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核心提示 去年以来,山东青岛的软件业开始跨越发展。但与大连、深圳等其他副省级城市相比,青岛的软件业还存在政策环境亟待优化、软件园区布局分散、核心技术缺乏等短板。奋起直追,青岛选择把软件园区整合、新兴信息服务业作为突破口。 □ 梁旭日 李颖慧 “这样的增长速度是跨越性的” 一组数字直观地反映了青岛软件业的高速发展:2010年,全市软件业务收入218亿元,同比增长93%;全市软件业务出口 “这样的增长速度是跨越性的。”青岛市经信委软件与信息服务处处长周朝阳说,在此之前,青岛软件业增长速度“比较常规”。 青岛软件业高速发展的又一体现,是涌现出了一批骨干软件企业。2010年,全市软件企业业务收入过千万元的47家,过亿元的企业10家,过10亿元的企业2家,过100亿元的企业1家。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东软载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时被列为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 “加上青岛软控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纳入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达到3家。”周朝阳说。 目前,软控股份、海信网络科技、东软载波、高校信息等企业均主持或参与了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软控股份的橡胶轮胎生产管控一体化系统软件、海信网络科技的智能交通系统和产品、东软载波的电力载波系统、太阳软件的农村信息化软件均在国内市场上占据了显著的份额。 仍有不少短板待补 尽管这两年的发展是跨越性的,但与大连、深圳等副省级城市相比,青岛的软件产业发展还有差距,排名靠后。 青岛市经信委调研发现,造成青岛软件企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包括政策环境亟待优化、软件园区布局分散、核心技术缺乏、高级人才匮乏等。 在政策上,与大多数副省级城市相比,青岛还没有出台加快软件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软件产业的发展环境亟待优化。 同时,虽然软件园区已初具规模,但却存在布局分散的问题,这成为影响青岛软件业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刚刚从大连考察归来的青岛市商务局国际服务贸易处处长杨爱民对此深有感触。“大连的软件园区十分集中,沿着抚顺南路一线展开,规划面积155平方公里。青岛太分散了,各自为政,没有形成集聚效应,到处都有园区,但是层次不高。” 在技术上,由于企业规模整体偏小,大多数仍处在生存成长期,缺少可支撑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产品和服务。软件企业的自主创新及品牌意识不强,缺乏核心技术支持的长远规划,软件的商品化、产业化程度较低,难以形成产业特色。 另外,尽管已初步形成人才培训体系,共有15所院校设置了软件相关专业,专科、本科、研究生等在校生规模超过3万人。但与其他副省级城市相比,青岛的高等院校和软件学院数量相对较少,高层次、复合型、领军型人才匮乏,制约了软件企业研发能力的提升和产业规模的扩大。 “东园西谷”提上议程 面向未来,青岛提出把加快发展软件产业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坚持创新、应用、融合、集聚发展的路径,着力培育面向互联网应用、云计算、三网融合、物联网发展等新兴信息服务业,按照“东园西谷”的总体格局,打造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 “对青岛来说,软件园区的整合必须提上议程。”杨爱民说,下一步,青岛将改变“这边也开花,那边也开花”的软件园区发展格局,通过整合,重点发展市南软件园、崂山软件园和黄岛信息产业谷,形成“东园西谷”的软件产业发展布局。“统一规划、布局之后,不同的软件企业才能增加交流、合作,才能带动青岛的软件产业集聚发展。” 在增长点上,青岛将释放自身优势,重点培育面向互联网应用、云计算、三网融合、物联网发展等新兴信息服务业。中国联通云计算中心已经落户,可以容纳近4000个标准机柜,主要为国内互联网企业提供服务。出台了《青岛市物联网应用与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明确了物联网产业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措施。推进三网融合试点工作,试点方案已获国家批准,并选择了6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小区开展三网融合业务试验。“无线城市”建设进展顺利,无线应急联动、无线校园、无线智能交通、无线社区等项目取得明显进展。 根据规划,到2015年,青岛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收入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40%;汇聚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2000家以上,培育10家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50家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知名软件企业,100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占有率高、品牌效应大的知名软件产品;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逐步建立起适应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发展的人才培育支撑体系。 |
上一篇:市南软件园着力构筑软件人才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