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岛炒房族的涌现始于2001年,前后经历过懵懂年代、野蛮生长和现在的限购时代几个时期,炒房牵动着许多人的心。 “与其买9000元/平方米的二手房,不如买7300元/平方米的准现房!”近日,重庆路某楼盘的促销广告一登出,周边持有房屋的炒房者无不痛心疾首。显然,开发商一降价,他们手中的二手房更不值钱了! 这是当下炒房族生存状况的一个缩影,限购令之下,楼市一片肃杀,开发商已经 1998年—2001年 懵懂年代 1998年国家停止福利分房政策,开启了商品房经济的扩张年代。炒房族也正是在此之后开始出现,但当时并没有炒房这一概念,绝大多数人都不把买房子当成一种投资。这个时期成为首批炒房族的多是误打误撞,懵懂无知中就尝到了倒卖房子的甜头,数量也是非常少。 “1998年应该是最早的了。我开始炒房可以说是无心插柳。当时,我从部队退伍回来,为了结婚,用28万元买了四方区海云庵附近的两套平房,都带着院。第三年拆迁了,变成了60万。这一下子,我知道炒房挣钱了。”第一代炒房者胡先生的经历“感染”了他周围的人,他的生活轨迹也因此转向:开中介公司,专职炒房。 2001年—2004年 野蛮生长 2001年前,炒房虽然被少数人察觉,但数量很小。炒房的操作性很小,毕竟,没有房价飙升的大背景,只靠着买旧房等拆迁无异于押宝赌博。 2001年,局势突变。在“经营城市”带动下,青岛市的土地供应由协议出让转为“招拍挂”,土地成本一路高涨,随之带来几年房价的飙升猛进。 1999年,东部沿海香港中路两边的商品房,最贵的也仅在3000多元/平方米。当时,青岛的房价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毫不显眼。2001年,青岛房价驶入了快车道。宏观数据显示,2002年至2004年青岛房价分别以7.6%、14.6%和15.2%的增幅快速上涨,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的排名中均位列第三名。 青岛房价的快速上涨成为催生炒房族的温床,大批完全以炒作为目的的资金开始进入。短短几年,炒房愈演愈烈,几近疯狂。 2003年,“海泊人家”开盘,起价4300元/平方米,“海泊人家”地理位置不算很好,但没想到的是,几百套房子,竟有上千人冒雨抢购。“海泊人家”开启了青岛人买房的“大白菜时代”。此后,青岛的楼盘不分好歹,刚一出地面,开商发就说卖完了,抢房像抢大白菜。 2005年—2008年 调控渐起 一夜暴富、买到就赚、房价只会涨不会跌……炒房疯狂了几年,国家就开始收紧政策。2005年后,随着“国八条”的出台,炒房族不断成为政策打压的群体,炒房之路开始“有风有雨”。 2005年3月底,国务院出台调控房价8条意见(俗称“国八条”)。同年5月31日,青岛市出台了个人住房转让相关税收政策。新政落地后,迅速影响了房地产市场。当年10月份价格增幅回落至9.4%。2006年5月17日,国务院又提出了“国六条”,政策涉及住房供应结构、税收、信贷、土地、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等方面。受政策影响,2006年5月份,岛城房价增幅大幅减缓,同比上涨7%,与厦门并列成为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第14位,涨幅首次跌出全国前十位。 炒房者胡先生说,“国八条”出台后,他的炒房生涯出现了转折性变化,利润空间逐渐收窄,微利甚至无利。这段时间,炒房者有赚有赔,特别是2008年底金融危机一役,众多炒房者割肉离场,血本无归。 2009年—2011年 限购时代 “挺过2008年没割肉的,2008年低谷时买到房子的,又都赚了一笔。”资深炒房者张先生说,2009年是近十年来最后一次房价猛涨的时期,期间又有不少炒房者赚到钱。他一口气卖出了4套房子,套现380万元,净赚就是80万! 2010年后,楼市政策一路收紧,炒房族腾挪的空间越来越小,特别是短期炒房,更是没有利润空间。2010年青岛“新14条”出台致当年楼市成交量下滑。2011年,史无前例的限购令出台,更是让炒房族无房可买,从源头上卡住了炒房。 “限购令一出,投资的少了,炒房的少了,市场上多数是刚性需求者。”在资深楼市专家龙江看来,2010年后,炒房族加速离场,目前存有的炒房族也被迫从短线变成长线,空间越来越小了。 “现在还是有投资房产的人,那是对房价长期看涨。”该地产人士表示,长线投资房产,更应该被看成“投资”而不是“炒房”——从这个意义上说,10年炒房时代,已经告一段落。(记者 刘文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