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 疾病查询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 正文

多动症患儿十一扎堆就诊 父母经常吵架是诱因

来源:青岛早报 2011-10-04 06:42:45
 
青岛多动症患儿十一扎堆就诊

    “十一”长假,当大多数的孩子正跟着父母或是和小伙伴一起享受假期时,青岛一些特殊的孩子却被家长带进了医院的心理科。很多家长抱怨,新学期开学一个月来,自己的孩子在校注意力不集中,在家“鬼头鬼脑”不听话,总之只要是醒着就闲不下来,还有的孩子在校打同学、顶撞老师,甚至逃学,很多问题集中爆发……连日来,记者在青岛市妇儿医院心理科调查发现,来就诊的孩子中竟然多达一半是多动症患儿,需要接受长期的药物和心理治疗。

    家长:“孩子太皮,真想把他腿打断”

    10月2日上午,11岁男孩嘉豪(化名)被一脸愠怒的妈妈带进了市妇儿医院心理科的诊室,原来 “十一”前夕,妈妈又因为孩子弄伤了同学、顶撞老师被请到了学校,而且学校老师还婉转地劝说她让嘉豪转学。

    据嘉豪的妈妈介绍,这孩子从小不省心,上幼儿园起就状况不断:不听话,好动不安,当时只觉得孩子顽皮,长大就好了,也就没在意。上学后,嘉豪上课不好好听讲,作业拖拉,经常要到半夜才完成,还时常因纪律不好被老师找家长,为此没少挨家长打骂。随着孩子年龄增长,状况不但没有好转,问题反而越来越多,孩子逐渐出现破坏物品,撒谎,逃学,甚至离家出走的情况。嘉豪也并非完全不要好,曾下过无数次保证,也写过无数次保证书要好好表现,可过后转眼就忘了。绝望的家长曾经在孩子一次离家出走被找回后萌生了实在不行就将孩子的腿打断,让他出不了门,以免出去闯祸的想法。新学期,嘉豪上四年级了,一次嘉豪妈妈去学校接他时,竟被嘉豪的同学们团团围住, “阿姨,嘉豪他无缘无故推我、打我。”“阿姨,他撕我本子。”原来孩子们都是来告嘉豪状的。更让嘉豪妈妈忍无可忍的是,在“十一”前夕一次学校活动中,嘉豪把班里一个女同学从操场两米高台上推下去了,理由是那个女孩挡着他走路了。

    多动症男孩:画出一棵枯萎的小树

    听完妈妈的讲述,心理科主任匡桂芳把嘉豪青岛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小儿心理卫生科匡桂芳带进了诊室,嘉豪坐下一言不发。“你不愿意说话也没关系,如果你愿意,画幅画行吗?画什么都可以。”匡桂芳说着,把彩笔、铅笔和纸放到了孩子面前。嘉豪迟疑了一会儿,拿起了铅笔,几分钟后一棵枯萎的小树凌乱地出现在纸上,就像垂头丧气坐在椅子上的嘉豪。匡桂芳看着嘉豪的画,对他说:“我知道你很难,其实你是很想做一个人人都喜欢的孩子。”听着这话,小男子汉的眼泪竟像断了线的珠子“吧嗒吧嗒”掉了下来。他哭着说,他想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想有好多好朋友……可就是做不到。“医生阿姨,我到底是怎么了?我怎么样才能表现好?”嘉豪的哭诉让人体会到一个孩子内心的挫败与痛苦。

    经过一系列心理测评,匡桂芳诊断:嘉豪的智力很好,但是活动过多,注意力严重缺陷,考虑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也就是小儿多动症。她告诉嘉豪妈妈,孩子的多动症需要长期的心理辅导配合药物治疗,从而改善大脑皮层的工作状态,改善人际关系,调整情绪状态,增强自信等,最终让孩子有能力表现好。当然家长的努力和老师的帮助也很重要。

    四种现象是诱因

    是什么原因导致多动症患儿越来越多?据匡桂芳介绍,首先,一些遗传因素,例如先天体质缺陷和器官异常、染色体异常、父母精神病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孩子脑功能,从而导致孩子多动;其次,母亲孕期感染、接触有毒物质、营养不良、吸烟、饮酒、各种原因所致宫内窘迫、非正常分娩、低出生体重儿以及生后1-2年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脑外伤均可能导致儿童神经发育异常,增高患多动症的风险。此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后天成长环境和不良生活习惯也可能增加儿童患多动症的风险。

