个中心”目前已启用33处

    ■往日 社区居委会在哪居民压根不知道

    在外人眼里,市南区现代都市气息浓郁,条件无比优越,然而市南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却深知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大部分社区为民服务的用房狭小简陋,有的甚至是临时搭建或者租赁的房屋,这与市南区提出的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首善之区”的目标相去甚远。

    对于这种基层基础建设滞后带来的尴尬,市南区委书记李学海曾有很深的感触,他初到市南区任职到社区调研时,发现几名老党员在一处狭小的铁皮房内活动,心里很不是滋味。西部老城区的河南路社区主任王国际介绍,以前老居委会的房子,一到下大雨时顶棚都往下掉石头。

    在东部新城区的澳门路社区,居委会主任林军回忆,他们2000年刚成立时,在东海中路一小区内租了一处10多平方米的简易房。湛山街道的盐城路社区,几年内换了三次地方,因为四处“打游击”,很多居民不知道社区居委会在哪。

    看到这个“短板”后,市南区委、区政府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2009年做出重大决策:为全区所有社区建设一处1000平方米以上的“三个中心”,并指定了明确的时间表,到2012年,所有65个社区“三个中心”要全部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

    ■今朝 社区“三个中心”成居民第二个家

    临近年底,香港中路社区主任孟范香信心满满地做起新一年的工作规划,她的这份自信就来源于社区服务用房条件的改善,原先租赁的不足200平方米的社区用房,如今变成了一栋写字楼三楼上1000多平方米的大开间。“我们这个社区,可以说是在青岛的中心位置,它的特点就是无论住户还是商户,大都是在高楼里。在香港中路这样高房价的区域,政府下大力气买下这样一处高标准的用房,有了这样好的硬件设施,我们可以开展各样的活动,天天都邀请社区居民、辖区企业员工来做客。”孟范香带着记者参观时,记者看到文化中心的课程表上,国学讲堂、京剧、商务培训等课程排得非常满,一间活动室内40多名社区居民、辖区企业员工正在参加高层楼宇消防知识讲座,另一间活动室里居民正在学习抖空竹。

    像香港中路社区这样高标准的“三个中心”,如今已经在市南区全面铺开,33处社区“三个中心”已经启用,另有大约16处正在装修,到今年年底将有8成社区拥有社区“三个中心”,其他的在2012年全都完工。

    香港中路街道云霄路社区居民马林华说,他就住在离云霄路社区“三个中心”不到100米的地方,以前自己常在马路上逛或者干脆憋在家里看电视,现在社区里有了宽敞的活动场所,他也有了免费的活动室和图书室,不断感慨着“以前我们只有一个家,现在我们有了第二个家。”

    社区管理突破“瓶颈”

    能如此大手笔建 “三个中心”,不少人认为这是因为“市南区有钱”。对于这种看法,市南区有关负责人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表示市南区建设“三个中心”的确投了大笔资金,仅去年就投入了5亿元。“但这些钱都是压缩其他各方面开支,千方百计筹措的资金。而且,市南区是因为寸土寸金,在其他地方不用这么多钱就可能买到同等面积的房子。因此,我们感觉,建设“三个中心”,不是有没有钱的问题,而是把钱用到哪里才是最关键的问题,是抓工作重点的问题。”该负责人表示。为了确保社区“三个中心”建设有充裕的资金保障,市南区将这项工作列为全区财政投入的头等任务之一。“市南区投入这笔钱,就是要根本打破原本制约社区管理的瓶颈,在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区连服务社区居民的阵地都没有,还怎么谈社区建设?”该负责人说,正是从这一点考虑,市南区有关社区“三个中心”建设的标准上,明确规定:买建为主。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如果只是租房子,就存在着更换地点等变数,但买下来后,房子产权就永远属于社区了,这样才能为基层组织建设和服务群众留下永久的阵地,是给社区居民保留了一份永久的宝贵的民生财富。“之所以要在全区65个社区都建设一个不少于1000平方米的‘三个中心’,就是不想让‘三个中心’成为部分居民享受高品质社区公共服务的稀有场所,而是要真正地普惠全民、普利全民,让全区居民都能享受到均等化的社区公共服务。”该负责人表示。(记者 段海鹰)

    硬件上档次软件紧跟上

    走访这33处社区 “三个中心”,由于有1000平方米这个底线,宽敞就成了这些社区中心共同的特点,面积最大的中山路社区4800多平方米,天台路社区的面积也超过4000平方米,如今宽敞、明亮的社区中心,和以前印象中狭窄、局促的居委会小房有天壤之别。

    在这个基础上,各社区的“三个中心”可谓各有特点,八大湖街道亢家庄社区“三个中心”内淡黄色的墙壁处处洋溢着家的温馨;湛山街道仰口路社区“三个中心”打造“无障碍”亲情服务品牌,设置方便老人和残疾人的电梯和盲道;金门路街道天山社区千余平米的“三个中心”全部使用地热供暖,越是天冷越能吸引居民们来此活动。

    除了硬件设施,市南区还在社区“三个中心”的软件设置上用心雕琢:社区管理中心的功能是公共管理、便民利民服务等;社区医疗中心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教育服务;社区文化中心不只是简单给居民提供娱乐休闲的地方,而是为居民提供文化培训、提升素质的活动场所。本市国家一级作曲家智树春、知名画家宋文京等文化名人,就都在社区中心内做志愿者,向居民授课。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区的功能越来越提高,这里除了解决老百姓日常生活需求问题、看病问题、娱乐问题,还能解决学习问题,尤其是终生学习,美术、摄影、音乐、绘画,在这里都可以学到。”智树春表示,从这一点看,让老百姓在身边就有高标准的活动场所,满足他们的各类需求,“三个中心”应该推广。

    目前,市南区社区“三个中心”作为居民的和谐家园,搭建起了邻里之间互相交流和相互沟通的平台,使社区居民重新找回了“和谐近邻”的感受,并且更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成为党委、政府在基层服务百姓的坚实阵地、凝聚民心的强力磁场。

    副处级站长进驻社区

    28岁的宋先生是珠海路街道香港花园社区居民,和妻子结婚2年后,他们准备在今年要孩子。上周五,他和妻子一起来到社区服务中心办理生殖服务保健证,提供相关证件后只用20分钟就将手续办好。“以前要四五天呢。”社区工作站人员告诉记者,原先这种事居委会只能代收居民的申办材料,攒到一定数量送到街道办事处统一办。

    这样的提速来源于市南区在全省首个建立了社区工作站。去年10月,市南区在每个社区都建立了工作站,安排街道副处级领导干部担任工作站站长,与他们一起来到社区的,还有20个大项80个小项行政事务的审批和办理权限。宋先生用20分钟时间办完原本四五天才能办妥的事,正是设在社区管理中心里的工作站在发挥作用。

    另一方面,下沉到社区的社区工作站,在给社区居民带来服务的同时,又把居委会从过去大量的繁琐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让他们回归到居民自治组织的本来面目,一门心思考虑如何组织居民开展各种活动,让居民在各种学习培训中提升个人素养,“三个中心”成为社区工作站和居委会共同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的平台。

-

相关链接

上一篇:用人单位或被强制缴全5险 市民可对草案提意见
下一篇:开车打苍蝇面包车失控撞树 司机变血人(组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