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资源、手工打造、文化底蕴,红木家具的每一层定义都和奢侈品完美相符。与之相对的是仅8月份,北京就开业了5家红木卖场,至此京城红木卖场数量高达十几家。激烈的行业竞争,给红木家具的奢侈内涵蒙上了发展的阴影,客观地讲,很多时候,行业的竞争让消费者和红木家具“被奢侈”了。
材料“被奢侈”了
重点词 以次充好 心材 捏造名称
一把红酸枝木太师椅的价格是一把红酸
枝木和白酸枝木混合造太师椅价格的两倍甚至更高。而且外行是绝对看不出来二者的区别的。这是红木家具消费维权办公室主任、红木家具消费指导专家团团长赵夫瀛给记者举的例子。以次充好的案例并不仅限于此。红木家具的行业标准中严格规定红木家具可见外表面必须全部使用心材,白边只允许出现在非直接接触到的部分且用量不得超过用料部分的十分之一。而现实情况是,部分不法的红木生产商利用上色等特殊工艺以边材冒充心材出售,以牟取暴利。另一种“被奢侈”体现在对红木家具材质的名称捏造上。在记者的走访中发现,某品牌企业在家具材质一栏打出了非洲小叶檀的旗号。而在国标中,明确规定了可以称之为红木的5属8类33种材,并不存在非洲小叶檀一说。企业在材质上打出的“烟雾弹”使得消费者在消费维权时遭遇鉴定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