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岛新闻网11月7日讯 从10月21日起,本网持续半个多月关注初中生课业压力大问题,已有7万余人参与讨论。问题的焦点主要集中于作业量大,小升初后课业压力突然增多,孩子心理负担过重,长时间的伏案学习对学生视力、身体等发育造成不良影响等。听完学生及家长们的看法,作为教育一线的老师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昨天,记者采访了青岛 她认为,随着高考的普及,中考已提前成为人生“分岔口”,高考压力已经转移至中考。目前的初中教育仍然以大班教育、划片上学为主,学生个体差异较大。要实现个性化的教学,非常需要家长们的配合,遇到作业过多的情况,家长可以和老师及时沟通,申请减免。 高考压力下移 中考成人生“分岔口” 林伟告诉记者,近些年,随着高考教育的普及,大学扩招,大部分高中生都能考进大学。也就是说,只要考进高中,基本就等于考进大学。而只要考进名高中,等于一只脚已经踏进了名大学的门。所以,自然而然,曾经“万人挤独木桥”的高考压力逐步转移至中考。 据悉,2011年山东省参加高考人数为588569人,高考生升学率超过90%。而根据往年的经验,在具体招录的过程中,还会有高校因为省内生源好等原因增加一部分招生计划。这对高考生来说,几乎意味着参加高考就有大学上。 从青岛的高考情况来看,去年58中共有700余人参加了高考,有60%以上的学生超过一本线。超过二本线的考生比例更高,97%以上。而青岛市区最高的高中青岛二中,高考生一本过线率能达到80%。 与逐年扩招的高考相比,中考考进普通高中的学生仅占50%,也就是说,有一半的初中生最终进不了普通高中,也就意味着基本没有参加高考的机会。而仅剩的50%的初中生里面,能上重点高中的比例更是少之又少。因此,以往“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压力开始下移,中考已提前成为学生们人生的“分岔口”,能考上什么样的高中,基本就决定了你以后能上什么样的大学。 学生个体差异拉大 分层教育难操作 采访中,林伟告诉记者,在小学,学生们之间的差别很难看得出来,因为课业压力不大,主要以培养兴趣为主。在高中阶段,学生们之间的差异也不大,因为都是经过中考删选出来的,成绩好的学生进重点高中,成绩一般的进普通高中。唯有在初中阶段,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最明显。一方面因为目前初中教育实行划片上学,学生们的成绩有高有低,差距较大;另一方面,上了初中后,课业压力陡然增加,很多学生开始不适应,成绩下降得厉害。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会给学生心理造成压力的原因。 而学生们较大的个体差异也会给老师们的教学增加难度。在这方面,青岛24中尤为突出。在市南,24中里有40%的学生来自外来务工家庭。这些家庭的孩子来自全国各地,所接受的教育程度差异很大。刚上初一,很多老师发现,有的学生连24个字母都不认识,因为在不少地方,小学并不开设英语课,而对很多青岛当地孩子来说,英语水平有的已经很高了。而目前的初中教育仍以大班化教学为主,所以,一个老师很难照顾到50个学生的方方面面。相应的,在布置作业时也很难让每个学生或家长都满意。在其他学校也存在同样的情况,一个老师布置同样的作业,有的学生一个小时就做完了,而有的需要两三个甚至更多时间。林伟说,作为老师经常听到同个班不同家长的不同看法,有的家长反映作业太多了,而有的家长却反映作业少了。这跟孩子的个体差异大有很大关系。 兴趣班太多 指标压力仍在 林伟说,她自己的孩子也正在上初中,所以很能体会家长们的心情。以她自己的教学经验来看,她认为现在家长给孩子们报的课外兴趣班学习班太多了。孩子们仅有的休息时间也全部被这些课外班所占据。她说,虽然我们提倡孩子全面发展,但并不是说让孩子们什么都学,钢琴、书法、绘画等等,家长们能帮孩子培养并维护好一个兴趣就足够了。一个孩子很难把所有兴趣都发展好。作为一个母亲,她也只给孩子报了一个班。 除此之外,对每个老师的教学指标考核仍客观存在。在目前中国教育的大环境下,成绩还是占主导地位。林伟告诉记者,学校在考核具体每一个老师时,教学成绩占30%。乍一听,30%并不是太高的比例。但另外70%,包括师德、公开课、考勤等,分数基本差不多,很难拉开差距。真正拉开差距的还要靠这30%。 而且,作为老师本身来说,总觉得有义务把孩子的成绩再提高一下,能送进重点高中就别进普通高中,能进普通高中的孩子,就别让他进职业学校。所以,难免给孩子加压。 家长的积极沟通 可弥补个性化教育的缺失 本网在民意调查中发现,很多家长对学校布置作业不满意的焦点集中在,一是超时;二是重复性作业太多。很多家长认为,让学生抄多遍生字或者课文是很死板的教学方式,效果并不明显。林伟告诉记者,她认为,处在初中阶段的孩子还只有十几岁,自我管理能力还很差。如果布置自主性过强的作业,很多学生就根本不做。而对于很多科目,比如英语,就要靠不断的练习不断的抄写和背诵才能加深记忆,没有什么更简便的方法。 而有家长提出,老师在布置作业时,是否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呢?比如,如果学生A已经会默写这篇课文了,就无需再抄写了,而那些不会的学生可以抄写。林伟在采访中告诉记者,这个方法听起来很好,但操作起来并不容易,如果老师说,这篇文章会了的同学不用抄了,不会的同学要抄两遍,那第二天的情况肯定是,大部分同学都不会抄写。因为孩子们通常都觉得自己会了,而事实并非如此。 那么,怎么才能化解这一矛盾呢?林伟说,目前的大班化教学,一个老师很难对所有学生了解那么深入,而最了解孩子的应该是家长本身。作为老师和学校,个性化的教学非常需要家长们的配合。林伟告诉记者,有的家长比较关注孩子的学习,经常小考一下孩子,对孩子上到哪一课,哪些字会哪些字不熟了解的很清楚,那么这些家长完全可以主动联系老师,说孩子这篇文章已经会默写了,今天就无需再抄写两遍了。或者说,今天孩子真的很累,作业做不完。作为老师和学校,非常欢迎家长们这样做。 家长与老师的积极沟通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个性化教学的最好方式。(青岛新闻网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