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硅谷之所以成为硅谷,最核心的特质就是——顶尖的研发实力总是与强悍的产业力量如影随形。正是与斯坦福比肩而立的苹果、英特尔、思科以及众多如夏花般绚烂的高科技中小企业,才共同构成了美国硅谷的独特面目。 致力于打造“中国蓝色硅谷”的青岛,显然深谙个中三昧。 在“一区一园”的总体布局中,与沿滨海大道伸展的“硅谷走廊”(“一区”),功能互补、互为支撑的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 这片63平方公里的阔大区域,昔日盐田、滩涂旧貌早已难觅影踪。映入眼帘的是现代化的服务中心,便捷的交通网,蜿蜒的水系,错落有致的林木绿地、园林小品……更重要的是,硅谷蓝图中更新更明确的产业定位,使这片未来蓝色产业高地的轰鸣引擎清晰可闻。 顶尖研发领衔 记者了解到,在“中国蓝色硅谷”的框架之下,高新区将有着十分明晰的产业选择:重点建设海洋生物与医药、海洋仪器仪表、涉海高端装备与海洋环保与防腐等四大产业。 “确定这个产业定位一个最主要的考虑是充分依托青岛乃至国内顶尖的科研院所和研发团队,这样既可以为科研成果产业化提供平台,同时也可以保证产业的持续竞争力。”高新区管委副主任赵士玉说。 由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领衔打造海洋仪器仪表产业的培育就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摹本。 该所所长刘孟德介绍,我国各涉海单位使用的海洋仪器和设备,约80%依赖进口,10%以合作方式租用租借国外产品,只有10%使用国内产品。海仪所依靠自身的研发力量,虽然取得了大量成果,但是受制于资金和空间,很难规模化生产。 记者在海仪所位于天主教堂西侧的办公场所看到,老式的三层小楼,狭仄的院落,确实极大地“束缚”着它的手脚。填补我国在海洋水下焊接技术装备、海洋检测传感器设备等领域空白的研发成果,只能尴尬地以一种简陋的作坊般的方式少量生产。 “我们在高新区建设产业化基地后,一批高技术含量的科学测试仪器、传感器件将实现规模化生产,不但能打破国外尖端技术对我国的封锁,占领国内市场,还能走出国门,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预计项目全面建设完成后年产值可达15-20亿元。”刘孟德对未来充满信心。 而更为刘孟德看重的是,产业化基地的运营将彻底将现有的 “申请课题—技术研发—课题结题—申请奖励”的科研路线转变为“申请课题—技术研发—成果定型—进入市场”的全新模式,实现市场化和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的良性循环。“我相信,这个基地会促进更多优秀成果的出现,进而催生出更多优秀的企业”,刘孟德说。 赵士玉介绍,和海洋仪器仪表产业一样,青岛高新区的涉海高端装备产业,依托中科院光电研究院建设的青岛研发基地、中科盛创(青岛)电器有限公司的海上风力发电冷却系统等一批项目进驻; 海洋环保与防腐产业则是由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领衔,致力于填补国内在海洋腐蚀研发及产业化方面的空白。力争3-5年后,建成国家级“海洋工程结构腐蚀状态评价中心”、“海洋防腐涂料性能检测评价中心”,研发人员达到200人以上,孵化高技术企业3-5家。另外,总投资9000多万美元的海洋环保防腐涂料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 他介绍,截至目前,高新区这四大重点产业累计引进23个项目,总投资43.7亿元。 从CRO突破 在充分依托本土研发资源的同时,用世界眼光准确把握国际产业转移动向,寻找后发优势,也是高新区构建蓝色硅谷的产业化高地,培育海洋优势产业和企业的一条重要路径。 “最初中国开放引进的主要是‘三来一补’的简单加工,后来发展到贴牌生产的OEM,而现在,CRO则是国际产业转移给中国的重大机遇。”赵士玉说。 所谓的CRO即全球研发外包,最突出的表现在生物医药行业中。CRO提供包括新药产品开发、临床前试验及临床试验、数据治理、新药申请等技术服务,几乎涵盖了新药研发的整个过程,并主要对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测。 权威机构分析,全球制药行业中,发达国家的医药企业在新药研发活动的巨额成本压力下,正在大力削减研发开支并把越来越多的研发工作外包给亚洲。目前全球CRO的市场总值约400亿美元,并以每年16%的速度增长。 “生物医药特别是新药研发是一个资金和技术门槛都相当高的产业,CRO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让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段落进入这一领域”,赵士玉说,“起步阶段先为欧美巨头做外包研发,可在短期内获取利润、积累资本。同时,通过外包参与到全球创新药的研发服务当中,实际上是参与到创新药研发链条当中,获得技术和经验的积累。医药企业承担研发外包也是积累自主创新能力的过程。” 正是为了从CRO突破,高新区专门规划建设了青岛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12万平方米孵化中心内规划有GMP中试平台、GLP研发空间、公共实验平台、开放实验室以及综合配套等功能区;将建立较完整的实验研究、研发、药理、药效、毒理、安全评价、中试和临床研究等生物医药产业链条。 “我们的目标打造亚洲一流,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CRO基地”,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 “以前OEM的中国制造依靠的是农民工,比拼的是人力成本,而现在CRO将是大学生的舞台。相信我们的基地会吸纳并帮助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 据了解,高新区在搭建技术平台的同时,瞄准创业服务,已经在着手打造专业化企业服务队伍,提供销售辅导,协助企业获取国家相关认证等支持。另外,包括满足生物医药行业特殊需求的专业物流系统等相关配套产业,也在积极引进、有效配置。 营建“特区” 要成为“中国蓝色硅谷”的产业高地,人才的集聚、资本的汇聚必不可少。而高新区正力图通过制度创新等多种举措,营建人才特区和资本特区。 据了解,青岛已确定在高新区进行“人才特区”建设试点,设立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对高层次人才来“人才特区”创办包括蓝色经济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从事合作研究、实施成果转化或者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将给予创业扶持资金、租赁房屋补贴、购房安家补助、个人收入所得税补贴等支持,并在配偶工作安排、子女入托入学、就医保健、福利待遇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 在资本特区的营建上,高新区出台了全省第一部鼓励股权投资发展优惠政策,全省首家外资股权投资基金、全市首家省创投引导基金支持的基金均落户高新区,首次举办全市高科技私募股权投资高峰论坛。截至9月底,在高新区注册成立的股权投资机构共有45家,累计注册资本22.15亿元,基金总规模40亿元。 新三板试点也在快速推进。目前已有试点企业32家,其中6家企业通过券商内核推荐,2家通过预内核,后备企业资源储备达110家。(记者 段晓东 林刚 赵笛) |
上一篇:顶尖科技研发领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