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理想而奔跑
对众多早报的读者来说,“段海鹰”是早报新闻报道中最经常看到的署名之一,这个署名因经常与一些重大新闻报道联系在一起,而格外令人印象深刻。
段海鹰于2003年7月份进入青岛早报编辑部,在8年的采访工作中,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采写了大量在读者中有影响力的稿件。特别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因在全省抗震救灾宣传报道中做出了较大贡献,被山东省委宣传部记三等功,次年因在青岛市对口支援北川灾后重建工作中表现突出,被青岛市委市政府给予嘉奖奖励。
段海鹰善于从普通市民中发现鲜活的新闻人物,通过对他们身上优秀品质的挖掘报道,影响更多的普通读者,提升城市品格,他们中多人被评为“感动青岛”人物。比如用鞠躬的方式来劝行人遵守交通规则的王天飞,10岁就每天到家中水饺店帮着家人包饺子的“最小水饺工”盛如瑾,第一个登顶珠峰的青岛小伙曲义涛,环游胶州湾的“铁人”李勇进等等。
谈到对新闻行业的执著与责任,段海鹰说:“当初大学毕业时,为了理想选择了这份职业。这个理想让我的人生有了目标,有了热爱。因为热爱记者这份工作,所以我才能一直奔跑向前。”
记者节的由来
1949年1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颁布的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明确规定了“记者节”,《办法》对年节和纪念日放假规定这样表述:“其他各种纪念节日如二七纪念、五卅纪念、七七抗战纪念、八一五抗战胜利纪念、九一八纪念、护士节、教师节、记者节等,均不必放假。”但因为当时没有确定具体日期,因此长期以来新闻从业人员一直未过记者节。
1999年9月18日颁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再一次明确列入了记者节。2000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记协的请示,同意将11月8日定为记者节。 11月8日也是中国记协的成立日。1937年11月8日,以范长江为首的左翼新闻工作者在上海成立中国青年记者协会,这是中国记协的前身。记者节像护士节、教师节一样,是我国仅有的三个行业性节日之一。按照国务院的规定,记者节是一个不放假的工作节日。(记者 刘延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