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劈波斩浪,国威显扬” ——记庆祝新中国成立62周年爱国主义教育报告会 青岛大学文学院200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罗颖 今天听了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副局长刘心成来我校作的《中华民族挺进深海的伟大壮举》报告,我凝思出一些感受。 以刘心成为代表的“蛟龙号”深潜团队于今年7-8月完成了极具挑战任务的5000米级海试,实现了中华民族又一伟大的历史突破。这一项壮举无疑为我国在国际海洋的大圆桌上增添了一席之地,使之牢固、稳定。尽管学文科的我对数字不甚敏感,可我知道-5000米与+5000米相比较,有着更加难以攻克的困难。水下巨大的压力对海下潜艇的抗压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这次 “蛟龙号”在人潜水器成功潜入海底5188米的区域,着实值得我们为人类的卓越智慧高歌赞扬。 8.2米x3.0米x3.4米,这一组不过一间普通屋子大小的长、宽、高数据,凝聚着千百个科研工作者多年的心血。2001年,“蛟龙号”在科技部立项、国家海洋局的组织下正式进入研制阶段。全国共有50多家科研单位参与,潜水器本体、水面支持系统和试验母船分别由中船重工集团702研究所、701研究所和北海分局承担负责。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蛟龙号”最终在2007年成功完成了研制,2009年开始进行海试。海试阶段更是任务艰巨。为此,来自全国13个大单位的96名参试人员构建了一个组织严密、衔接有序、协调高效、反应快速的无缝链接管理系统。值得一提的是“蛟龙号”临时党委从抓转变观念入手,培数“没有单位,只有岗位”的创新理念,统一思想,激发全队人员的干劲,把海试现场构建成富有激情活力、展示人生价值的平台。 看到视频里“蛙人小组”的四名成员顶着风浪在摇摆不定的皮艇上艰苦作业,一名队员被甩进海里时,我的眼眶顿时湿润了。这四名“蛙人”身负着解开潜艇吊绳的重任,看着队友落入海里,另外三名队员还是要把任务完成了才将皮艇向队友驶去。在他们肩上,有一种叫“责任”的东西,他们四人把它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作业在潜艇里的海试队员更是要忍受一天之内经历四季的巨大温差变化。有时大汗淋漓,有时冰冷刺骨。更有海下12小时的黑暗考验……这些磨难,都是每一位参与者必须通过的考试。 报告会上,刘心成副局长的一席话让我深有感触。他说:“‘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勇攀高峰’是中国载人深潜海试团队在1000米、3000米和5000米级海试中总结凝练并用于指导海试实践的载人深潜精神,是中华民族唱响在大洋深处的一曲传承与创新的时代壮歌。”的确,三峡大坝、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神州探空、嫦娥绕月等伟大工程的成功实施正是在这些民族精神的鼓舞下实现的。载人深潜精神是中华民族奋斗精神的一个崭新缩影,是中华民族文明进步道路上的一个强劲音符。 或许我们和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大国在深海开发的设备制造、技术创新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然而,不论是2009年1000米级海试的成功、2010年3000米级的成功,还是今年在东北太平洋进行的5000米级海试的成功,我们都在精心学习、刻苦钻研,一步一脚印地向世界海洋大国迈进。 |
上一篇:“蛟龙”回归 爱国精神永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