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酝酿已久的千佛山文化提升工程悄然启动,计划年底前全面完成。千佛山将趁势打造佛、舜双文化旅游圈。 18日,记者从千佛山景区管理处了解到,随着腊梅园、丁香路、连翘路、桃园等区域绿化施工基本完成,景区共整理绿地2.72万平方米,栽、移植各类花灌木2.6万株,栽植地被及观赏花卉4.2万平方米,铺装马尼拉草坪2.8万平方米,栽植水生植物400余株,铺装生态园路、广场约3500平方米。 记者了解到,千佛山文化提升改造方案已定,目前正在进行深化设计,近期将进入实施阶段。新方案突出佛、舜两条文化主线,全面提升千佛山整体景观和文化品位。 在经过专家论证之后,在观音园中将新建山门和观音殿,突出佛教文化内容,使其成为景区的重要景点。在历山院内主要打造舜文化。目前,改造方案正在进行深化设计,近期将进入实施阶段,年底前全面完成。 同时,千佛山、龙洞风景区划界和开元寺建设也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千佛山风景区绿线已经划定,龙洞风景区划线正在进行中,资金已经到位,在完成两个风景区边界划定工作,将开工建设开元寺景区,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和游览设施,保护风景区规划用地不被蚕食。 千佛山小路“市民设计” 今年5月7日,济南时报率先报道了千佛山景区进行环境改造的消息。100天后,千佛山上有怎样的变化?千佛山景区管理处相关负责人曾告诉记者,千佛山提升,以“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因地制宜、文化建园、品位经营”为理念,以“提升绿化效果、完善服务设施、打造文化主线”为重点。那么,几个月后山上变化在哪里?市民游客有何感受?又有哪些期待?记者日前在山间随机采访逛山的游客,听听他们的心声。 变化一:休闲草坪绿意盎然 在千佛山景区北门西侧草地上,记者遇到陪孩子玩耍的济南市民李女士。说起千佛山今年以来的变化,她有些感慨。在她看来,出入千佛山景区,景区干净、草地多了是第一眼的变化。“就拿眼前来说,这片草地多好啊,几场雨下来绿油油的,就是下了雨,都有好多人打着伞来拍照呢。”据悉,这处绿地原是高尔夫练习球场,如今,封闭的球场已变身为开放式疏林草地。 除了高尔夫练习球场的华丽变身,腊梅园、桃园也变了模样。如今的腊梅园,由原来面积不足1000平方米的园区扩至7000平方米,园子里新铺设的沙石广场,成为老人孩子流连忘返之所。改造一新的桃园里,园路纵横交织、碧桃挂满枝头。 为了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园区内还专门建设了几条雨水通道。每当下雨后,这些雨水就顺着通道流进4个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蓄水池内。记者看到,蓄水池是由大大小小的鹅卵石铺砌而成,有些还郁郁葱葱地长着千屈菜、黄花鸢尾、花叶芦竹等水生植物。 变化二:园区路线“市民设计” 在原高尔夫球场西北侧新建成的疏林绿地以西,有一片面积较大的林地,景区将其改造成休闲生态野趣长廊。记者看到,景观亭廊也正在建设,雏形渐显。“建成后,市民们可以在这里休憩、乘凉、避雨。”工作人员介绍。 山间还增加了生态园路。记者了解到,园路参照了市民自然踩踏出的道路路线,也就是说,路线都是市民“设计”的。部分园路采用碎石和石板间隔铺装,对于地形起伏较大的地段,为避免雨水冲刷,采用杉木杆作为材料铺设园路,体现生态透水的建园理念。景区还对市民活动较多的场地进行地形修整,铺设细沙,将其改造成林间活动广场并与生态园路连接。 记者了解到,针对外地游客的需要,景区在主上山路两侧增设休闲椅,重新设置了路标。弥勒胜苑厕所改造全部完成已投入使用。导向标识牌等便民服务设施正在陆续安装到位。 期待:大舜文化更有色彩 据专家考证,古时的“历山”,就是现在的千佛山。不过,由于历史的演变,千佛山的佛文化逐渐繁盛,但大舜等传统文化并不突出。千佛山景区也意识到这一问题。曾有专家提出,“在千佛山的文化中,佛教文化是突出元素,非常浓厚。从景观效果来看,山上舜文化较弱,应该做得更充分一些,不能浪费了舜文化品牌。” 游客陈先生和朋友则对文化建园提出建言。“这些文化内容要成系统,经得起后人推敲,以免以讹传讹。”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