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 疾病查询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 正文

美国小学生带来的思考:学校应该教给孩子什么

来源: 2011-11-08 11:03:44

    青岛新闻网11月8日讯  有位作家说过,人生设计在童年,一个人长大后要干什么,就应该从童年开始“合计”。如果孩子不知道长大后该干什么,那至少应该教会他学习的方法,寻找目标并为之上下求索。

    之所以提及这些,是因为近期的“学生课业负担”调查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家长抱怨的本质,已经不是“量”的多寡,而是作业的“合理性”。如果只是机械地把课文抄写三五遍,把单词抄写100遍,那就沦为纸和

笔的奴隶,毫无方法可言。换言之,我们的教育,到底要教会孩子什么东西?是考卷上的一份标准答案,还是学习、探索的方法?

    众所周知,在中小学阶段,中国孩子的学习成绩往往比美国孩子好很多,可一旦到了大学,美国学生的“质量”往往更加出色。当中国学生笔耕不辍,甚至挑灯夜战时,美国学生有学有玩,相对轻松,而当美国学生大学毕业,渐成国家栋梁时,中国学生却往往泯然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记者采访了一位送孩子去美国读书的母亲,听她来给我们细说缘由。

    课堂原则:自由

    小伟今年10岁,半年前刚跟妈妈移民到美国新泽西。在国内,小伟正读小学四年级。

    据妈妈苏女士介绍,送小伟去美国前,有好几位朋友都建议她,美国的基础教育“很差”,不如国内系统、扎实,最好让孩子在国内读完中学,然后去国外读高中、大学。

    由于种种原因,还没等苏女士考虑清楚,她就和小伟登上了飞往美国的班机。孩子的学习,也成为她最忧虑的事情。

    很快,小伟进入了一家美国小学。老师翻看了小伟的中国教材后,说出了一句让苏女士惊讶的话:“在美国,小学毕业前,你的孩子都不用学数学了。”等她翻到最后几页,又补充道:“或许,中学也不用了。”

    更让苏女士“开眼”的是,这所美国小学,居然没有教科书。如果孩子愿意,书包也不用背。口袋里装一个本子、一支笔,记下老师布置的作业就行了。早上9点上学,下午三点准时放学。

    刚去美国那会,尽管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但天性活泼的小伟很快和班里的同学“打成一片”,每天放学脸都是“红扑扑”的,背心常常是湿的。

    有一天,妈问小伟:“你在学校学什么了?”

    小伟回答说:“不学习,老师只讲故事、做手工、做游戏”

    “那你觉得美国小学好吗?”

    “好!”

    “好在哪里?”

    “freedom!(自由)”

    作业:没有标准答案

    当然,在美国小学,也是要写作业的。只不过,作业看起来有点“雷人”。

    据苏女士讲,小伟第一次带回来的作业,题目大致是“中国的过去和未来”。老师说,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学校里的孩子或者他们的祖先,来自全球各地,新入学的学生必须首先了解祖国的历史。

    “坦白说,我看到这个作业,简直无语了。”在苏女士看来,这样的作业交给博士也不一定能写好,更何况是一个10岁的孩子。她很担心,小伟究竟能把作业写成什么样子?

    不过令她吃惊的是,领到作业后,小伟居然去了图书馆,借了很多书回来,放学就在房间里翻阅。

    终于,小伟的作业完成了,苏女士又惊又喜。小伟居然写了20多页,分了详细的章、节,每一章节里,都标明了参考用书。

    苏女士坦言,这种论文式的作业,自己在大学毕业时才第一次接触。而且自己当年在学中国历史时,往往都是背诵哪一年发生了什么事,有哪些名人等等,“美国小学的学习方式和国内差太大了”。

    这次作业,老师给小伟的批语是:“你的论文让人着迷,开阔了我的思维,带我领略了古老文化的魅力。”

    后来,小伟又陆陆续续完成了几次作业,题目依然“不着边际”,像什么“地理大发现”、“谁应该对二战负责”等等,仍然是论文式,仍然没有标准答案。

    不把孩子当“孩子”

    苏女士告诉记者,尽管对教学质量不放心,但是美国小学有一点让她“很满意”。那就是,在学校里老师从来不把学生当孩子,老师和学生之间,就像大人和大人一样,平等对话,没有命令。小伟比较调皮,在国内上学时,经常被老师批评,而在美国不会。

    在小伟的学校,必修课有英语、数学、社会科学(历史、地理、政治、哲学)、自然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等。选修课也有很多,比如电脑操作、电脑程序设计、电器原理、航空航天等等,甚至还有艾滋病防治。

    除了必修课外,选修课完全由孩子根据兴趣来决定。在课堂上,不是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喋喋不休,而是全班二三十个孩子一起讨论,七嘴八舌。孩子们的奇思妙想,老师们表现得很“欣赏”,鼓励大家去思考“不一样的东西”。课本上的内容,反而很少讲到。

    小伟刚到学校时,有一次老师让他“说说中国的事情”,小伟不敢发言,尴尬极了,后来在老师和同学的一再鼓励下,小伟才开口。后来小伟发现,只要你说出来,大家都会认真去听,认同的会为你鼓掌,不认同的还会当场提意见,和你辩论。

    美国小学:只教方法 不论成绩

    经过半年的学习,小伟发生很大的变化。据苏女士讲,变化之一是小伟变得独立,自己会去图书馆借书,自己的事情知道该自己干;变化之二是小伟变得“讲理”了,遇到妈妈说的不对的地方,小伟会主动讲道理,直到你“烦”为止。

    对于小伟的未来,苏女士其实心理也“没谱”。如果在国内,小伟可能会考上不错的中学、大学,可是在国外,连考试也没有,她看不到孩子的学习成果。

    不过有一点,苏女士比较放心,小伟多了很多兴趣爱好,最近又迷上了天文,有空就和同学捣鼓望远镜,每天都很开心。苏女士说:“只要孩子开心就好,毕竟他才10岁。”

    通过半年适应,苏女士逐渐明白,美国的基础教育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包括获取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沟通能力,甚至个人生存能力,从来不要求和老师“答案一致”,有创意的作业更能得到好成绩。

    或许,这正是当前国内教育需要借鉴的。(青岛新闻网记者)

-

相关链接

上一篇:青岛救助金标准出台 5年内城市低保涨到700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