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信息青岛11月3日电(记者苏万明)保护性耕作是项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自2009年以来,山东省即墨市灵山镇开始通过技术推广、试验示范等方式,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农民对保护性耕作从疑虑到认可,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实施,目前已初步建立起以小麦、玉米为主要内容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保护性耕作面积由最初的4000亩发展到10000亩,涉及12个村2700户农民,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组合拳”扶持先进农技“上马” 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施免耕、少耕,用农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为引导农民转变传统耕作观念,即墨市灵山镇多措并举,加强政府组织引导、建立示范效应、扶持农机化合作社企业主体先行推进,推动先进农技“上马”。 第一,建立组织保障。灵山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保护性耕作实施领导小组,抽调农业服务中心技术骨干成立了保护性耕作技术指导小组,并聘请即墨市农机局、即墨市农业局专家为技术顾问,试验示范田所在村庄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组织,把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纳入目标绩效考核管理当中,为实施保护性耕作提供了组织保证。灵山镇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稳步推进保护性耕作。镇政府为鼓励示范田农民参加保护性耕作技术,每亩地给予其40元补贴的资金扶持,连续补贴3年,目前已发放补贴40余万元。灵山镇技术干部还包村指导,根据农时、季节和任务,由农业服务中心选派专业技术干部入驻村庄开展工作。 第二,建设试验示范田,打消群众心理顾虑。农民种庄稼的传统做法是大肥大水、精耕细作,而保护性耕作不翻耕土地,秸秆覆盖地表,直接免耕播种,在农民眼里是“懒汉子做法”,认为“不会有好收成”,因此推广之初遭到了多数农民的怀疑和反对。为打消群众的心理顾虑,2009年,灵山镇选择河南三村2000亩成方连片土地作为试验示范田,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耕种,并向农民承诺若比传统耕种方法减产政府负责赔偿。镇政府派出农业技术人员,一方面寻求上级部门的技术支持,一方面把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与当地的生产实际相结合,按照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深松、病虫草害控制四大技术要求,探索总结出适合本地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一年两季下来,群众看到了效果。好收成面前,群众信服了,对保护性耕作技术大有好感,大面积推广时机成熟。 第三,扶持农机合作社,促进新技术推广应用。灵山镇一方面继续加强宣传引导,普及推广新技术,另一方面扶持农机合作社发展、大力推广农业生产机具,因为免耕播种是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的关键环节。灵山镇政府将河南三村121名拥有农业机械的农户联合起来,扶持他们注册成立了青岛舜耕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各类机械118台。政府加大了对合作社的扶持力度,通过扶持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来推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 目前,灵山镇保护性耕作面积已由最初的4000亩增加到了10000亩,许多农民群众从“要我干”变为“我要干”。 --先进农技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一项先进农技的推广,往往能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让农民“少了一份耕耘、多了一份收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一,省水、省肥、省费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初步调查看,保护性耕作,平均种植一亩地可为农民亩节省投入110元:秸秆残茬覆盖地表,提高了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和水分利用率,土壤蓄水量增加16%—19%,水分利用率提高12%—19%,平均亩节省灌溉水50立方米,节省灌溉费30元左右;秸秆腐解后为农田提供了大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每亩地少用化肥10公斤,节省肥料投入30元左右;保护性耕作采用复式作业机具,明显减少作业工序2—3道,降低了作业成本,每亩地可节省作业费50多元。 第二,增加粮食产量,增强农业效益。保护性耕作,土壤水肥条件得以改善,收种时间缩短,延长了作物有效生育期,经对灵山镇选取的16个监测点进行测产,2010年保护性耕作小麦亩均600公斤,比传统耕作方式小麦增产14.3%。 第三,改善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利于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同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近年来,土地板结、地力下降等农业生产现象,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和警惕。保护性耕作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团粒结构,使土壤孔隙度增加,增加了生物松土功能,培肥了地力,示范田土壤有机质年平均增加0.09%,实现了养地与用地良性循环,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它还为大量的农作物秸秆找到了一条再生利用之路,减少了秸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和多次耕作造成的废气排放,改变了农村房前屋后堆积秸秆脏、乱、差现象。 --灵山镇推广先进农技的经验启示 灵山镇农民对保护性耕作从疑虑到认可,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实施,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我国其他地方推广先进农技农艺、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一,做好先进农技推广,宣传引导很重要。千百年留传下来的传统耕作观念根深蒂固,要想让群众认识和接受新生事物,必须宣传到位,采取方便有效的形式,把宣传培训会开到村、组、户。播放保护性耕作光盘、散发材料,解答问题,群众明白了保护性耕作有如此好处,都积极踊跃地参与保护性耕作示范,主动配合技术人员做试验,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二,做好数据监测,用事实说话很重要。多年来,灵山镇按照《保护性耕作实施效果监测规范》要求,坚持对土壤肥力、田间蚯蚓数、地表秸秆覆盖量以及作物生育期田间苗情、产量等内容进行适时监测和记载,取得了大量详实的技术数据。其中土壤有机质由以前的1.15%增加到现在的1.62%;土壤蚯蚓数由以前的每平方米18.2条增加到现在的每平方米146.5条(秋季测试)。科学的试验数据比对,促进了农民群众转变传统观念,也为不断完善、熟化技术模式提供了理论根据。 第三,建立先进农技推广、普及和应用长效机制很重要。发展保护性耕作等先进农技,是对传统耕作的一次革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有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实施推广过程中,抓住典型带动作用,通过项目带动、技术推动、政策扶持等相关措施来推进。灵山镇本着试验先行、示范引导、以点带面的原则,成熟一片、巩固一片、发展一片,以户带组,以组带村,逐步实施,整体推进,有效推进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普及。 |
上一篇:即墨公益广告撒播精神食粮
下一篇:即墨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换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