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 疾病查询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 正文

村娃纵情山水一心作画 从画工到产业完美蜕变

来源:青岛日报 2011-09-28 09:48:01

    大约十年以前,农村孩子李宝才和孙艳秋都没有想到,他们会是同龄人中“先富起来的”,而且仅仅是因为画画。

    彼时,家在临沂的李宝才中专毕业,虽然学过几年美术,却根本无用武之地,他既不愿意像父母一样把青春耗在乡间,又实在没有称心的工作可干,一时间有些迷茫;而枣庄的孙艳秋情况也差不多,学校推荐她去北京一家度假村当服务员,她十分不甘心……然而,十几年之后,他们俩已经在胶南市张家楼镇大泥

沟头村里的绿泽画院成家立业,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国江北最大油画村”达尼画家村里的一员,每日就凭着一支笔,一幅画,纵情山水之间。

    9月22日,记者见到李宝才夫妇时,已经无法把他们和当初的农村孩子联系起来。

    从画工到职业画家

    早上八点钟,李宝才、孙艳秋夫妇安顿好四岁的孩子。记者跟随他们走出画家公寓,大约100米远的地方,就是他们的画室。给早已等候在画室的学生布置好当日需完成的订单画任务,他们就坐到了自己的画架前,李宝才开始在一张白色的画布上用碳条勾勒人物造型,孙艳秋则继续前一天未完成的一幅风景画——斑驳的林间,一座小木屋静静地立在溪边,静谧,悠远。

    “其实我们俩以前都没学过油画,都是来到绿泽画院经过后天‘加工’的。”比较健谈的孙艳秋告诉记者,李宝才1999年元旦来到绿泽,学了半年油画之后就能够接订单了,她自己是2000年来到这儿的,她记得很清楚,那天恰好是2月14日,情人节。那天一来就见到了李宝才的一幅素描自画像,“当时就觉得这个男生挺帅的,然后我俩认识一周之后就开始处对象了。”不过,相对于他俩的恋爱速度,孙艳秋的学习进度更令人瞠目,她来到绿泽学习油画三个月之后就开始接订单,“第一个月挣了38块钱,第二个月就涨了十倍!”回忆起自己的初学乍练,孙艳秋依然有一些兴奋。

    说话间,李宝才已经完成造型,开始给画稿打底色。旁边有学生拿过基本完成的画作,李宝才仔细看了看,按照订单标准稍微进行一点修改。“如果自己一个人画,太枯燥了。我们这里现在既是课堂,也是工作间,边教边画,也挺有意思的。”据了解,从2005年开始,新婚不久的二人就开始带学生了,而他们的身份也已经从当初的画工转变为职业画家。

    从一幅画到一个产业

    可以说,李宝才夫妇的诗意人生得益于绿泽画院走出的一条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作为国家级“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以及“中国文化制品七大品牌”之一,绿泽画院主要从事油画临摹和创作,其作品全部出口,销往欧美等二十几个国家,每年出口订单约4万余幅。为了满足订单式生产方式所需要的生产力,绿泽画院从2007年开始正式创办绿泽美术职业学校,推崇“零基础入学、零距离就业”,专门为绿泽画院培养后备力量。校长张为众告诉记者,校企合作是文化产业兴盛的必由之路,而绿泽“画院办学、订单式培养”的“校企一体”运营模式则是艺术和市场紧密结合的成功范例。

    目前,绿泽美术职业学校培养的500多名学生多数在画院留职,就像当年的李宝才夫妇一样。绿泽画院现有职业画家36人、画师600余人、画工300多人,画院统一资金运作、统一承揽国外订单、统一标准质量生产、统一出口销售,其作品在国外享有较高声誉。

    在李宝才、孙艳秋的带领下,记者见到了今年9月中旬刚刚开张的绿泽油画国际展览交易中心。在这里,可以现场进行国内、国际的大型艺术展览、交流和交易,这也就意味着,“绿泽”不仅卖画,还能买画,引进国际大师作品,供画师们鉴赏学习。最重要的是,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曾经从事着类似于“贴牌加工”的临摹画师们已经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创作画上标注“绿泽油画”的标签,并在这个交易中心里亮出真正的身价。就像李宝才夫妇,他俩在交易中心里的一幅创作画单价已经达到3万元。

    理想的生活:买辆好车去写生

    中午时分,有些疲倦的李宝才放下画笔,坐到放在画室一角的笔记本电脑前,和外地的同行、朋友聊起了当前的油画市场行情;孙艳秋则走出画室,在绿树成荫的画院广场上闲庭信步。

    “我俩很享受现在这样的生活,环境好,又没有太大的压力。”孙艳秋告诉记者。而李宝才的梦想是,买一辆好车,出去写生,多搞点自己的创作。“现在不能买车,不是因为买不起,实在是太忙了。”据了解,绿泽画院当前的订单已经排到了2012年中旬。

-

相关链接

上一篇:村庄里崛起新都市 80后小伙辞掉公务员当村官

相关阅读