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晚报讯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退大潮,在第一海水浴场南侧和栈桥东侧海域就会出现一群群挖蛤蜊的市民,许多来青的游客也加入其中。许多市民都认为野生蛤蜊吃着更健康,然而专家称这是误区,由于陆地上的污水排放,海滩小蛤蜊不如养殖的健康。 农历10月初二,正是海水大范围退潮的日子,自9时30分左右,栈桥东侧海水开始渐渐退去,直到12时30分左右,海水开始涨潮。在这几个小时中间,会有大量 海水退潮仅有3、4个小时时间,这么多人都在一起挖蛤蜊能挖多少?李女士的一个编织袋里装了满满的大小蛤蜊,“我就在周围一小块地方挖,一中午就挖这么多,差不多有10斤,昨天我过来也挖了6、7斤。 ” 昨日,73岁的冷女士在海滩上足足蹲了4个小时,挖了一塑料桶的小蛤蜊,她告诉记者,过来挖蛤蜊既能锻炼身体,挖多了又能带回家吃,“野生蛤蜊健康,都是天然的,用来包馅特别香”。据了解,市民前去挖蛤蜊大多为了好玩,挖多了可以自家吃。在探访中记者发现,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野生蛤蜊更加健康。 海滩上挖到的野生蛤蜊和人工养殖的蛤蜊到底哪个更健康?记者咨询了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态学专家刘晓收,他告诉记者,目前我市的蛤蜊主要是菲律宾蛤子,这种蛤蜊原产亚热带地区,后被引入我国。 “海滩里的蛤蜊会主动选择适宜的环境生长,我市栈桥附近海域和第一海水浴场都是蛤蜊比较多的海域,说明这些地方适合蛤蜊生长,但这不能说明这些地方环境好,也不能说明这些蛤蜊健康”。据了解,我市人工养殖的蛤蜊主要集中在红岛,大蛤蜊需要3年时间长成,中小蛤蜊也要1、2年长成。红岛的生长环境要优于市区海域,市区海滩上的小蛤蜊受环境影响较大,吃起来并不健康。刘晓收建议市民不要过量食用蛤蜊等双壳类动物,“双壳类动物比其他海鲜更容易积聚重金属”。(记者田路 见习记者 刘泽源 实习生 祝巾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