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73家文化事业单位转企,三大集团8个月挣了近百亿 ——山东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步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高玉清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 大众网济南10月17日讯(记者 尹玉涛)在今天上午举行的“文化强省看山东——第七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启动仪式上,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高玉清介绍了山东文化体质改革、文化事业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关情况。据了解 373家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大众日报等党报完成发行体制改革 据高玉清介绍,到目前为止,山东经营性的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已经有373家,其中在出版、影视剧制作等领域的文化领域改革已基本完成;在文化行政管理和综合执法改革方面,山东也是较早完成了改革任务。全省17个市和140个县市区全部整合了文化出版,组建了文广局,成立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全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人数由改革前的1100人增加到了2000余人。 同时,新闻单位改革进展顺利。大众日报和济南、青岛等17个市的党报全部完成了发行体制改革,组建了专门的发行公司。大众日报以资本和产权为纽带,与潍坊报业集团、临沂日报报业集团实行了战略重组,并且成立了半岛传媒有限公司。下一步,大众报业集团还要在资源整合方面有新的突破。全省的广电系统实行了两局合一,广电网络整合基本完成,现在的用户有1700万。 “十一五”时期是山东公共文化投入最大的时期,特别是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山东的文化事业在公共文化基础建设的力度加大,省博物馆新馆、青岛大剧院、烟台市文化中心、临沂市文化中心、菏泽文化艺术中心等30多个重点文化设施已经建成,并且成为各个地域当中一个城市的新地标、新亮点。同时,在建的大型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还有50多个。 在文化惠民工程中,全省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面建成,广播电视在“村村通”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户户通”。农村电影工程覆盖全省95%以上的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累计服务超过了5000万人次。现在已经建成了农家书屋3.5万家,新农村覆盖率超过了65%。 上半年文化产业增加值670亿,建成或在建文化产业园区150个 高玉清介绍说,山东的文化产业规模近年来迅速膨胀。“十一五”期间,山东文化产业增加值现价年均增速达到18.79%,进入高速增长时期。2010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230亿元,占GDP的3.12%,增速高于同期GDP增幅5.8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671.74亿元,增长17.6%,增速高于GDP增幅6.5个百分点;济南、青岛两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百亿元。 同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出版发行、广播影视、演艺娱乐等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提速,动漫游戏、数字多媒体、数字出版等新兴文化产业快速增长。文化产业核心层、外围层增加值比重呈上升趋势,2010年,文化产业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实现增加值的比例为15∶30∶55,核心层、外围层占比达到45%,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 产业投资也是快速增长。2010年全省文化产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315.9亿元,施工项目2804个,其中过10亿的项目48个。今年上半年,全省500万元以上的文化产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10.75亿元,新开工项目802个,其中投资1亿元以上的390个;文化产业投资占整个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近5%。 此外,产业集聚水平不断提升。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态势逐步显现,全省建成或在建各类文化产业园区(基地)150个,其中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13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71个,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创意水平高、发展活力强的优势文化产业集群,对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示范和带动效应不断扩大。 三大集团8个月收入近百亿,《闯关东》“闯”出一批影视精品 据高玉清介绍,山东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日益壮大。国有骨干文化企业加快发展,今年1—8月份,大众报业、山东广电、山东出版分别实现营业总收入15.14亿元、32.88亿元、50.02亿元,同比增长22.48%、61.16%、8.86%;山东出版集团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文化企业30强”。民营文化企业实力增强,世纪金榜、世纪天鸿、星火国际等进入全国民营书业公司十强,世纪金榜的综合实力在全国民营同类出版机构中连续三年排名第一,民营书业占据全国半壁江山。青岛人民印刷、潍坊惠影科技、济南东港印务等文化企业成功上市。 品牌战略初见成效。推出了《闯关东》、《南下》、《沂蒙六姐妹》、《钢铁年代》等一批影视精品;齐鲁晚报位列2009世界日报发行量百强榜第22位,连续七年上榜百强;齐鲁频道综合实力多年来一直位居全国省级地面电视频道之首。孔子国际文化节、青岛啤酒节、泰山国际登山节、山东文博会等一批文化节会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初步形成了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文化产业品牌组群。 对外文化贸易快速增长。2010年,全省文化产品出口11.6亿美元,同比增长12.5%,在商务部公布的文化核心产品出口排名中居全国第四位;今年1—8月份,全省文化产品出口8.94亿美元,同比增长17.7%。文化贸易出口企业群体不断壮大,全省文化产品服务出口企业达到1639家,出口市场遍及欧美亚非等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形成了15家年出口额过千万美元的文化产品出口企业群体。动漫创意等文化服务出口初具规模,60余家动漫创意企业承接境外动漫制作业务,年承接跨境外包量超过了2万分钟。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喜人。2010年,全省以农村为主体的手艺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实现利税88亿元,其中出口交货值530亿元,居全国同行业第二位;拥有企业43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00余家,从业人员近200万人。形成了“世界风筝之都”、“中国草柳编工艺品出口基地”、“中国陶瓷琉璃艺术之乡”、“中国草艺品之都”、“中国结艺之乡”、“中国黑陶之都”、“中国民间石雕艺术之乡”、“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等18个农村手艺产业特色区域。 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达4亿,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超5万家 高玉清介绍说,山东在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的同时,也在不断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其中,出台了《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07—2015)》等,确立了文化产业总体布局,明确了十大重点发展产业,提出了实施创意山东计划等十项重点任务。同时,制定出台了《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等30余个政策文件,最大限度地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优惠的政策。 财政资金扶持引导力度持续加大。全省各级普遍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总额度达4亿元;自2008年起,设立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00万元,今年增加为7000万元;济南、青岛、淄博、烟台、济宁等市都设立了额度3000万元以上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省里还将设立总规模为10亿元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 山东鼓励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拓宽文化产业融资渠道,推动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等金融机构与文化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09—2011年授信额度达1000亿元;制定出台促进文化企业上市的意见,签署了《支持山东省文化企业上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做大做强;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山东分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 此外,山东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领域和条件,鼓励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在项目审批、资质认定、融资信贷等方面,享受同国有文化企业同等待遇。截至目前,全省共有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5万多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