    隐患一:父母常吵架

    “首当其冲,就是家庭环境因素。”匡桂芳介绍说,她曾接诊一名10岁女孩,小时候很文静,但从4岁起好像突然变了个人,在家总是上蹿下跳,进小学后也坐不住,后经检查是多动症。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发现孩子既没有遗传因素影响,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也都没有什么问题,但她的父母总是因为孩子的教育和治疗问题发生分歧,争吵成了家常便饭,孩子生活在几乎天天发生战争的不和睦的家庭环境中,精神常常处于紧张、压抑、恐惧、不安和矛盾的精神状态,表现在外,就容易出现冲动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等行为问题,或者会加重多动症的某些症状。此外,不当的教育方式也是多动症的危险因素之一,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过度放任或过度保护均有可能成为多动症的引发因素。

    隐患二:妈妈剖宫产

    剖宫产的逐年增多,也是多动症儿童不断增加的原因之一。记者在市妇儿医院心理科采访时,在医生接诊的20个多动症患儿中,竟有15个孩子都是通过剖宫产出生的。

    对此,匡桂芳分析说:顺产时,胎儿在产道受到挤压,是对大脑皮层兴奋的一种强烈刺激,如果是剖宫产,孩子缺少了这样的刺激,就会影响孩子今后的生长发育,孩子长大后就容易出现感觉和行为统合失调方面的问题,如运动不协调、精神不集中、多动等。据资料显示,早产儿及剖宫产儿患多动症的几率高达80%以上。

    隐患三:泡电脑电视

    电视、电脑、电子游戏等设备的普及和滥用,同样对儿童的思维、语言、想像力、感觉经验、体能、情感及社会行为有很大负面影响。匡桂芳介绍说,有研究表明,接收电视信息是一种被动行为,难以促进儿童分析思考能力的提高,儿童和青少年如果长时间沉迷电视,大脑会习惯于电视或电脑屏幕上急速闪动的画面,导致他们在面对教室黑板或书本这类对视觉刺激少的信息载体时,注意力很难集中。国外相关科研调查结果也显示,儿童如果每天花两个小时以上看电视或打电子游戏,那么他们得多动症的几率可能会比少看电视的孩子增加一倍。

    隐患四:食品添加剂

    长期食用色素、食物添加剂也容易诱发孩子多动。国外一项研究结果显示,食品中的人工添加剂是诱导儿童患上多动症的原因之一。研究中发现,一些原本健康的孩子,在经常食用一些含有添加剂的饮料、糖果和零食后,部分儿童出现狂躁、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状,难以集中精力玩一个玩具或完成一项任务。

    匡桂芳说,另外,有研究发现儿童过多食入含铅食物,体内血铅水平过高,可能和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有关,有可能是多动症的潜在病因。

    小时候未接受治疗

    长大易引发社会问题

    “据临床统计,十几年来,医院多动症患儿就诊率不到十万人,而多动症的实际发病率却达5%到9%。”匡桂芳表示,虽然每年就诊的孩子看起来不少,但与发病率一比较就会发现,还有相当庞大的患儿群体,并没能及时治疗。

    “孩子患多动症后,由于注意力不能集中,会影响到学习能力和人际关系,甚至影响人格的发展。”匡桂芳介绍说,对多动症患儿而言,其在行为上不能自控,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1/3的患儿症状会持续至成年,也就是成人多动症,因为患者行为没有持续性,轻者会因为经常跳槽等影响工作,或因居无定所而影响家庭生活质量;重者则可能因为易冲动、有暴力倾向等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据悉,国内曾对1292名违法犯罪青少年进行过调查,发现其中有978人学龄期曾被诊断为儿童多动症,发生率为75%。另有国内资料显示,成年多动症患者违法犯罪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5至10倍。

    数据

    多动症患儿五年翻番

    “新学期开学后,来就诊的多动症孩子很多。”市妇儿医院心理科主任匡桂芳向记者介绍说,特别是“十一”以来,平均每天都能确诊四五十个多动症患儿。

    “我们一年的门诊量能有八九千人次,其中多动症就占大约六成。”匡桂芳介绍说,而在5年前,该院一年的门诊量是6000人次,其中多动症的孩子占近一半。照此算来,与5年前相比,如今多动症小患者数量翻了一番。随后,记者从其它医院统计了解到,多动症患儿数量成倍增长已是不争的事实。与之相对应的一组数据是,近5年来,岛城新出生人口数量并没有明显增加。

    提醒

    那么,如何才能早期发现孩子的多动倾向?

     匡桂芳介绍说,孩子多动有三大典型表现:一是表现出与孩子年龄和智力水平不相称的活动过多;二是注意力不集中,三是有冲动性,包括行为和情绪上的双重冲动,表现为容易大发脾气和做事不考虑后果。匡桂芳同时提醒家长,孩子上幼儿园后,家长则可以通过与幼儿园其他小朋友的横向比较,以及与幼儿园老师的沟通,来及时发现孩子是否存在多动症。(记者 于小阳)

-

相关链接

上一篇:青岛国家级安全社区21个 安全水平居全国前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